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建造“天台山仙道文化园”之构想(转)
[打印本页]
作者:
突然的自我
时间:
2009-6-12 11:37
标题:
建造“天台山仙道文化园”之构想(转)
在外经商的一些有识之士打算在赭溪之西、九九回归林之东低山缓坡中,建造“天台山佛教文化园”,突出佛教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和济公活佛的功业,建几十米高的标志性大佛像,建宏大的朝拜聚会场所,建高档次的接待设施,体现佛教的特色文化,让人们一入园中,就被精美大气的氛围所吸引,双目生光,心灵净化,沉浸在幽幽的思古之情中。
这个创意,笔者认为的确不错。天台山是佛宗道源,佛道两家双栖共生,弘扬天台宗和济公文化当然好,而中国人自己创立的道教,天台也有辉煌的历史,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祖庭,奇异丰富的仙道文化独树一帜。所以我们适时提出建议,在桐柏建立“天台山仙道文化园”的构想,让佛道两园相得益彰,成为天台山景观新的靓点,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构想理由
一、桐柏山自然风光优美,三观三坛,三湖一瀑,仙道气氛十分浓郁,人们到此有飞升之感。
桐柏是天台山第七重到第八重之间的一块山丘谷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此地紫霄、玉泉、卧龙、香琳、玉霄、玉女、莲花、翠薇、翠屏九峰环峙,女梭溪从北面奔腾而下,山清水秀,中有桐柏宫的一大群殿坛台阁、堂楼亭室,巍峨辉煌,与道教南宗祖庭的名声相符,人们到此有步入天堂之感。1958年建造桐柏水库,桐柏宫文物移入鸣鹤观,使南宗道风得以延续。2007年社会各界资助,在原桐柏宫后面的大月山重建桐柏宫,现在紫阳殿已初步建成,即将续建三清殿、玉皇殿。当今太平盛世,桐柏宫必定会更加庄严辉煌。
鸣鹤观是汉末高道葛玄于三国吴赤鸟二年(239)为奉祀王乔而建。王乔为西周灵王(前371-545)长子,又称王子晋,贤明直谏,失太子封号,后来修炼跨鹤成仙,负责治理桐柏,兼管吴越水旱,成为天台山的主神(王乔不但被道教尊为神仙,也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之神,不少佛寺内的伽蓝殿供奉他)。这里原有太子庵、吹笙台、上真亭、朝斗坛、妙乐院等众多纪念性建筑,桐柏宫遗存移出来后,即可按原状规划配置建设,重点恢复王乔遗迹。此观建在桐柏山沿,凌空屹立,仙风徐来,翠鸟之声似仙鹤和鸣,非同凡响。
鸣鹤观之西,原有琼台仙人座、琼台观、琼台庙、黄帝祭坛等名胜古迹,现已规划整修。仙人座通道已改建,黄帝祭坛的祭天、祭地、祭祖(人)三坛也已建成,250米的龙形神道将三坛联成一个整体,风水龙脉均已展现;此地为天台嘉祥灵异之仙山福地,现在轩辕祠(琼台观)已奠基开工。几年后,桐柏宫、琼台观、鸣鹤观三观鼎足而立于波光粼粼的桐柏湖周边,光照日月,确是人间天上之美景。琼台之下有八仙湖、百丈湖镶嵌在翠绿的山谷中,轻波拍岸,涛声悠悠,更添奇妙空灵的仙道之气。
原桐柏宫前有三井坑,是山中溪流汇合的出处,落差约300米,平缓的水势一泄,即成无比壮观的大瀑布,唐人曹松有诗赞为“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是浙江最高的飞瀑;其气势比雁荡大龙湫、奉化百丈岩等瀑布要惊心动魄得多。现在规划在此建水景园、设观瀑亭等,形成群龙争壑、百泉飞流的壮观景色。
二、仙道名人辈出,人文底蕴深厚,桐柏山成名历史渊源深远,在天下名山中有独特的韵味。
中国人文始祖黄帝,是天下华人尊敬的祖先。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有“轩辕黄帝尝住天台山受金液神丹”的记载,清人胡昌贤也说轩辕皇帝“慕道周游四方,求解三一真气之要。遂南浮于江,登会稽至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可见黄帝仰慕道法,周游四方,从绍兴到天台得受金液神丹,历史上早有记载,而具体地方就在桐柏琼台这块道教圣地上。
关于王乔的传说,西汉刘向《列仙传》的记载是:“王子乔名晋,为周灵王太子,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遇道士浮丘生,接引上嵩山,修炼二十年,后在缑氏山巅,乘鹤仙去,受书为桐柏真人。”王乔控鹤飞升的传说十分优美,三千年来传颂不衰。
