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盗匪贼 [打印本页]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8 23:24
标题: 盗匪贼
之一


    去岁深秋,与二三友偕游北山。彼时正当水瘦山寒季节,鸟飞绝而猿噤声,行人零落,车辆稀少。Govi是驾车高手,一部标致两厢在山上开得简直和四驱越野车没什么太大区别。从山脚出发之前,我大肆鼓吹了北山老路行车如何艰难危险。这位兄弟被刺激了一下,兴奋劲提上来,酣畅淋漓地发挥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车子在老天北路上如履平地,逢到那些个连续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换档减速转向一气呵成,然后继续高速机动,哪里有半点初来乍到的意思。刚别过国清寺的黄墙碧瓦,转眼间已是身与白云齐了,这几十里山路过来称得上是风驰电掣。我好不容易想起的笑话尚未讲完,车子已到龙皇堂。几个人走进农家乐歇脚,美美吃了顿包罗各种山野美味的午饭。然后再上车全力冲刺到雷达站门口,辗转腾挪,颠倒几番,也就十数分钟而已。“完全是中国版的秋名山啊”,下车后,四人齐齐发表了这一句感言。不过,若是此时的后备厢里也放着一板豆腐,估计就只能做豆腐糟吃了。

    十一月早过了杜鹃的花季,故无缘目睹满山杜鹃烂漫盛开的壮观景象,一干人不免心有遗憾;但山气弥漫的花林与茶园却自有一种隐逸情调,这也让久居喧嚣城市的身心备感极端新鲜与惬意。多年不见的华顶讲寺修葺一新,里外光鲜,这反令人失去了访问禅房的雅致;倒是已成一片废墟的药师庵,却勾起众人的兴趣。残垣断壁与破败门楼之中,尚能分辨出“南无阿弥陀佛”与“伟大领袖毛主席……”等等几近漫灭的字迹。这个天台现代革命史上大有故事的药师庵,连同庵里的和尚,在真实的北山空间中已不复存在。自庵堂废墟向下,林木郁郁,山泉铮铮。举目所及,尽皆阒寂,惟有落叶覆满长着青苔的石径,斜斜没于幽深山间。

    真是个剪径的好地方。

    徘徊良久,我最后居然搓着手由衷感叹了这么一句,就差再来首《西江月》,单表北山作为山寨风水宝地的好处了。话说天下名山,僧道占了多半,而啸聚一方的绿林好汉,也对深山密林情有独钟。“大同山哈”和南山的草莽深处非但是强盗藏身处,一度也是天台人吓小孩的口头禅。天台山是佛宗道源所在,亦是落草为寇的人们理想的藏身地——据传说和典籍记载,佛门和强盗的渊缘不是一般的深:此去不远的石梁方广寺,是公认的五百罗汉道场。五百罗汉成道前是干什么的?有种说法就是五百个打家劫舍的强盗。这大概是为了论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众生理论。天台宗的祖师龙树菩萨,少年时修习左道,做了大盗,活动场所还是南天竺国王的掖庭呢——也正由此,有了段死里求生的经历才得悟道。除去这些难以考证的传说,学过中国历史的人,一般都会记得这首最著名的元末造反民谣:

           山高皇帝远,
           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
           不反待如何?

    这几句煽动性极强的口号的发源地就是浙东台州,说不定就是700年前某个天台山哈人热血沸腾时振臂高呼出来的。这又让我想起去年网络上极为流行的一句话:“现在的中国,就差两个人了:一个陈胜,一个吴广”。此是题外话,就此打住。和前面摘录的那首民谣相关的是那时台州的造反者、被称为海盗王的黄岩人方国珍早于红巾军率先起事,占有东南沿海一带。方颇有胆略才识,和元朝官府也好,与后来新兴的明朝也罢,先造反,后招安,再反,再招安,最后竟得善终。台州在元明后的崛起,与此公也有甚深关系。今日天台城北石墙头一带,据父老传说即是当年义军部队的营寨旧址。再数百年后,造反的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也曾一度从西境进入天台,遭遇本地西乡民团全力狙击,恶战数日后方才撤退。

    迨至近代内战,国共双方的游击队也是在不同的时代互相变换官匪身份,活跃于北山或南山一带。1950年代初,我的一位长辈曾是下乡武装工作队的成员,在街头一带与土匪有过数次正面交锋。遭遇战和伏击战是免不了的事,站着出去横着回来也是常见。最危险的莫过于某一夜土匪偷袭工作队所驻村庄,时值夏夜,“子弹直接打到蚊帐里了”,但那又能怎样,也只有二话不说,抄起枪就下床开打了。

