后司街

标题: 几块砖头可以改变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0 23:37
标题: 几块砖头可以改变历史
珍惜古物天台本有的历史古物很多,但不稍加保护是很难得以延续的我就是很有爱心,即使几块砖头都把他们都收集起来,将来可能的话搞个展览都行哈哈哈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0 23:39
继续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0 23:41
家里还有几块带文字的,改天放上大家鉴赏一下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0-3-11 00:29
不错,楼主有眼光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1 01:06
我还以为是楼主收的~
哈哈...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1 01:09
这原本就是我收藏的,带去博物馆鉴定,就被里面收了去,
说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研究,正值年少,很是无奈
细想过来,当时没有全都拿去鉴定,很是庆幸
留下的幸免于难,我当好好珍藏

[ 本帖最后由 汤姆 于 2010-3-11 01:13 编辑 ]
作者: 老玩闹    时间: 2010-3-11 08:41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1 09:31
入博物馆,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属于历史的东西,特别是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最好还是社会分享。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1 09:40
博物馆也许应该改进文物回收流程和管理办法
对于社会捐赠的东西,应该有所表现,或者造册登记,或者注明捐赠细节;
这样可以鼓励群众的捐助热情,如果没有任何理由就被收走了,确实会让人郁闷。
特别是在这个什么都能卖钱的年代,适当给点荣誉,也好。

收藏的境界,在于独乐乐不如众乐,自己收到柜子里,有悖文物的价值体现。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3-11 09:44
博物馆做的很过分哎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1 09:45
带人物纹的砖石瓦当更为难得,在天台确属于馆藏级;东西真好。
楼主赶紧弄点铭文砖让我们开开眼。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2 21:17
上货嘞.................................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2 21:19
铭文砖块的纸印

[ 本帖最后由 汤姆 于 2010-3-12 21:21 编辑 ]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2 21:24
有谁能读懂上面文字否?估计应该很难看清吧!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2 21:31
新鲜货,有几人识得啊,哈哈哈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2 22:12
太模糊了,看不清啊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2 22:16
箸笼 啊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2 22:47
哈哈,还有人识得此物,赞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2 22:51
这个我也藏有一些的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2 22:51
不过我是乱买的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2 22:54
杂品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2 23:33
用墨拓,筷子笼看不清,照片太糊。
从图上没看到文字,只有弦纹,古砖瓦当市场价值不是很大,历史价值高,目前市场上战汉瓦当很多,价值也不高。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2 23:39
华强的臂搁有点意思,只听说孙苞工书法,未闻还精于竹刻。
这竹仆,如何考证是孙苞之物?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13 00:21
标题: 回复 22# 褚留香 的帖子
条件简陋,未加整理,这几块是刚收集来的
等有时间了,弄清晰一点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3 06:51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10-3-12 23:39 发表
华强的臂搁有点意思,只听说孙苞工书法,未闻还精于竹刻。
这竹仆,如何考证是孙苞之物?


这东西是绝对真货!
是在天台一农村收来的,不过不是我收来的,我是转买!
当时上门收购这东西的老兄(现在我们也是好朋友了),曾一起收到孙苞的好几副书法,可惜价太高,我没要。后来被嵊县人统打了!
这个臂搁当时我就很喜欢,可是这位老兄不肯卖,他说自己要收藏。当时嵊县人1200肯要,以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只要我到他家里去,没有一次不提起这块臂搁的。上个星期的一个晚上,我路过这为老兄家(我们是邻居),见他家灯还亮着,就进去小聊了一会。我故话重提,没想到老兄竟同意了,但也用了不少米的。
到手的当晚,我还曾在群里叫过你呢,想给你看看的,可惜你不在!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3 10:24
华强兄,好一段曲折,有故事才有乐趣。
下次到你家欣赏下,孙苞的书法在收藏网上也有一定价格,也算是位人物
我只是好奇,如何验证是孙苞所刻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4 03:49
原帖由 汤姆 于 2010-3-11 01:09 发表
这原本就是我收藏的,带去博物馆鉴定,就被里面收了去,
说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研究,正值年少,很是无奈
细想过来,当时没有全都拿去鉴定,很是庆幸
留下的幸免于难,我当好好珍藏



被鉴定走 也未尝是件坏事~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4 03:55
原帖由 林华强 于 2010-3-12 22:54 发表
杂品




一般有一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应该属于后半段!
那应该还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前半款!

