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博士欲耗资百万10年修撰《台州四库》 | |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8-07-08 20:46:33)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编辑:宋立峰 |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8日电 (王俊禄)26岁的浙江台州小伙儿郑鸣谦正在进行一个大胆的创举:他发起修撰的一部以记录台州先秦至清末文化的文献总汇--《台州四库》已正式"开工"。全书拟分500册排印,总字数可达1.5亿,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经历4年的典籍搜集整理后,目前,该丛书已完成4000万字的文献电子录入和2000万字的句读划分工作。
"我做这件事的目的,除了想对家乡文化事业有些许建树以外,也想告诉大家,'80后'不是浮躁自我的一代,我们对社会对历史有着自己的一份思考。"郑鸣谦说。
郑鸣谦1982年生于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一个贫穷山村,现在北京读博士,23岁时就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曹天风诗笺》。十分热爱家乡文化的他自2004年开始,就着手收录历代有关台州的各种典籍,并为此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图书馆。目前,他已收录的典籍有8000多万字,其中罕见的地方志就有30多部。
"台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镇,历代都有整理汇编者,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系统的整理汇编,这不利于台州文化的研究","80后"青年郑鸣谦身上有一份难得的沉稳与厚重,他忧心地说,"这些文献现在大多成了孤本、珍本,如果不及时抢救整理,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大都难逃亡佚的命运。"
按照郑鸣谦的计划,《台州四库》拟按照儒藏、佛藏、道藏、别藏(诸子百家)四部进行分类,总字数可达1.5亿,拟分500册排印,同时还将制作可进行全文检索的电子版《台州四库》方便读者查阅。丛书分为"精华本"和"大全本"。"精华本"收书500种,约0.4亿字,将在2012年前推出;"大全本"收书1500余部,约1.5亿字,将于2018年推出。
6月中旬,郑鸣谦和他的编撰委员会正式"开工"。这支队伍有50多人组成,"80后"仍是主体。其中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博士,还有不少刚毕业的硕士。令他们欣喜的是,一些当地知名学者也主动加入了编撰队伍。此外,还有外围约50人负责录入、排版、文印等工作。
"虽然他们都是义务工作,但是收集典籍的过程确实需要一大笔费用。"在搜集资料时,郑鸣谦也有不少困惑。比如去图书馆翻阅藏书,很多善本不能外借,只有拍照,拍一页就需要15元。8000万字的典籍搜集下来,花费了100多万元。令郑鸣谦感动的是,这百万元资金得到了一位好心老板的资助。这位老板也是天台人,同样喜爱台州文化,更佩服郑鸣谦的精神,于是慷慨解囊。
遇到好书是郑鸣谦最高兴的事情。天台交警大队林华强警官十分爱好收藏,家藏一本《燕游集》,是清末文人朱国华的著作。得知郑鸣谦的壮举,林华强拿出了珍藏的典籍,同意郑鸣谦将这本书的内容收录下来。"据我了解,这可是孤本!"为此,郑鸣谦兴奋了好几天。
"80后"郑鸣谦也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郑鸣谦开通了自己的个人网站,以方便发布信息与学术交流。同时,他在论坛上广发帖子,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献。
"这是台州文化界的一件好事,值得鼓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还是民间发起的。"台州市文联主席杨维平评价说,郑鸣谦的举动反映了台州人"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传统精神,希望他能坚持下去,编就一套爱国爱乡的好教材和一张宣传台州的金名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