    特务与匪谍是海峡两岸绵延不绝的暗战。这边抓,那边也抓,双方抓到抓狂的时候,错抓误杀的概率也就直线上升。我父亲曾讲过一个故事,说是附近有个无线电爱好者,平时就喜欢搞点小装置。自己跑临海杭州搞了些零部件,组装了个矿石收音机,还在屋上架了根自制的天线,收听无论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广播都乐在其中。他也不吝于让邻居一起欣赏这在当年的小城也算稀罕物事的洋玩艺。开始倒没什么,等到了反特高潮,这根要命的天线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有人举报他是潜伏特务,通过自制电台和台湾方面联系。专政机关也不含糊,基本没什么详细的调查取证,只不过看了下天线与收音机,就草草定了案。执行枪决的时候,这位冤枉的无线电爱好者发现他并非孤单,有十几个人被判有同样或类似的罪名。行刑人一手端着驳壳枪,一手推着五花大绑的犯人,直接押去刑场。接下来的事,大概就是一枪一个了罢。

    依据人类学观点,游戏里会保存人们对某些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我们在玩或曾经玩过的游戏都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折射:比如“清兵抓强盗”是对长毛反的记忆;“追洋山”是对海上剿灭倭寇的回忆;“分田地”则是对大土改的回忆……

    我父亲活着的时候说过,以前的强盗都在山里。现在的强盗,都在大街上耀武扬威。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9-7-18 23:41 编辑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8 23:27
标题: 盗匪贼
之二
   
       强盗生活比较逍遥,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有山水风景看。但是做强盗的风险成本很高,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而大多数情况下为寇也免不了最后送到菜市口吃上一刀。

       天台老县城西门外的临川桥,直到我上中学时,都是城关最热闹的市面之一。昔日的“西桥头”是菜农、商贩以及家庭主妇的乐园。叫卖林林总总的青菜水果和各式各样美食的小摊贩,每天从早到晚占据了整座桥的两边栏杆位,只留下中间六尺余的通道让人穿行。碰到市日,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摩肩接踵,过桥简直是蜗牛爬行。比较“讨债”的小朋友就说,过桥时把手反背在身后,总能摸到几个“送上门来”的男人胯下物。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自然也是被天台人称为“拐子”的小偷们的天堂。偶尔能在那里见到一堆人围着某个蹲在地上痛哭流涕的乡下人,不用问就知道是被拐子偷去卖猪卖菜辛苦钱的倒霉蛋。自然,西桥头上也上演过一堆人在人流中劈波斩浪追贼打贼的壮观场面,那个年代还是很有正义感的。

       我六七岁起就隔三差五被老娘打发到桥头买点小葱豆腐,或者到桥西头的那家大店打点酱油买点盐。走在桥上,经常会被那些在猪头肉锅里飘出的香味勾引得口水长流,那些在香喷喷的肉汤里滚来滚去“千张把”简直让人挪不开脚步啊。但是摸摸口袋里买豆腐乳的2毛钱,还是只能咬咬牙忍住了,最多转身走到隔壁的摊上买包用《毛选》某卷某页包的“海斯”,咂巴着嘴一路吸回家了事。

       西桥头向东,进入西门里之前,原来是西门的城门洞。想想这个风景本来非常之牛比,可惜现在和全中国所有的城墙一样——变成环城马路了。桥头原来有一排店面屋,卖些日用杂货之类。据说敝人的家族在很久前拥有其中的一间,不过在某年台风季被赭溪的大水无情冲垮。就在那一年,西桥头下的溪椤树上,挂过三四个强盗的人头。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到临川桥去怀旧,所以不知道桥东北角那条通往溪滩的小路是否安在,小路中间经过的那口水井是否安在,水井旁边的那几棵溪椤树是否也安在。我老娘说,那一年某日,也就是她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在受我外婆之命去打酱油的路上,突然看到桥面上出奇的空——因为大家都挤到水井边或者桥边上看强盗的人头了。这几个刀下鬼据说是在前山地方被砍了脑袋,然后送到城里来,拿绳子穿了脑壳或者系了头发,高高挂在溪椤树的枝杈上示众。前山和天台临海交界的黄坦,县境邻接,荒山野岭众多,“三不管”,顺理成章变成了强盗和土匪的活跃地带。曾几何时,“黄坦强盗”是天台人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专有名词。“人头挂在树上,看上去比长在脖子上小了很多。”我老娘用极为朴素的语言来描述她当日所见情形。

       强盗人头看上去很小,这有可能是大量失血后面部肌肉萎缩的结果。有纪录片上说,北美的印第安人猎头部落,用特别手法处理死人头,把一颗正常人头萎缩到成人拳头大小,然后插在棍棒上作为势力标记。天台官府对付盗匪,估计没有那么神秘的技术含量,也没什么礼节性安排,直接挂上去了事。换了别的地方,如我们在某些电影里所见,可能还会腌上些石灰,装个木笼什么再送出来。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8 23:28
标题: 盗匪贼
之三

