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媒体日记:你宽容了么?(zt)
[打印本页]
作者:
人山人海
时间:
2008-8-20 21:56
标题:
媒体日记:你宽容了么?(zt)
文/徐达内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
几乎不可能在中国找到一张不以刘翔退赛为焦点的报纸头版。特别是那些深受市场欢迎的都市报,总编辑们决定将金牌英雄放在一边,折翼飞人落寞的身影占满一个又一个版面。
在用整版图片制造视觉冲击力的头版上,编辑用充满感情的大标题表达哀伤。新快报:刘翔,我们输得起,我们等着你;华商报:等你回来;北京晨报:等你再来;东方早报:一个英雄的一天和十年;重庆时报为“翔”字缠上了绷带。“伤离别”这三个字被最多使用,东南快报、扬子晚报……重庆晚报和重庆晨报甚至在同一个早晨同一个城市撞了题,一个是“伤离别”,一个是“伤别离”。
在这些报纸上,刘翔的跟腱伤情示意图、孙海平的掩面而泣、刘翔崇拜者的当场落泪、医学专家警告强行比赛可能毁掉运动生命的报道成为主体。新华社“刘翔有退赛权利”、“悲情刘翔”等文章被大量刊发。
继昨日午后网络媒体陆续发表大量评论后,报纸作者们经过更多时间思考,发表了对于刘翔退赛事件更多元、更深入的观点。评论之多,已经需要门户网站编辑们专门建立一个专集。
刘翔是人不是神,作者们对刘翔个人的公开评价基本仍以理解、安慰、赞许为主。新京报的社论是“以人性的名义,理解刘翔的退出”;南方都市报“荣誉诚可贵,健康价更高”;中国青年报“我们欠刘翔一次掌声”;搜狐“我们宁愿不要伤痛背书的伟大”。人民日报除了在头版刊出习近平慰问刘翔消息外,也用人民时评栏目在奥运特刊头版称赞刘翔“依然是心目中的英雄”。
称赞刘翔退赛体现“伟大人性”的作者是昨天第一波评论中的“意见领袖”,但今天他们遭遇了挑战。椿桦认为此种论调过于拔高刘翔退赛意义,他在珠江晚报说“尊重刘翔也要尊重观众”:这些文章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刘翔退赛也是一种伟大,这种伟大榨出了很多国人内心的“小”。这些观点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一个运动员因伤退出比赛,是他个人的自由,好像没有听说,观众曾丧失人性地强迫运动员带伤比赛...我们理应尊重刘翔的选择,但没理由拔高其退赛的意义;我们可以对质疑的声音置之不理,但没理由不尊重他们的感受。
来自飞人家乡上海的新闻晨报发表评论主笔许莽之文“请为举重选手刘翔卸下杠铃”,也提及“刘翔完成生命中最伟大抉择”未免有点胡扯:此刻,刘翔需要理解、需要安慰、需要鼓励,唯独不需要夸张的赞美和歌颂。我们应该帮他卸下杠铃,而非为他增加肩上的负重。
刘翔因伤退赛被评论员们用来证明要尊重体育规律、摒弃“带伤上阵”。但,脸部肿胀的杨秀丽夺冠情景仍历历在目,新华社也要防止矫枉过正,防止“浴血拼搏”反而被说成一种错误,发电稿称:关于“浴血拼搏该不该”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此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于当事者本人,功过任人评说,但求无愧于心...我们这些观众,你浴血拼搏,我热烈鼓掌;你因伤退出,我举手支持。
几乎每家媒体也都刊发报道称多数中国人对刘翔退赛举动表示支持理解。广州日报作者李龙根据网民留言和评论写手文章基调,赞叹“刘翔退赛舆论展现宽容之美”。南方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则总结称刘翔不会成为像当年朱建华、李宁一样成为“罪人”,因为国人已然进步、学会宽容。但,确实是有比例不小的网上留言对刘翔进行指责,如嘲笑其是因为“怕输”而选择“逃跑”。报章报道时基本均不直接引用这些批评的具体内容,而是将其作为反面对象提及,更多是通过摘录理解刘翔者的发言,表明多数网民“爱金牌更爱刘翔”。
腾讯今日话题没有避讳,以“爱刘翔还是爱金牌”为题,刊出了那些指责刘翔是“懦夫”的网民跟帖截图,编辑在导语中写道:我们宁愿相信,随着人们冷静下来,这种声音绝对会变为极少数,但事实是,现在它的确充斥在有关刘翔退赛新闻的跟贴里,这已经足以暴露一些国人扭曲的心态与思维了。
于是,有媒体将这位国家偶像的失败看作一个难得教化机会。重庆时报在评论版头条位置说:刘翔退赛是一次梳理国民心态的契机。“我们更应该学习对生命规律、体育规则和共同价值的认同。成熟的国民心态,需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有理性的思维,有自信的表现”,这篇文章得到了新浪和网易的共同推荐。成都商报更加直接,奥运特刊封面上,刘翔孤独身影的图片压着四个大字:“考量中国”。
即使失败,我依然爱你,这样的答案能不能得满分?又有不同观点被发表。新浪推荐了陈季冰长文“说刘翔的背后有13亿双眼睛很荒谬”,这位一贯表现“理性”的上海时评家说:一个劲地说“不管成败,13亿颗心永远向着你”,看起来是一个进步,归根结底说明媒体还是没有跳出原来的狭隘思维模式。陈认为:报纸最应该做的,是分析刘翔和竞争对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他最大的困难和必须克服的弱点,并帮助热情的读者冷静判断他可能有几成夺冠机会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而不是**和温情。
