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首位防疫人员赶赴四川救援 [打印本页]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2 11:52
标题: 天台首位防疫人员赶赴四川救援
今天 11 点 ,首位代表天台红十字赶赴四川救援的同志  已经出发, 县长以及局领导都来欢送。
   这次主要的任务是赶赴四川搞好那里的防疫工作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5-22 12:07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2 11:58
今天 11 点 ,首位代表天台红十字赶赴四川救援的同志  已经出发, 县长以及局领导都来欢送。
   这次主要的任务是赶赴四川搞好那里的防疫工作
作者: 当当    时间: 2008-5-22 12:01
天台的标准女主持人采访哎!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2 12:01
好样的朱祥勇同志
我们为你骄傲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2 12:02
作为你的同学
  为你自豪
作者: 蔚蓝的天空    时间: 2008-5-22 14:24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5-22 16:05
祝福平安归来
作者: hmily    时间: 2008-5-22 19:13
要小心,保重。。
作者: 天他爷爷    时间: 2008-5-22 20:59
不认识的朋友   你是好样的  你是天台人的骄傲
作者: 海燕    时间: 2008-5-22 21:04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5-22 22:06
向你致敬!
顺便问一句
只有一个人去啊
路上很孤单的吧
作者: 天天(小小朱)    时间: 2008-5-23 19:09
安心工作,注意安全!
作者: 七楼    时间: 2008-5-23 23:33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8-5-22 22:06 发表
向你致敬!
顺便问一句
只有一个人去啊
路上很孤单的吧


貌似问了两句?
作者: 七楼    时间: 2008-5-23 23:33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8-5-22 22:06 发表
向你致敬!
顺便问一句
只有一个人去啊
路上很孤单的吧


貌似问了两句?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4 10:33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8-5-22 22:06 发表
向你致敬!
顺便问一句
只有一个人去啊
路上很孤单的吧



目前天台的就他一个人

  以后陆续的还有几个人去的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5-24 11:02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4 10:42
朱同志已于23晚9点抵达青川

这次浙江省内台州10个人,宁波10个人,舟山8个人再加上省疾控中心的头头等几位同志

浙江卫视也有2名记者随行



以后一有新消息我将会及时发布




523多云--气温--25
凌晨6点,酒店的总台打来的电话将队员们叫醒。大家完成洗漱后,胡乱吃了点东西,迅速在大堂集合。队员们身着统一的迷彩服,精神抖擞地往车上搬运行李,没一会工夫,大家都安静地坐在各自的车里待命。
这是一支不需开展“战前动员”的特殊部队,所有队员都是自发赶赴前线的志愿者,它的名字叫“浙江省第四批救灾防疫队”。
“救灾防疫队”由台州、宁波、舟山三支分队组成,省疾控中心的副主任丁刚强同志任总队长。其中,台州分队总计10人,队长是台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何贤敏所长,麾下队员则来自台州9个县市区的疾控中心、中心卫生院,最年轻的队员27岁,最年长的51岁,俱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将代表台州疾控人,带着台州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殷切祝福奔赴四川,为当地救灾防病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早上7点,车队驶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其时省卫生厅杨敬厅长携相关官员已经等候多时,他们是特意赶来为队员们送行的。
同来的还有省电视台的记者。台州分队一名年轻队员刚下车,就被记者一把逮住,非要他说点什么。
年轻的队员面对镜头显得有些局促,在他看来,还没上前线呢,说什么都显得有些苍白。
“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他说完,立即推着行李走进了候机室。
是的,总得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只要我们都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那么,再高的山,我们可以翻过,再深的水,我们可以淌过!
“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这句平淡的话其实也是一个号召,同时,这也代表了台州人民的心声!
(据报道,截止2008523,台州地区为灾区人民捐款总数已达****万元……)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25 19:32 编辑 ]
作者: 蓝色柴爿花    时间: 2008-5-24 11:20
拜一记
作者: 快乐一生    时间: 2008-5-24 13:11
朱祥勇   好面熟哦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4 13:42
        524多云--气温--23