       盗亦有道。强盗的祖师爷柳下跖在《庄子•胠箧》中教育手下说: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这是强盗对仁、义、智、勇、圣的解读。研究盗匪社会的资料亦表明,中国的社会性强盗土匪内部,是有着严密的帮派规则。比如不得奸淫妇女,不得私吞财物,不得抢劫僧尼道人之类。这倒不是说强盗也会普遍地发善心,而基本上是出于维持良好的盗匪生存环境的需要。但万一强盗发善心了呢?后果也许很严重。

       民国时代,天台县城的某甲与某乙是邻居,平日里有来有往,相互帮衬,关系也算融洽融洽。某乙是生意人,一日去临海进货。行至百步岭头这个强盗窝,树后突然闪出两个蒙面人挡住去路,手里的牛角尖刀在日头光下闪闪发亮。某乙心知不妙,赶紧奉上财物,只求留个性命。说起来也是凑巧,山间忽地刮起一阵旋风,直把当中一个强盗的蒙面巾给吹掉了。那露出真容的强盗顿时起了杀心,想要结果掉某乙。这下某乙以为大限将至,只是瘫在地上筛糠一般地抖。此时另一个蒙面人横身上前,拦住光脸强盗,说了句:“算了,他也认不得你。放他一条生路吧。”某乙如捞到根救命稻草,磕头如捣蒜,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喊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谁谁谁之类,总算捡了条性命。

       回到家中,惊魂甫定,越想越觉得那个出言相救的蒙面强盗声音很熟悉,七想八想居然是某甲的声音,再回忆下那露出的眉眼也十分相像。某乙既起了疑心,就去某甲家打探,结果发现某甲不在家,说是去乡下走亲眷了。这下某乙笃定认为是某甲无疑,遂直奔县衙告官。黄昏时分,警察布下埋伏,将全无防备施施然回家的某甲一举拿下,并当场从身上搜出了赃物。某甲倒也爽快,在公堂上供认不讳。这位怀有恻隐之心的邻居强盗的最后结局是死是活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在想,他是否后悔过百步岭头那一刻的心慈手软呢?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9-7-19 02:16 编辑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8 23:30
标题: 盗匪贼
之四

       绑架、肉票、赎金这些词,生活在信息化强盗时代的人们个个耳熟能详。但你不一定知道在民国和前民国时代,这类盗匪行业的基础业务在天台一带有个非常和谐喜气的名字:请财神。

       上半年的春夏季,盗匪一般是不会到村庄里来的。因为乡下的无论是田间作物还是家畜收成大半都会在下半年。每每到秋高气爽天气渐冷的时候,强盗和土匪就要出动了,这一点和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季节性攻击有相同之处,因为他们的动机是一致的——抢钱抢物抢人!强盗们往往选择半夜或清晨时分,劳累一天的人们刚进入梦乡或者还尚未从睡梦中醒来,风一样突袭村庄。他们一般会用布蒙头,用墨汁或者乌炭涂黑面孔,这样即便是乡邻也不容易辨认出真面目。强盗抢走别人家中财物自然是不在话下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抢人——抢的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孩,而是男孩,必须是男孩。

       强盗要“请财神”,事先也会调查情况,精心挑选,侦察好地形;然后长驱直入,抢走村中殷实人家的男孩,藏进山中。然后派人带口信,开价一百或两百银洋赎人。抢走一个小男孩,换来大把银洋钱,这也是强盗们把这个营生美称为“请财神”的来由。那些被抢孩子的家里,为了保住传宗接代维续家族香火的一脉骨血,无论如何也要掏出家底甚至变卖家产来把孩子赎回来。有意思的是,请财神的强盗是允许肉票的家人讨价还价的,他们会考虑对方的家庭情况——毕竟是要长期在本乡本土混下去嘛。有户人家刚刚卖了几口出栏猪,没过几天强盗就来把他家唯一的儿子抢走了。开价一百银洋,几经谈判,终于谈到五十,最后谈到了三十块银洋成交。那家人按强盗给的线索,后来在山上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瘦得皮包骨头、浑身长满虱子的小孩,这时离小孩被抢已半月有余。

