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条灿烂的文化古道不能隐没于荒草 浙东唐诗之路想申遗 |
| ■本报驻绍兴记者 王曦煜 本报讯 这是一条千年古道,如今却悄然隐没于荒草野地,曾经有无数的诗人在这条路上旅行,被这里的山水吸引,留下无数诗篇,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昨天上午,浙东唐诗之路申遗暨剡溪文化研讨会在嵊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一起为唐诗之路申遗出谋划策。 “浙东唐诗之路”申遗的民间发起人,学者竺岳兵介绍说,唐诗之路源自钱塘江,上溯到绍兴镜湖,沿浙东运河、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沃洲山、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这条古老水路全程约190公里。“在全唐诗中收入的2200多位诗人中,有450多位曾经游览过这条风景线,其中也包括李白和杜甫这样的一流诗人。”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四类。浙东唐诗之路申报的就是其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嵊州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许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达成这个愿望,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和新昌等地联合起来,一起理清这条唐诗之路上的问题。” 钱江晚报 2008.10.23 A10版 |

咱们穷山“恶水”的,人力物力有限,这个项目申遗也不是很有希望的。就算我们不投入,“天台”这两字难道还会被人从这条诗路上抹掉不成。没有中国的WTO是不完整的WTO,同样没有天台的。。。。不是完整的。。。。|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