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古刹散记_兴教寺 [打印本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0-31 19:40
标题: 天台古刹散记_兴教寺
        天台古刹散记_兴教寺

  天台县城向南三十里外,就是南山。它属大雷山脉。远望山势,中平如案,两端略起,宛如展开的轴屏,故又称南屏、翠屏,山上错落地长有许多能榨油的乌桕树。到了秋天,乌桕树叶艳红耀眼,层林尽染。“南山秋色”被列入天台的十景之一。
  南山有两座很有名的古寺,一座是翠屏寺,还有一座是兴教寺。两寺相距不远。翠屏寺是天台最早的古寺,可惜的是,在清末就已经是寺败僧散了。对于兴教寺,许多人也都很茫然,据《天台县志》、《天台山方外志》记载:兴教寺在县南三十里二十一都,初有孜禅师于此结卢,以其众峰回抱,名“回峦庵”,后更为院,宋祥符元年(1008)改兴教寺,洪武(1368-1398)初废,成化(1487)杨禅师重复新之。在清代以后天台所有的志书中,对于这个地僻人远的寺院也就语焉不详了。
  在山脚山头郑村一路向上,过了板桥就会望见一株遮天蔽日的古树,盘枝虬根的,树旁是一盖有凉亭的石桥,打问兴教寺,有人便会指着山坡上的两幢屋。沿着石阶而上,踏进门来就是兴教寺的天王殿,后面就是大雄宝殿,寺里唯一的寺僧法名叫“宏铨”。
  1945年秋的兴教寺,晨钟暮鼓,梵音绵绵,给动荡不安的百姓带来莫大的抚慰。
  山上的乌桕叶红得耀眼。一位父亲带着一个男孩,风尘仆仆地迈进了兴教寺的山门。男孩好奇地望着大殿里高大的菩萨。在父亲的呼唤下,男孩匍下瘦小的身子,向老法师跪下叩拜。尔后,父亲在孩子的耳边咛嘱了几句,就匆匆离开了寺院,消失在山弯的石径尽头,孩子望着远去的背影,一阵伤心,眼泪夺眶而出。老法师伸手抚摸了他那瘦小的肩膀,喃道:阿弥陀佛——
  从此,这位男孩就有一个法名叫“宏铨”,他的师傅就是“敏隆”法师。他开始跟着寺僧们上殿、诵经、听法、做活,日子就在晨钟暮鼓中流逝了。
  转眼就到了全国解放。一天,寺院的菩萨作为“四旧”被人砸毁了,大殿空荡了。然后,附近下张村和双岩村在寺院里办了一所小学,书声朗朗,颇有些热闹。后来实行土改,有些寺僧开始还俗,小“宏铨”也曾想过回到黄岩老家,回到父母身边。可是眼见老法师一日不如一日的身体,他又终于放弃了这个还俗的念头。他和留下不走的寺僧作为双岩村的村民分得土地,种庄稼,开始过着作为农民的生活。
  1956年,已是83岁的敏隆法师圆寂了。宏铨安葬了法师。可他还是没有离开寺院,他和另一位法名叫“念青”僧人,决定在寺院里久留下来。二人都娶了女人,生儿育女。
  30年前,寺院纷纷开始复建。双岩村一位热心人与宏铨一起,赶了个大早,来到国清寺,拜访方丈。他们想依靠国清寺资助修复兴教寺。在方丈楼,寺院主持接待了他们,问:兴教寺还留下什么吗?答:有大殿,有两幢屋,问:那里有什么风景吗?答,寺后有两岩相对,古称:美女照镜。主持没再说什么,安排他们吃一餐素斋,资助修复兴教寺的事就不了了之。
  回到寺里,宏铨仍旧过着平静的生活,附近村子的居士们捐资修复天王殿、大雄宝殿,重塑菩萨、十八罗汉。平时也有香客来烧香拜佛,诵经打斋。
  宏铨是兴教寺的寺僧,他有一个属于他的法名。有香客来,他穿上僧衣就是寺僧。可他有妻儿,在没有香客来时,他会与老伴一起挽起裤脚扛着锄头下地,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
  寺前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叮咚作响。平时来寺院烧香的也是附近的村民,远路赶来的香客很少很少。
       当年的瘦弱的小寺僧如今已有75岁了,三个女儿早已出嫁。他和老伴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乡里给他落实了“低保”,每季可以领到300元钱,二位老人自己种些菜,也能把日子过下去。
  在大雄宝殿的旁边就是宏铨的寮房,房里很简单,有一台彩电,他至今还记得他未出家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林启源”。他说,兴教寺比国清寺建寺还要早,兴教寺鼎盛时僧人有100多人,显然他的叙述与史书上记载的不相附,也许是他师傅曾经告诉他的,也许还有一丝丝美好的想象罢了。
  60多年的光阴,兴教寺,是寺非寺。而宏铨也是是僧非僧,也许他永远也不会明白,他是一个僧人还是一个在家人。
  太阳很好,兴教寺静悄悄的,偶乐会有人推开大殿的门,听得“吱呀”一声,老伴会大声地招呼宏铨,来客人了!宏铨走出屋来,陪着香客在大殿里焚香燃烛。香客走下台阶离去了,二人站在大门的门槛内,目送着远去的香客,许久没有动。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9-10-31 22:13 编辑 ]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09-10-31 20:35
我咋不知道呢,什么时候去看下
作者: 最爱炒水糕    时间: 2009-10-31 20:55
南山强盗!  嘿嘿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
是不是那里强盗很多啊?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11-1 00:20
是僧非僧,是寺非寺。特殊年代的恶果。
真难想象,几百年前天台佛道鼎盛的时代,究竟是何种光景。
作者: 无铭    时间: 2009-11-1 07:47
兴教寺有听说过  但没去过