       我外婆的妈妈,也就是我太外婆,原先是住在南山滩岭山里一个叫岙王的地方,离大村楼下和对山有四五里。那里有座十分精美的墓葬,是我太婆长辈的,说是风水极好。还有一棵到现在还在开花结果的巨大杨梅树,但只有三户人家。这简直就是专门送到强盗嘴边的肉嘛。据我太外婆说,住在岙王的几年,前后被强盗抢了有三次之多,中间就有一次“请财神”。话说我那小外婆,小时长得白白胖胖,看上去跟个小男孩没什么两样。强盗不知真假,抢了就跑。亏得我太婆冲出去,拖住抱小外婆的强盗竭力澄清,并现场演示给小外婆把尿以示女童身份,强盗这才放手。但他们还是把家中的牛、猪和粮食之类劫走了,连家中的苎麻也不放过。还是有人机灵,说了句这东西抢去要“魔头缠身”,讲究忌讳的强盗果然赶紧扔了。

       忌讳这种东西有时候似乎是灵的。最后一次,我太外公见辛苦一年的成果就这样被白白抢走,忍无可忍,冲出去跟强盗对打,但双拳难敌十手,被马刀砍至重伤。而那次强盗事件里最不可思议的一幕也发生了:我太外婆的奶奶,八十多岁的老人,气愤填膺之下,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老人家在数九寒天,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追赶咒骂强盗天诛地灭,不得好死,强盗们居然无可奈何,只好带着财物望风而逃……结果是这帮强盗果然着了晦气,据说强盗头子数月后在火并中被另一伙强盗杀掉了。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9-7-19 02:20 编辑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8 23:31
标题: 盗匪贼
之五

       男人的异装癖直到现在,也不为大部分普通人所接受。喜欢穿男装的女人无所谓,爱怎么穿怎么穿,女人中性化打扮还很受追捧呢。但是男人要是穿着女装抛头露面,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是会被定性为变态。你能想象一个男人留着长发,穿着花衣服,胸前挺着一对伪装的乳房出现在街头的情景么?

       在1979或者1980年的某个早晨,我在天台县街最繁华的大巷口,百货大楼的玻璃橱窗和派出所门口之间的人行道上见到了这么一个穿着女人装束的男人。他就是这样留着长发,穿着花衣服,胸前挺着一对伪装的丰满乳房。但是,他不是站在或坐在躺在路上,而是被倒吊在人行道的梧桐树上。

       垂下来的头发遮住了这个男人的脸,身上穿的是那种流行的碎花格子女式衬衫,胸口敞开着,露出一半的棉布胸衣,和胸衣里的一个大馒头——这是制造乳房效果的道具。那不断艰难地吞咽的巨大喉结,和那被反绑的粗大双手暴露了他的真实性别。这个印象如此深刻,我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仍然像在看一幅照片,尽管是发黄的黑白照片。

       这个人的罪名是男扮女装、坑蒙拐骗。我不知道他在那棵梧桐树上到底吊了多长时间,不断有围观的人来来往往,指指点点,还有的人在往他身上扔杂物,甚至小石块。人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至于把这样一个人倒吊在树上么?我甚至怀疑那个可怜的家伙也许就不过是个异装癖。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8 23:37
标题: 盗匪贼
之六
       我最喜欢的书里有一本是《游戏的人》,荷兰人赫伊津哈把游戏精神归纳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作为个体人和社会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戏,是在遵循某种你可能并未意识到的游戏规则。从这一种精神出发,我们都是生活在盗匪贼世界里的人,玩着各色名目的盗匪贼游戏。我们要么是盗贼,要么是良民,要么是负责和谐盗贼与良民关系的官府。我们在有意无意地模仿或弱肉强食打家劫舍或杀富济贫扶困助弱的游戏规则……做强盗,还是做良民,还是做比强盗和良民都强大的官府?这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

(完)
作者: 小苍山    时间: 2009-7-19 02:04
标题: 盗匪贼
沙发
文革那一段全国的版本太多了。。。
作者: 小苍山    时间: 2009-7-19 02:10
标题: 盗匪贼
错了,应该是反右之类的
当时有指标,我奶奶学校里一个老师,因为平时不爱看电影,凡学校组织的集体看电影活动都不参加,结果为了凑指标被扣上了“刻骨仇恨政府和人民”之类的罪名枪毙了。。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9 02:29
标题: 盗匪贼
各种乱世或者革命年代,人命贱似蝼蚁。悍如强盗土匪又怎么样?照样灰飞烟灭。何况普通人,稍有不慎,就只好作鱼肉牺牲在刀俎之间了。
作者: 农夫    时间: 2009-7-19 09:13
标题: 盗匪贼
这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
作者: 老玩闹    时间: 2009-7-19 09:26
标题: 盗匪贼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9-7-19 11:17
标题: 盗匪贼
现在那好象有个岙王水库,在里岩村里面.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09-7-19 12:45
标题: 盗匪贼
记得沈从文有一篇湘西的土匪,很好看。
李存葆写了一篇《沂蒙匪事》也是很不错的,建议AB找来看看。
我的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更加丰富了,有抢婚的。也有请财神的。我有机会也想写一个,外胡志。这才是我自己的。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9 13:27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林华强 于 2009-7-19 11:17 发表
现在那好象有个岙王水库,在里岩村里面.