刘阮遇仙的故事因为有仙凡的爱情在其中,讲起来更能引人入胜。这个传说十分动人凄美,两男二女山中喜结连理更是感人之深。但这个故事从文字中看始于汉永平五年(62)至晋太元八年(383),中间相隔321年,不是神仙是绝对不可能演绎出来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嵊州(原剡县)至今有刘门山、刘阮庙,新昌有桃源乡,天台有桃源洞和琼台瑶池等名胜古迹,都与这个传说有关。晋干宝《搜神记》、陶潜《搜神后记》、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和明初王子一编的杂剧《刘晨阮肇误入天台》,简名《误入桃源》等等都是写这个故事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近来还有人说刘晨的后裔刘尚义,在唐代时避难去了广西贵县,后来又定居广东阳春,甚至说刘三姐是刘尚义的女儿;歌仙搭上刘晨这条血脉,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了。
得道可以成仙,讲了四位神仙传奇,再说四位功业非凡的高道。葛玄(164-244),字孝先,人称“太极仙翁”或“葛仙翁”。本琅琊(今山东胶南)人,后迁丹阳句容。他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喜老庄之说,十六岁名震江东,旋衣道家服入天台山修炼,遇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尤擅符咒及辟谷诸法,行持三年,广积功效。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他写出《洞玄》、《大洞》、《灵宝》经,凡三十六部,嘱其弟子郑思远,在他死后将其经传给宾门弟子。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天台山桐柏观有法轮院三真降经之处,及(葛)仙公役鬼所筑受诰坛存焉。”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云,天台西北十五里的桐柏瀑布岩下丹霞小洞“旧传葛玄炼丹于此”。今华顶峰还存有“葛玄茶圃”。他的行踪遍及台州各地,名声卓著。唐代著名高道司马承祯(646-735),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赤城居士,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二十一岁入道,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道后遍游名山,后隐居天台山玉霄峰三十余年,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结为“仙宗十友”。武则天闻其声名,召至京都延问,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超。唐玄宗多次召见,称他为道兄。李白与司马承祯的交往,可从他所写的文章中体会到:“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两心相悦,这是高道对诗仙风骨的赞语。司马承祯最大的功业是在唐景云二年(711)全面扩建桐柏观。椐《天台山新桐柏观碑》(唐玄宗亲书碑额,翰林学士韩择木书,台州郡守贾长源等立)记载:“……是谓之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临千仞有余,背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南北亦如此。连山巍峨,四野皆碧,茂叶郁郁,四时并青……。”可见这里的环境是天下一流的。由于唐皇朝的大力支持,桐柏观先后得到全面的扩建,比葛玄初创时要宏大巍峨得多;“禁封内四十里毋得樵采”,环境保护也得到皇家的认可,桐柏观鼎盛于世。
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山西芮城永乐镇人。民间称之为吕真人、吕祖,是八仙中名气最大的神仙。他游历天下时,曾长住天台山福圣观(在桐柏瀑布岩下),由于他出生在世代官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青壮年醉心于功名科举,唐咸通三年(862)六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两任县令,后弃官游历,在华山遇汉钟离,传授金丹大药之方,修炼学道,道成后,发愿以“度尽众生为己任”,踪迹遍及中华大地。他与其余七位神仙友好,以度凡为己任,在琼台就留有“八仙度凡”的佳话。他题诗于桐柏山壁:“青蛇拄地月徘徊,夜静云闲鹤未回,欲度有缘人换骨,暂留踪迹在天台。”这首诗意境很美,用心良善,已成为千古绝唱。金元之间,全真教大兴,他被奉为祖师。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后改名为用成,号紫阳,是道教南宗的始祖。