其实,悲情才是中国媒体报道此事时的一个标准姿态。如此操作虽略显俗套,但催泪背后的促销效果从来不差。燕赵都市报对此生厌,发表评论员文章斥道“别那么悲情好不好”:不必过度渲染,更不必过度悲伤。静静地理解,默默地宽容,这才是对刘翔最好的支持。这家河北最受市民欢迎的报纸使用的头版标题没有使用“悲”词:憾别。
网络论坛和跟帖中的舆论是一种生态,通过媒体编辑渠道发表出来的舆论则是另一种生态。和刘翔“懦弱”论一样,网络上流传的商业或国家“阴谋”论,也不太可能获得直接发表机会。但这不妨碍媒体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表达疑问。批评田管中心“隐瞒伤情”“信息不透明”“代替刘翔发言”的声音化作文字,“四大谜团”或者“六大疑问”被公开刊载。中国青年报将刘翔与姚明的“阿喀琉斯之踵”两相对比,认为两人身后的团队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对策:田管中心事后在解释此举时表示,一切都是为了保密,是战术需要,是为了给对手施压,是为了不提前示弱,但一个运动员已经成为国人瞩目的公众人物时,他的有些信息是应该公开的。
新闻人也很关心飞人背后的商业利益集体。伊利、VISA、通用等面对多路记者提问,给出了滴水不漏、充满温情的声明。长江日报探索平安亿元保单的兑现可能性。网易财经发现了耐克连夜赶制的刘翔新版“退赛主题”大幅广告刊登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多家报章上,新华社发电说:广告商对刘翔的未来投下“赞成票”。
有趣的是,董路认为刘翔应该“走过110米”的提议被他的昔日好友李承鹏在多家报纸上公开嘲讽:“我觉得这很像行为艺术而不是体育比赛……那很滑稽,也很不体育精神,很体育神经”。新锐作家韩寒也在现代快报专栏上说:某些一直接受假大空教育的体育评论员还认为刘翔应该走完110米,以便于取悦他和某些观众,接受他为代表的那一类人对于体育的理解。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体育精神,这就是煽情,是超女精神。这位自身也在参加体育竞赛的车手感喟:世道是由唏嘘感叹的人构建起来的……他赢得了这个项目所有的荣誉,很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能不能赢得国民的理解。
新民晚报发出“鸟巢”目击说,刘翔退赛后有八成观众离席。但人民日报不能允许这种“捣乱”论调,在奥运特刊头版专门配发国家体育场内观众欢呼的图片,文字说明称刘翔退赛后“精彩赛事依然吸引了无数热情的观众”。
网络媒体比纸媒能够更及时地跟踪刘翔退赛后的新闻。刘翔接受采访表达歉意、称“实在顶不住了”、但“我还在巅峰期”的央视视频被四大门户推荐在显要位置。关于这位失意偶像的新闻在他退赛24小时后仍然能打败一干夺金喜讯,成为门户编辑最用心经营的内容。
经由刘翔退赛后的这36个小时,总体来说,中国民众的宽容形象得到塑立。晚间新闻联播作出定论: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选手全情比赛,享受过程,观众文明观赛,快乐平和,表现出成熟的心态和良好素质。
随着中国夺金数直奔50而去,北京奥运会已然走向尾声。人民日报号召“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国人千万千万不要放松——力度不能减、标准不能降、劲头不能松。
而中国领导人除了关心姚明和刘翔外,还得将主要精力放在盛会之后的经济问题上。继昨日新闻联播后,今天人民日报也发表“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分水岭”的新闻发布会报道,头版头条则开始号召“力保全年经济发展好势头”。
北京警方未批准任何一项游行示威申请的消息经由新华社昨日发稿,多家市场化报纸在内版刊发。人民日报等党报未予报道。
瞭望东方周刊决定批评一下北京实行的热情待客之道,以“放大镜下的北京奥运”为题刊发专题,引用外国记者的评论称“北京过于紧张了”:(外国人)最重视的是实际的‘便利'而不是面子。这家新华社属下的时政杂志还替外国媒体辩护:一些媒体看待事物习惯用批评的态度,这是由他们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负面的东西写出来更好卖。但是就我们记者本身而言,我们决不是来找茬的,我们有自己的客观判断标准,不是所有媒体都是来报道负面新闻的。
穆沙拉夫辞职在中国媒体上获得关注,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都没有对这位“中国人民老朋友”的被迫下台发表倾向性评论。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
本帖最后由 人山人海 于 2008-8-20 21:58 编辑
]
作者:
ccsky
时间:
2008-8-20 23:52
ding!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