上一次去岙王,都是在20年前啦,不晓得变成什么样子了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19 13:44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胡明刚 于 2009-7-19 12:45 发表
记得沈从文有一篇湘西的土匪,很好看。
李存葆写了一篇《沂蒙匪事》也是很不错的,建议AB找来看看。
我的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更加丰富了,有抢婚的。也有请财神的。我有机会也想写一个,外胡志。这才是我自己的。


回明刚兄:李的《沂蒙匪事》读过,沈的是《湘行散记》中的某篇么?
我只是写着玩玩,把以前听过的几个故事凑到一起,大家随便看看消遣,出书什么的就不考虑了。

期待老兄的外胡志,抢婚最刺激了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9-7-19 13:56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9-7-19 13:44 发表


回明刚兄:李的《沂蒙匪事》读过,沈的是《湘行散记》中的某篇么?
我只是写着玩玩,把以前听过的几个故事凑到一起,大家随便看看消遣,出书什么的就不考虑了。

期待老兄的外胡志,抢婚最刺激了



难怪老哥也在上海抢老婆,不怕当地人殴你。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9-7-19 20:02
标题: 盗匪贼
太平军攻占天台
  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部蒋九文、余德宏、何松泉等,攻取嵊县、新昌之后,直下天台。城内官吏闻风而逃。二十三日,太平军占据县城。二十五日,于城内设立左军进贡局,并设置乡官,以本地人士充当。二十九日,何松泉率梁佩书(天台人)等数千人攻打临海大田。天台城内由蒋、余两将领留守。
  十一月初三(一说初一),太平军后续部队万余人,经新昌入天台关岭,抵白鹤石板路。西乡民团(地方封建团练组织)数万汇集九龙山。经激战,太平军死伤千余退至关岭。初五日,另一支太平军数万人,自东阳大盘山过柴岭抵湖窦镇(今街头),连营六、七十里。大小西乡集民团和乡兵阻击。太平军疏于防守,激战6昼夜,死伤惨重,败退东阳。
  十一月十七日,蒋九文奉命移驻宁海,天台城内仅留余德宏部数百人。十一月二十六日,太平军将领李一芸率兵数千自宁海驰援天台,驻兵桥上村,筑望台于西门,高六七丈,又于城外筑土堡,作固守计。号令严明,兵粮丰足。
  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八,西乡民团和乡兵数万人,围住县城。李一芸在西门发巨炮击毙“乡兵”数十人。双方相持到8时左右,一批乡兵驰至台下,强行登城,斩守城太平军数人。李一芸亲自下台督战,时城内突变,乡兵里应外合,望台被烧,太平军大挫。余德宏自东门杀出战死。十一日,李一芸带数十人望东突围,慌乱中误入欢岙,为东乡民团所杀,县城陷。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9-7-19 20:07
标题: 盗匪贼
上面录自天台县志,其中说梁佩书为天台人,但临海人却说他是临海人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7-19 22:49
标题: 盗匪贼
还有这么多故事哈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9-7-19 23:57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9-7-18 23:37 发表
之六
5 ?2 R7 C/ F' d4 N4 l6 x- M3 b       我最喜欢的书里有一本是《游戏的人》,荷兰人赫伊津哈把游戏精神归纳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作为个体人和社会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戏,是在遵循某种你可能并未意识到的游戏规则。从这一种精神出发,我们都是生活在盗匪贼世界里的人,玩着各色名目的盗匪贼游戏。我们要么是盗贼,要么是良民,要么是负责和谐盗贼与良民关系的官府。我们在有意无意地模仿或弱肉强食打家劫舍或杀富济贫扶困助弱的游戏规则……做强盗,还是做良民,还是做比强盗和良民都强大的官府?这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 E6 E0 r1 z9 i' ^'