没看出来是谁刻的~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4 03:56
山鬼花钱 是厌胜钱.
从包浆看,还算老!
只是这种形式比较多见!
价格一般!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4 23:15
呵呵,王老吉兄所言极是,这种厌胜钱以前几十块就可以到手,现在大概也就100左右,很普通的,我是看这枚字多一点,才发上来看看的.
这个臂搁要是有一对就更好的了!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5 02:26
孙苞:1765-,天台人,字嗣皋,号竹林。乾隆五十九年(1794)岁贡,力学工文,耽吟咏,精颜鲁公书,兼善篆隶。生平自守严而待人恕,授湖州训导,未赴卒。著有《蛮触轩诗稿》。
《台州府志》:  书学颜,善楷书,一变为瘦硬劲捷,复擅篆隶。



看图字应该是孙书,但是刻就未必了,落款的章明显不是孙的章,可能是刻工的落款章~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5 10:01
看图字应该是孙书,但是刻就未必了,落款的章明显不是孙的章,可能是刻工的落款章~

王兄,这个落款的章是:苞印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5 10:12


明清时期,竹刻一般是家传匠人手艺,最有名的就是朱氏三代。

臂搁作为文房用具,同砚类似,刻字也不一定是本人操刀,这种落款,有可能匠人按照孙苞书法原样刻下,收藏里也很少听说文人自刻砚的,一般都是请匠人操刀,做些赠送朋友的礼物,送些文房用具,以为雅事。

明清时期文人多有冶印手艺,但搬到竹子上恐怕就未必管用了。清末民国流行的刻铜墨盒,也并非都是文人自刻,也大多是匠人所为。

但不管谁刻的,东西是老的,书法也不错,很有价值。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7 03:02
刻工跟书法都是不错的~
东西也老的!

只是应该不是孙本人亲为吧?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17 08:21
呵呵,王兄真不愧为夜猫子啊!经常半夜三更了还在后司街上逛,可得注意身体哪!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8 01:47
有时差啊~~

哈哈...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10-3-18 08:38
倒是见过几块带文字的砖,

如城内张文郁故居的砖,侧面都带有“张府”二字,

乌门楼许民居的砖,侧面有“许衙”二字。

这些可能是宅主定制砖瓦时所留下的记号。

“张府”二字倒可理解,

这“许衙”二字就有点费解了,

因为这毕竟是民居,不是衙门,

尽管许家有五世为官的经历。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8 11:32
古代有钱的大户人家对生活品质很讲究
不光建房用的钻石瓦当要定做,连家里日用的竹木瓷铜铁器都定制的,这种风气一直沿袭到解放前还很盛行。
古玩中常见定制瓷、铜器、竹木杂项玩意,甚至家具,地主阶层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可见一斑。。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19 01:59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10-3-18 08:38 发表
倒是见过几块带文字的砖,

如城内张文郁故居的砖,侧面都带有“张府”二字,

乌门楼许民居的砖,侧面有“许衙”二字。

这些可能是宅主定制砖瓦时所留下的记号。

“张府”二字倒可理解,

这“许衙”二 ...




关于"衙"应该是与从"官"宅邸有关吧~

高官子弟还可以叫"衙内",也不见得有官衔啊~

呵呵...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9 15:40
应该说,这是一种封建特许,有功名、有官阶都可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包括称谓等。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20 01:17
同治八年的箸笼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20 01:19
一方老章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0-3-20 01:33
这方章是田黄石?有年头了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20 02:18
寿山石老章~

可惜有残,不知印文尚存否?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20 13:27
寿山,品还不错,有的人买石头,有的人买印文,我是后者。
作者: 二两肉醉卅年    时间: 2010-3-20 13:59
受教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20 14:10
华强那只箸笼不错,哈,纪年款的有意义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20 22:32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10-3-20 13:27 发表
寿山,品还不错,有的人买石头,有的人买印文,我是后者。


我是两者都喜欢~

可惜一般见到的都是名章,闲章不多....

另外,老的石材一般都不行!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3-21 11:33
原帖由 王老吉 于 2010-3-20 02:18 发表
寿山石老章~

可惜有残,不知印文尚存否?


很可惜,没有印文了.据出售者说这是在文革期间小孩子砸坏的.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21 12:04
回王老吉:
慢慢找,还是很多的。
石、角、牙都有,老闲章一般都是以前有点钱有点闲的文化人用的,所以用料都不错,
一枚寿山基本上都500以上,牙的就更贵,我碰到好多。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0-3-21 21:54
新品上市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21 23:21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10-3-21 12:04 发表
回王老吉:
慢慢找,还是很多的。
石、角、牙都有,老闲章一般都是以前有点钱有点闲的文化人用的,所以用料都不错,
一枚寿山基本上都500以上,牙的就更贵,我碰到好多。


是的!
  工 料 印文俱佳者就要靠缘分了~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0-3-21 23:22
51楼的像章 都是老东西!

只是现在价格上不去~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