他出生在天台东林,曾一度住临海缨络街,死于百步溪,而潜心于道法研究是在他的故乡天台桐柏宫,公认的南宗祖庭。张伯端年轻时聪明好学,在《悟真篇》序中自称:“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戢阵、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术,靡不留心详究。……”他曾在台州府当过小吏,因为主观臆断,害死了婢女,他决意出家崇道苦修,他写诗道:“……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在修道路上他走得十分曲折艰辛,后在成都天回寺得异人指点,遂“雾开日莹,尘尽鉴明”。终在熙宁八年(1075)写成了内丹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悟真篇》,成为道教南宗的经典,与东汉术士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齐名。元丰五年(1082),九十九岁的张伯端在百步溪趺坐而化,他“先命后性”的教义至今仍在弘扬中。
当然,流传在天台的仙道名人不只四仙四道,我们择优而立为的是使天台山仙道文化得以集中展示,让人们说得清、看得明、记得住、传得快,年年月月,长盛不衰。
构想内容
根据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建设天台山仙道文化园,我们提出六个具体构想项目:
一、入口:即为园区的门面,建在桐柏岭头、桐柏湖大坝东头,门口有天北公路通过,交通便捷。入口处建一个广场,设花圃和四仙四道之雕塑或画像,立园名牌坊和介绍天台山仙道文化的铭文,让来访者下车伊始,立即感受丰富精深仙道文化;为了上下呼应,在下入口(桐柏局附近),也应设置牌坊,增加景观和气氛。
二、桐柏宫、琼台观(轩辕祠)、鸣鹤观,三观鼎立,环湖而建,分占北、西、南三方,现有公路通达,观光十分便捷,道路两边广植花木,四时盛开,重现仙山“琪树瑶草”之美。
三、三处宫观的配置应体现道家特色。桐柏宫以道家著名宫观布置标准格局重建,突出与唐皇朝的渊源和南宗祖庭的地位,因易址重建和原碑刻损毁严重,可重建和重刻相关殿堂和著名碑文,以高贵的文化氛围,体现它在天台山道教中的显赫地位。轩辕祠(琼台观)主要突出黄帝来天台的经历,与黄帝祭坛相得益彰,体现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鸣鹤观参照原先的配置,突出王乔的功业,建相关的亭台楼阁,使之名实相符;若能养一群仙鹤于观中,就显得更为奇特了。
四、完善园中琼台区块的开发,在龙潭之西瑶台之上,增建刘阮遇仙的群雕,建一小园,重现刘阮和二仙子结为秦晋之好的美景。龙潭之北,是原生态的山河胜景,藏在深闺尚未识,应另建通道,建一些休憩设施,以利人们观光,共赏野趣。在黄帝祭坛之东山岗上,可依山就势建设长长的诗廊,配以八仙的图像和咏赞桐柏、琼台的诗词,有力地增加文化园的文化气息。
五、编纂介绍仙道文化园的相关书籍和精美画册,拍摄风光电视片等广为宣传,扩大影响。
六、开设一定规模的上档次的养生馆、饭店和旅馆,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吃得好,玩得开心;开发道家菜肴和土特产药材等,以利健康养生,修身养性。
结束语
建造“天台山仙道文化园”和建造“天台山佛教文化园”,是相得益彰的好事,有利于佛国仙山的声誉提升和旅游精品的展示,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仙道文化园的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只需进一步完善配套,就能给天台山创立一个新的亮丽景点。我们希望这件好事能早日办成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9-6-12 11:44
经济危机,人心惶惶,做迷信生意有前途的,把天台山打造成浙东烧香拜佛中心,搞点案例出来宣传下。
作者:
突然的自我
时间:
2009-6-12 12:07
哈哈,不错,我原本打算做香烛生意去了
作者:
小澤过河
时间:
2009-6-12 12:29
摆个算命摊去,吼吼。。。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6-12 12:31
就怕到时候成了个半拉子工程
作者:
ascom
时间:
2009-6-12 13:47
还不如在行政中心大楼前立个五十米的大佛,这样的影响力来得更大
作者:
零零妖
时间:
2009-6-12 13:51
作者:
小哥
时间:
2009-6-12 14:33
想法是很好,肯干实事的人很少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