听说翠屏寺以前好象强盗窠
作者: 无铭    时间: 2009-11-1 07:49
记得AB好象要找强盗窠    下次来天台带你翠屏寺听你那和尚讲
作者: ¢`葬ヤ愛乄    时间: 2009-11-1 12:08
无图无真相 嘿嘿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11-1 12:38
原帖由 无铭 于 2009-11-1 07:49 发表
记得AB好象要找强盗窠    下次来天台带你翠屏寺听你那和尚讲


嘿嘿好啊,下次带我去。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8:54
[attach]82709[/attach]

  兴教寺寺前石桥上的凉亭显得很空寂。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9:19
[attach]82710[/attach]

这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兴教寺。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9:20
[attach]82711[/attach]

兴教寺的大雄宝殿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9:22
[attach]82712[/attach]

“大雄宝殿”重塑的罗汉像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9-11-2 09:24
一座寺庙的兴衰与时代有关。

如今兴教寺的败落也是必然的。

赵孟頫曾隐居于此寺吧?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9:41
[attach]82713[/attach]

古寺的残砖只能垒起这堵断墙。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9:43
[attach]82714[/attach]

大殿外的烛台颇为冷清。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2 09:45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9-11-2 09:24 发表
一座寺庙的兴衰与时代有关。

如今兴教寺的败落也是必然的。

赵孟頫曾隐居于此寺吧?



赵大人隐居此寺的历史无法考证。但愿那位书法家能与该寺结缘。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11-2 11:27
不管怎么说,有庙有僧有香火,就还有生命力。
作者: 铁马书生    时间: 2009-11-2 12:21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9-11-2 09:20 发表
82711

兴教寺的大雄宝殿



干燥的油菜花秸杆如此堆放在大雄宝殿前,莫非想火烧兴教寺?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9-11-2 21:34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9-11-2 09:45 发表



赵大人隐居此寺的历史无法考证。但愿那位书法家能与该寺结缘。




天台方外志、康熙天台县志、民国志,以及天台游览志都有记载。
新近发现的古碑,也有记载。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11-2 23:46
不是说盲眼的宗族和赵孟頫有关系么……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9-11-3 20:31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9-11-2 21:34 发表




天台方外志、康熙天台县志、民国志,以及天台游览志都有记载。
新近发现的古碑,也有记载。



“据《宋史翼》和谱志记载,元至元19年,元帝派遣大臣程钜夫到处寻访宋朝宗室中的文人学士,赵孟頫逃到天台山,由处士杨叔和将他庇护起来,并送到杨氏香灯院南山兴教寺隐居。……”——选自许尚枢、周荣初著《名人与天台山》

赵大人的确与兴教寺有缘,那时的兴教寺好象是杨氏宗族的族寺。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09-11-3 20:47
什么时候去看下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9-11-3 22:07
复兴的路很长很长。。。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09-11-5 09:29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9-11-2 23:46 发表
不是说盲眼的宗族和赵孟頫有关系么……

有关系吗?我没听说过,即使有,也是远亲啦。此人身为宋室宗亲,书法自成一家。但后面做了元朝的官,于情理有点说不过去。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11-5 12:37
  看来是我搞错了
作者: ¢`葬ヤ愛乄    时间: 2009-11-6 10:43
晕 保护的那么不好啊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9-11-6 18:51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9-11-3 20:31 发表



“据《宋史翼》和谱志记载,元至元19年,元帝派遣大臣程钜夫到处寻访宋朝宗室中的文人学士,赵孟頫逃到天台山,由处士杨叔和将他庇护起来,并送到杨氏香灯院南山兴教寺隐居。……”——选自许尚枢、周荣初著《 ...




我给你再提供一则史料吧

《东阳县志》:“时元主求 索赵氏之贤者,子昂转入天台山依杨氏,为元所获。”
作者: ¢`葬ヤ愛乄    时间: 2009-11-27 13:27
哎 因为有国清寺所以这个就得不到重视了~
作者: 潜动力    时间: 2009-12-6 22:47
有道理,如果没有国清寺,他们就会兴旺起来了
作者: 晚香嶺    时间: 2010-11-26 21:55
      好文,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0-11-26 22:03
天台古时寺院众多    如今就连十二道场也有好几处无迹可寻了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0-11-26 22:12
在下张和双岩之间,现在就两村的老人们偶尔去那里看看,里面还住着下张人!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0-11-26 22:18
回复 清风明月 的帖子


    空的时候带我去看看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0-11-26 22:20
回复 周则江 的帖子


    好的呀,不过没什么好看的,也就破房子一个!不过像你比较有思想的人去看看可能有好处!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0-11-26 22:42
回复 清风明月 的帖子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10-11-27 07:04

作者: 白扁豆汤    时间: 2010-11-27 08:18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