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记忆】一个鲜为人知的姓氏传承 [打印本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2 23:32
标题: 【天台记忆】一个鲜为人知的姓氏传承
天台记忆系列:
一个鲜为人知的姓氏传承
       泳溪乡家湖村与宁海的大路下村遥遥相望。早几年,公路从乡政府铺到了这里,并与相望的大路下相接。
       在村子西边的山湾里,葬着的是家湖村的祖先,一个个坟碑上刻着“某某张方公之墓”,又是张?又是方?这个中隐含着怎样的故事?村中有一座祠堂,祠堂的门楣已经模糊。村里人说,这是“张方宗祠”,又是张、方?村里人称“张方”之姓是“假张”,在这个 200来户的家湖村,真张的只有10来户。“张方宗祠”建于清代,梁上雀替雕刻保留得很完整。古戏台前,是一溜的瓦棚连着中堂,中堂没有祖先的牌位,也许很久没有在这里祭祖了,令人惊奇是在祠堂的戏台前钭插着一杆红旗,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方”字,没有人解释个中的原因。在中堂的后壁是一个粮仓,在那深处,我却分明看见了一双深邃的眼神,那里面含着一丝丝忧郁和执韧。
       公元1402年5月,在南京发生一起感天泣鬼的事件,方孝儒因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株十族,在这场血腥的劫难中磔杀873人,流放入狱充军数千人。一位怀着身孕的方家女人偷偷地逃了出来。她翻山越岭,来到了群山莽莽的泳溪,也使方姓血脉得以延续。

       崇祯年间,一位方氏家族的寡妇带着一个小男孩,嫁到了家湖村一位姓张的男人。男孩紧闭着嘴,不与任何人答话。宽厚的继父深情地望着孩子,伸出手摸了一把孩子的头。面对这位沉默寡言的孩子,慈祥的继父始终待他如亲生一般,可是这孩子常在没人的时候,用树枝在地上写着一个个“方”字,一日被继父瞅见了,孩子忙起身用脚飞快地将地上的一个个“方”字划糊掉。继父盯着他说,你要中意姓“方”就姓“方”吧。孩子说,我不姓方,我姓张!没说完,眼泪夺眶而出。男孩长大了,继父也将房屋田地分给了他,他也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在《天台亭头张氏宗谱》中曾给留下这样一段:“赋性明敏,操行端正,才能出众,陈说不阿,为俗人咸钦焉。”这位本姓方的男人渐渐地老了,背也有些佝偻,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了。一天,躺在病榻上的他将儿孙们叫到跟前,郑重地说,我死了以后,坟碑上要刻“张方”,记住,我们都是明代忠臣方孝儒的后裔,你们在生的时候姓张,死了都要归方。
       从此,张方之姓就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村延续了下来。他们分别进了方氏、张氏的族谱。几百年来,生时姓张,死时为方,一代代的后人恪守着祖训,当问起为什么这么多年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祖训?朴实的村民一下子愣了,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想过这事,在他们看来,“活张死方”已经成了他们难以割舍的情愫,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身心之中,无认是出门在外的,还是在村守家的,他们一概恪守着这样的姓氏。因为在他们身上都流淌着与方孝儒同样的血脉,他们也具有方孝儒那样的气质。他们恪守着的不仅仅是一份姓氏,也恪守着一份不屈的民族情感。
                    (泳溪乡家湖村“活张死方”习俗被列为天台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6-12 23:42 编辑 ]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6-12 23:36
原来还有这么个传奇的故事啊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8-6-12 23:45
天台像活死张方这类传奇好像还有一些。
民主路那个老庙,居然是祭祀张世杰的庙,张家人还在天台生活过相当长时间。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2 23:59
在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奉上小文,以示庆贺。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8-6-13 00:05
孙老师辛苦了。这个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花的时间精力都不小的。
作者: 屯桥人    时间: 2008-6-13 00:20
张方宗祠”建于清代,梁上雀替雕刻保留得很完整
现在还在吗??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08-6-13 00:59
很好的资料!!!

拜读了!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8-6-13 12:06
这个上次在孙老师那里看过了,因为自己小时候在泳溪外婆家住过很长的时间,也去过家湖村,所以记忆尤深.
作者: 天台case    时间: 2008-6-13 12:27
那里面的建筑是什么年代的?如果有点年代了那就去申请文物啊,这一二年全国在文物普查,如果有文物价值就好好的保存起来
作者: 顺其自然    时间: 2008-6-13 13:22

作者: 竖岩山    时间: 2008-6-13 13:28
拜读了!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8-6-13 13:28
此类情况还是比较普通的,比如“死张活寥”、“活杨死王”、“生王死钱”等等。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8-6-13 13:31 编辑 ]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6-13 13:31
辛苦,好文,天台处处有传奇。
作者: 雨过天青    时间: 2008-6-13 20:33
上次罗格弟弟口述过一次,在脑中留了个影子,经孙老师这般一描画,愈发传奇起来。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8-6-14 15:31
这一故事,至少传达了二种品质,

其一为不忘祖宗,

其二为懂得感恩。
作者: 我不是律师    时间: 2008-6-14 15:41
长见识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4 16:43
原帖由 屯桥人 于 2008-6-13 00:20 发表
张方宗祠”建于清代,梁上雀替雕刻保留得很完整
现在还在吗??


现在还在,只是大门紧锁,一般人不让进去看。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4 16:45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8-6-14 15:31 发表
这一故事,至少传达了二种品质,

其一为不忘祖宗,

其二为懂得感恩。


精辟!做人做到此步,也是一种高尚。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4 16:46
原帖由 雨过天青 于 2008-6-13 20:33 发表
上次罗格弟弟口述过一次,在脑中留了个影子,经孙老师这般一描画,愈发传奇起来。


描写总要加点创造,如是你来写这个故事,也许更加细腻、更加传奇。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4 16:49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8-6-13 00:05 发表
孙老师辛苦了。这个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花的时间精力都不小的。


谢谢!做这个收集,目前是我的工作。如果大家还认为可以,“记忆系列”将继续做下去。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6-14 16:50
原帖由 天台case 于 2008-6-13 12:27 发表
那里面的建筑是什么年代的?如果有点年代了那就去申请文物啊,这一二年全国在文物普查,如果有文物价值就好好的保存起来


天台也在搞文物普查,相信他们也不会遗忘的。
作者: 雨过天青    时间: 2008-6-14 20:56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8-6-14 16:46 发表


描写总要加点创造,如是你来写这个故事,也许更加细腻、更加传奇。



哪里的,折煞村姑我了。俺只爱些风花雪月的事儿。
作者: crh932    时间: 2008-6-16 13:11
不错的故事
作者: 水浒棋牌    时间: 2008-6-17 13:51
不是故事,是历史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