这个问题在后司街区里不是问题,俺在后司街区里做良民同时也是盗贼,小心你的田,你的作物!!!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20 01:28
标题: 盗匪贼
感谢华强兄补充的太平军资料,我在以前的资料上只看到西乡九龙山之战的情节:)
另楼上的:说起种田,我RI,后司街里偷起菜来不分男女老少,一个比一个狠……当然你我也是其中之二哈
作者: 斑马    时间: 2009-7-20 08:40
标题: 盗匪贼
官逼民反,历来如此。     太平天国起义能够星火燎原,那是因为满清王朝的腐朽已成干柴一垛,遍布全国,遇火即烧。太平军在进入台州之前,台州人民中的血性男儿,便呼啸山水,劫富济贫,其呐喊声早已震憾朝廷,振奋民心。
    当时,临海有梁佩水,人称水大王,聚众造反,声势煊赫。他的部下有部分下海,与海上叛民结合,将运往天津的皇粮劫了。他们的船外涂绿色油漆,于是,一份份皇粮被劫的谍报如雪片似地飞向朝廷,官府听到“绿壳船”便闻风丧胆,于是“绿壳”两字就成了台州造反者的代名词。“台州绿壳”,名闻遐迩,成为满清皇朝的掘墓人。     黄岩有黄延暄、屠教三,聚众数千,与官府作对,为百姓说话。为了与官府反抗,他们又抬出了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广泛予以宣传。     温岭有高子风、徐大度、毛昌大、蒋国兴和林光发等十八首领会饮于新河,结为兄弟,号“十八党”,曾一举攻下太平县城。
在包菊琴的《对临海市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中提到:河头宜山的抗倭农民将领梁佩水的历史已失去了记录,看来梁是临海人的了。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9-7-20 08:49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9-7-20 01:28 发表
感谢华强兄补充的太平军资料,我在以前的资料上只看到西乡九龙山之战的情节:)
另楼上的:说起种田,我RI,后司街里偷起菜来不分男女老少,一个比一个狠……当然你我也是其中之二哈

AB兄!西乡九龙山之战的资料还在吗?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9-7-20 11:11
标题: 盗匪贼
打仗出力——这张功牌正好是当年天台民团阻击太平军后可以用来炫耀的东西。这张是八品功牌,本人还另藏有一张“打仗出力,杀贼有功”,颁发给七品功牌,这样一打就获得了相当于七品芝麻官的级别哪。

[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09-7-20 11:22 编辑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20 14:58
标题: 盗匪贼
是在天台图书馆的某本小册子上看到的,****资料汇编之类,都记不得名字了。
这两张功牌真算是古董了
天台博物馆要找你收购吧
作者: 陆压    时间: 2009-7-20 15:36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斑马 于 2009-7-20 08:40 发表
官逼民反,历来如此。     太平天国起义能够星火燎原,那是因为满清王朝的腐朽已成干柴一垛,遍布全国,遇火即烧。太平军在进入台州之前,台州人民中的血性男儿,便呼啸山水,劫富济贫,其呐喊声早已震憾朝廷,振奋民 ...


看来台州这样的地方造反,还是要往水路上走有前途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20 16:14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斑马 于 2009-7-20 08:40 发表
官逼民反,历来如此。     太平天国起义能够星火燎原,那是因为满清王朝的腐朽已成干柴一垛,遍布全国,遇火即烧。太平军在进入台州之前,台州人民中的血性男儿,便呼啸山水,劫富济贫,其呐喊声早已震憾朝廷,振奋民 ...