      天色逐渐暗了下去,过往的救灾车辆纷纷打开了车前灯。
     现在的时间是523日晚上8,我们的大巴仍在山坳里蜿蜒的公路上爬行,队员们再难看清路边横着的巨石----这些石块有大有小,最大的甚至不下百吨,都是地震时从山上滚落下来的。
     刚进青川,咋见到这些突兀的石块不禁心惊肉跳,然而离震区越近,路两边的景象愈加触目,那些坍塌的路基,震毁的房屋,崩裂的山体……这些惨状就像恶鬼炫耀的表情,向世人证明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后,我们经成绵高速公路进入青川界,开到这里,已经花了6个多小时。一天下来,队员们紧绷的神经也逐渐麻木,大家现在的心态类似“赌徒”--把自己的性命完全押在司机师傅身上。否则还能怎样?汽车的左侧就是万丈深渊,汽车的右边则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就连轮子下的公路也不保险,随时可能滑陷,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连躲的地方都没有。
     四川省旅游公司的“先进工作者”不负众望,于晚上850把浙江省第四批救灾防疫队平安送至青川县城,一车的人这才松了口气。
终于到了!
     队员们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情下车,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儿国务院划定的危重灾区之一,他们也知道自己将看到什么除了废墟还是废墟。是的,放眼望去,这个县城就像刚发生一场战争!
     好在瓦砾上、废墟边随处可见人民子弟兵、医疗工作者、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刚刚经历了生死轮回的灾民也自发地参加到灾后自建的庞大工程里来,将近晚上9点,这座城市仍然是忙碌的。
     难道不该如此?没有什么可以毁灭人的意志,凤凰总是从灰烬上涅槃重生!
     总队长丁刚强主任的车比我们早到半个小时,知道我们到了,他立刻带着县政府的联络员赶来与我们汇合。
    “一会我们要去青溪镇,那里的营地暂时是我们浙江卫生人的大本营,大家先吃点东西,补充点体力,从县城到青溪镇可能还要2个小时。”丁主任不无抱歉地告诉大家。
没有人叫苦连天,队员甚至没发出一句抱怨,大家在车里随便吃了点饼干,又继续上路了。
抵达青溪镇已是午夜,浙江省救灾防疫队的大本营就暂时安置在该镇小学的操场上。下车后我们发现,操场上已经搭起了不少帐篷,红色大帐篷睡着的是第八批浙江防疫队,绿色小帐篷里住着的驻扎当地的解放军战士。
     “兄弟们辛苦了,你们再忍忍,一会就可以吃饭了!”暗处有个声音冲我们喊道。
回过头一看,我们才发现就在学校宣传栏的下面,正有位同志在临时搭起来的灶台边生火烧饭。
一股暖顿时淌过我们的心田。
     离开饭还有点时间,队员们把行包集中一边,然后从卡车上卸下帐篷准备安装。众人拾柴火焰高,没一会儿工夫,一座座崭新的红帐篷就在操场上拔地而起。大家把凉席、垫被、被子一张张铺好,按照名单上的编号分配了各自的床位。
    午夜1点,我们终于吃到了入川后第一顿热饭,虽然米饭是糊的,西红柿炒蛋看上去更像西红柿蛋汤,但大家仍吃得津津有味。队员互相打趣说,这顿晚饭----与其说是晚饭,倒不如说是夜宵。
午夜15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惊动了地铺上刚躺下的队员,队员们楞了一会,立即反应过来:余震!
余震的感觉,类似老式电梯运行停止时一过样的晃动,只是这晃动震撼着大地,发出的隆隆声响让初来者顾盼失色。
    余震过后,第九批救灾防疫队的帐篷显得有些嘈杂,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激烈讨论着,而第八批救灾防疫队的帐篷依然静寂--他们比我们早来1天,已经习惯了余震的感觉。
    青川一夜,台州救灾防疫队的很多队员都失眠了。短暂的一天,大家看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直面灾区的真实状况,给心灵带来的强烈震撼想必需要很长时间去咀嚼、消化。这些感想有关生命,有关生活,有关爱……
    凌晨6点,睡眼惺忪的人们陆续走出帐篷。吃过早饭,89批的总队长召集各分队负责人开了个碰头会,会议主题是决定当前浙江救灾防疫资源如何合理分配。上午9点半,会议结束。领导层综合实际环境考虑决定,我们所在的第9批队员赶赴板桥扎营,负责以板桥乡为中心,周围5个乡镇的救灾防病工作。
