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最牛团长夫人掌掴女讲解员 [打印本页]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10-14 08:45
标题: 最牛团长夫人掌掴女讲解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据《潇湘晨报》报道“最牛团长夫人”于富琴和其丈夫陈伟均被免职了!10月12日晚上,这则消息以落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办公室”的方式出现在天涯社区,在3个小时内受到数万网友关注。此前在网上盛传最牛团长夫人不满莫高窟景区讲解员制止其触摸壁画而动手打人。网帖曝19岁女讲解员被殴打  10月8日,在网易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及红网论坛等网上流传着一篇题为《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莫高窟前丑陋一幕现形记》的帖子,称一名团长夫人不满景区讲解员制止其触摸壁画而动手打人,这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好事者在网上人肉搜索“打人者”,打人者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被网友公布在网络上,甚至连其丈夫的相关信息也被扒出。
  发帖人在帖文中描述说,“10月6日上午11点30分,在莫高窟最为著名也是最为拥挤的藏经洞,有一名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一千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我部一年仅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该妇人顿时大怒,拂袖而去。不料该妇人顷刻即回,身后簇拥两名壮汉径直走向了那名斗胆说了‘不要触摸壁画’的讲解员。顿时两记耳光响彻洞窟,伴随着耳光的是她那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
  “不要浪费警力,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保安人员将该名女士带到办公室内询问情况时,该女士大发淫威!”帖子继续谈到,“她反诬讲解员打了他们,并且想强行离开现场……本以为该女士的丈夫会劝阻其配合调查,不料想其丈夫说:‘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发帖者还称,一开始该女士不承认自己动手打人,直到目击证人的出现。然而在向讲解员道歉时,发帖者写道“当该女士在公安人员陪同下,来到莫高窟向被打讲解员赔礼道歉时,下车后,她毫无愧色、面带笑容,昂首阔步走入会议室,在近百名讲解员的注视下,面对受辱讲解员委屈的泪水,几句敷衍之词,草草了事。”而且还提到“无意中发现该夫人乘坐公车出游”。
  “最牛团长夫妇”双双被免职
  此事引起新疆建设兵团的高度重视。10月10日晚上,新疆建设兵团新闻办公室给天涯社区发来的传真称,此事“已经引起兵团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兵团已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感谢广大网友对兵团的关心与支持!”
  随后又在10月12日晚上给天涯社区发文称,10月8日在网上流传的有关“兵团某团场团长与其配偶在假期公车旅游并与景点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帖文中的当事人陈伟、于富琴,因违规使用公务车辆,并在景区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兵团农十二师党委作出决定,免去陈伟农十二师221团党委常委、副团长的职务。同时,农十二师221团党委决定,免去于富琴221团医院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作者: 缘来是你    时间: 2009-10-14 08:48
牛X的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09-10-14 08:58
当兵的就是牛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9-10-14 09:08
太嚣张了,活该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10-14 09:31
原帖由 家在天台 于 2009-10-14 08:58 发表
当兵的就是牛


纠正一下
新疆建设兵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部队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09-10-14 10:33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9-10-14 09:31 发表


纠正一下
新疆建设兵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部队
谢谢老大指正
作者: 快乐老狼    时间: 2009-10-14 20:57
已经免职了
作者: 崎岖    时间: 2009-10-14 21:53
真正的部队也要打人的,以前我在衢州就亲眼看到过,那天我们没事就在马路边上“数汽车”,这时马路上跑来一群拉练的部队,有一个可能体力不支,跑的满头大汗还老远的落在后面,边上有个老人为了给这名“战士”鼓气就随口喊了声“加油”,话音刚落,这名“战士”不但不感谢这位老人,反而直奔老人,不由分说,噼噼啪啪就是几个耳光。当时我们就愣了,怎么部队像土匪一样呢!自从那次以后,在我的印象当中,部队不是好人。后来想想确实也是,只有在家父母管不了的孩子才会被“送”去当兵!
作者: 崎岖    时间: 2009-10-15 08:12
那是95年,相机我已经有一台胶卷了,只是热情不高。
作者: 南山孤狼    时间: 2009-10-15 08:44
网络一爆    就少了个团长
作者: 兎°    时间: 2009-10-15 09:22
现在的部队就是个土匪窝~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