有意思,梁还是抗倭英雄?不知道这个年代是指哪一段。
作者: 崎岖    时间: 2009-7-20 17:05
标题: 盗匪贼
“台州绿壳”,我们老家都管叫“强盗绿壳”。现在还有许多人在叫。
作者: 斑马    时间: 2009-7-20 17:56
标题: 盗匪贼
对我市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时间:2007年10月16日 06:19:05  来源:临海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所谓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等。
    一、现状。
    临海有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散落在我市乡村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一)碑刻类:百步岭头有乾隆下江南经过此地所立一石碑,文革期间被岩坑村抬去当路石(此碑还在),经多年踩踏碑文无法辨认,其中缘由不得其解。蔡云程诰命碑与谕祭碑,原在蔡云程墓前,“文革”中蔡墓被毁,现存临海括苍镇箬溪村,砌于原箬溪第五生产队队屋前壁。明赵象神道碑《明故中奉大夫湖广按察使赵公神道碑铭》,在江南街道高阳叠石赵象墓前,现存距墓约150米远的叠石寺内。(二)建筑类:括苍镇下洋顾村顾氏宗祠当为清嘉庆和道光年间之物;临海汛桥镇蒋山村蒋氏宗祠,据民国《盖竹山堪头蒋氏宗谱》记载,约建造于明宣德中(1426—1435年);还有东塍的古民居、大石下湾的古民居和梁、朱、金氏等古宗祠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遗址类:杜桥镇北约1公里的里坑小山坡里坑新石器出土,1973年1月4日发现,该地岩石质好且容易开采,是当地百姓建房取材的岩石仓,采集到一批用沉积岩精心磨制的石器。由于不懂得是历史文物,又没有加以保护,当时即基本流失。后在群众手中收回石凿、石锛、石斧、刮削器等石器50件,完整的有42件,残次的8件,明显地带有商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汛桥印纹陶遗址在该镇的利庄大岩山脚104国道北侧的柏树坦、施岙村东约200米的光私山脚路边、宋岙坦头自然村村边等地,此遗址范围广面积大,很难保护。许墅窑址位于古城街道许墅村,距灵江约350米,与梅浦窑址隔江相望。1956年,临海箱版纸总厂建厂测量时发现,同年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朱伯谦先生主持进行了发掘清理。许墅窑始烧于唐末五代初,盛于北宋中晚期。(四)古墓类:湖山下晋墓,在杜桥镇西湖村湖山下自然村,位于村后后门山的小山坡上,1963年秋,湖山下村农民在挖薯窖时发现。黄土岭东汉墓,在沿江镇黄土山村,位于与黄岩交界的老104国道旁,1989年12月被盗。罗家坑秦氏墓,在江南街道罗家坑,位于村东面约三十余米的后门山山麓。(五)其他类:北涧杨桥,在桃渚镇北涧村南面村口,桥北存《杨桥碑》一通,碑石完好,文字已严重啮蚀。此桥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该桥是临海结构较为独特的一座平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位于大洋街道新桥头村的石拱桥,历史悠久,但是保护措施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在杜桥、大石、白水洋、大田、涌泉等地相继出土铭文砖、陶器及其他物品几千件。这些出土文物其中一部分由政府专业博物馆收藏保护(部分在民间保存),但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由于时代的更替,农村传承沿用多年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具正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如磨面机代替了石磨;拖拉机、收割机取代了镰刀、锄头、犁、耙;八仙桌、太师椅已被沙发、茶几取以代之;屋里的油灯,房顶上的“猫头”瓦当,纺车和旧家具等一些当年不可或缺的物件器具,如今成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很多干脆被扔在一旁,甚至被付之一炬。
    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在一点点消失。王金满的故事在百姓中(尤其在年轻一代人中)还有多少人熟知?河头宜山的抗倭农民将领梁佩水的历史已失去了记录;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绣花,大田板龙,大石车灯,上盘花鼓,临海词调等后继无人;黄沙狮子、临海泥塑虽有所发展,但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鉴于此,文物部门应抓紧制定制度、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文物遗产的保护意识。
    以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宣传。1.拍摄一批我市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艺术影视作品,出版有关文物的音像制品,通过有线电视、流动电影等宣传方式,向广大农民展示文物价值;2.可以制作展板、文物仿制品、模型等组织合适、安全的流动展览,为公众提供全面了解和认识文物的便捷途径。
    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1.可以深入农村举办知识讲座,宣传文物法,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等;2.可与其他文化部门配合共同帮助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建立固定的地方文物宣传、保护点。3.举办通信员培训班、召开文物爱好者和民俗知情者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使得“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实现城乡互动,发挥博物馆作用。据了解,我市现有各类博物馆3个:博物馆、古城博物馆和珠算博物馆,但农村博物馆几乎空白。现有的博物馆珍藏着众多的珍贵文物,承载着历史上各时期各类的文化知识,地域性和民族性比较鲜明,是很好的爱国主义、传统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若能制定博物馆免费对农民开放的制度,定期对农民开放,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能提高农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引导文化消费,提高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摸清文物“家底”,做好“电子身份证”。全市镇(街道)应该立即组织专门人员,成立文物普查领导机构,全面系统地进行一场文物大普查,确定保护范围。对不移动文物及民间流散文物进行一次性登记,测绘、拍照、文字说明、整理材料,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库,为每件文物做一个“电子身份证”。通过普查,如发现有损毁,根据情况进行抢救;对于新发现的文物,除了进行登记外,特别重要的还将陆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借助外地经验,因地制宜建馆。据说,德国的村镇很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美术馆。而在我国江西乐安的流坑村巷前壁后、房内屋外都保存着古匾和砖木石雕,还有宋朝遗址、明清建筑连片成群。当地农民对家中随处可见的文物,根本不知是文物只认定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不能随便丢失因而有所保存。2007年初,天津市宝坻区文化部门走访了全区3000余家农户,收集了2000多件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开办一个博物馆,以反映当地一段历史时期内的民俗民风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不失为一个好举措。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在农村建立博物馆,让农民能够了解什么是文物,能够辨别文物是什么。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生态博物馆(如括苍景区、桃渚景区等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将农民的生活、生产物品原生态保护起来的举措,既能保护一些特有的文化遗产,又能带动这些地区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还能让农民在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五)建立传承制度,保护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很多是通过掌握、擅长、精通某些非物质文化项目技能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的口传身授,才得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传递下来。一些项目由于艺随人走,很多老艺人的绝招未能留下来。因此,建立传承制度,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
作者:包菊琴     编辑:吴佳
作者: 斑马    时间: 2009-7-20 17:58
标题: 盗匪贼
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在一点点消失。王金满的故事在百姓中(尤其在年轻一代人中)还有多少人熟知?河头宜山的抗倭农民将领梁佩水的历史已失去了记录;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绣花,大田板龙,大石车灯,上盘花鼓,临海词调等后继无人;黄沙狮子、临海泥塑虽有所发展,但前景同样不容乐观。_____应该是清中后期的吧。
作者: 斑马    时间: 2009-7-20 18:00
标题: 盗匪贼
这个到临海的河头宜山一带或许还有人知道点典故。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09-7-21 10:01
标题: 盗匪贼
宜山(2----3)水大王,呵呵打牌时听人说起过
作者: 桑吉嘉    时间: 2009-7-22 16: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scom    时间: 2009-7-22 16:29
标题: 盗匪贼
只知道黄沙强盗
作者: 斑马    时间: 2009-7-23 07:50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家在天台 于 2009-7-21 10:01 发表
宜山(2----3)水大王,呵呵打牌时听人说起过

还能知道是听谁说的吗?现在宜山的许多村庄因怕地质灾害而迁移了,知道的人会越来越少了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09-7-23 08:28
标题: 盗匪贼
听过其中两个故事,是从我外婆那里听来的。现在知道这种老故事的人越来越少,而小时听过的故事现在只能回忆起模糊的片段。楼主写得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作者: ¢`葬ヤ愛乄    时间: 2009-7-23 23:28
标题: 盗匪贼
那么长 不看了 顶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09-7-24 09:41
标题: 盗匪贼
比如“清兵抓强盗”是对长毛反的记忆;“追洋山”是对海上剿灭倭寇的回忆;“分田地”则是对大土改的回忆……
我父亲活着的时候说过,以前的强盗都在山里。现在的强盗,都在大街上耀武扬威!

药师庵是个好建筑,像这样的建筑,在天台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不亚于庐山的别墅.以前我去的时候,楼板烂了,屋顶已塌漏了,就要成为废墟了,就写了一篇文章发在报纸上,很痛心的!

现在药师庵倒了吗?倒了,华顶山就缺了好大的一块旅游胜地,革命胜地.
为什么天台人还是喜欢假古董,放着现成好的宝贝让它自我毁灭呢?
作者: 水碓    时间: 2009-7-28 18:23
标题: 盗匪贼
AB向来是我敬仰的人物! 文妙自不必说!!......
作者: 闻见花草香    时间: 2009-7-28 23:09
标题: 盗匪贼
海斯 是什么?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7-29 19:02
标题: 盗匪贼
水碓:老同学就不要相互吹捧了。有空多来文苑逛逛,有文章就贴一下,增加点人气。
闻见花草香:海斯或者应该写成“海蛳”,短小而细的圆锥状带壳海货,类似螺蛳的,吸了吃肉。以前很多,现在估计没人卖也少人吃了。
作者: 飘无定所    时间: 2009-7-31 20:34
标题: 盗匪贼
小时候也吃过的,继续读AB的文章,哈,我在这边遇到你们私家地理迷了,每期都收的人
作者: 无铭    时间: 2009-8-1 11:06
标题: 盗匪贼
去年骑翠屏寺的时候     听翠屏寺的管事说   以前翠屏这个地方就是个强盗窠

火烧翠屏寺  好象跟强盗有关
作者: 无铭    时间: 2009-8-1 11:07
标题: 盗匪贼
海斯   小时候常吃    看戏的时候有得卖    尖尖的   一蛊一蛊卖的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8-2 20:24
标题: 盗匪贼
嘿嘿,好好。飘同学现在哪里啊?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8-2 20:25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无铭 于 2009-8-1 11:06 发表
去年骑翠屏寺的时候     听翠屏寺的管事说   以前翠屏这个地方就是个强盗窠

火烧翠屏寺  好象跟强盗有关


下次同去,再跟老和尚打听些强盗故事。
作者: 飘无定所    时间: 2009-8-3 12:46
标题: 盗匪贼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9-8-2 20:24 发表
嘿嘿,好好。飘同学现在哪里啊?


在北京逛着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8-3 16:32
标题: 盗匪贼
那可以找老胡吃饺饼筒去,写个北京吃后感发到这里来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9-8-5 09:15
标题: 盗匪贼
读来匪气十足。
天台山哈既是高人隐居的圣地,
也是匪人的天堂。
作为日常的天台人既有文雅如高人的一面,
也有匪人的那股狭气。
最为明显的就是那种“拗驴”的品性,
好在这种品性经文人一说,就成为了硬气。
那自然就好听起来了。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9-8-5 11:16
标题: 盗匪贼
嗨,闲云老师是一针见血啊
这真是我们山哈人与生俱来的品性
作者: 虫子    时间: 2009-8-10 11:48
标题: 盗匪贼
台州式的硬气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