     队员们立刻拆除好容易搭建好的帐篷,收拾相关辎重向板桥乡开拔。
     又是3个小时的颠簸,板桥乡终于到了。
     经本地乡民推荐和我们现场勘察,队伍最终决定在河滩边的预制板制作工地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不用另行开挖排水沟,一旦下雨,雨水顺着帐篷外直立的预制板就流出去了。
     等到帐篷搭好,已近下午2点,队员们胡乱塞了点干粮,就聚集在一起召开入川后第一次工作会议。
     丁刚强主任说:“能这么快就安定下来,很大程度上得感谢前几批队员,他们来到四川后吃了很多苦,汇集了一些很好的经验。现在,该是我们上阵的时候了!下午,我觉得应该即刻开展工作,就先从我们附近这几个村庄开始吧!”
       总队长的话让队员们热血沸腾,说真的,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开展工作,之前的几支队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单单所谓的“短途旅行”就在路上耽误了好几天!
会议结束后,台州分队的何队长让我们尽快做好相关物资的准备,争取在晚上6点前完成该乡浮寨村的消杀工作。
       尽管队员们彼此甚至仍叫不出名字,但一向训练有素的台州疾控人却很快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有人拿着水桶去河边提水;有人就地配制消毒药品;有人准备隔离器材;有人整理宣健材料。在最短的时间里,台州防疫人整装待发,就等队长一声令下!
      一下午的时间,台州防疫队秉承“用心敬业,踏实肯干”的精神,走家串户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当地防疫人员配置的以“敌敌畏“为主要成分的杀虫剂时,采用的浓度过高(达到1.7%,常规剂量为0.3%),这种浓度不但污染环境,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队员立刻联系到驻扎乡的广元市苍溪县疾控人员,请他来到我们的营地就此讨论交流。
      讨论结束,当地疾控中心的负责同志心服口服,最后他感慨地说:“你们的配比浓度才是正确的。哎,都是疾控系统的,但我们和浙江台州的专业人员比起来,还有很大的距离啊!真的很感谢你们,那么辛苦地赶来支援我们灾后重建。”
      队员们谦虚地笑道:“只是一次小小的讨论,怎能动不动说到水平的高度?最辛苦的其实是你们,灾后重建得花费多少心血和精力啊!”
     其实,每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25 19:29 编辑 ]
作者: 天天(小小朱)    时间: 2008-5-24 18:41
天台那么小,认识完全有可能哦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5-24 18:53
祝楼主平安!
作者: 快乐一生    时间: 2008-5-24 21:30
[quote]原帖由 折翼 于 2008-5-24 13:42 发表
红MM  难不成你认识他? [/quote是好面熟。他是哪里人 啊??
作者: 左岸的风    时间: 2008-5-24 21:45
羡慕呀!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5 08:19
原帖由 快乐一生 于 2008-5-24 21:30 发表
[quote]原帖由 折翼 于 2008-5-24 13:42 发表
红MM  难不成你认识他? [/quote
是好面熟。他是哪里人 啊??



他是白鹤来的    现在白鹤医院的防保所上班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5 08:28
最新消息:
  5月23日晚住在青川 青溪镇小学,24日 凌晨1.52分发生了6.0级余震。
  下午到木鱼镇板桥乡浮寨村消杀工作,健康教育和各种传染病的宣传。
  当到最后一户时4.22分,又有强烈余震,房子的玻璃和瓦片哗哗掉下。
  5.45分     7.40   又各一次余震

    [这是前方的朱祥勇同志及时发来的消息]

    卫视记者的随行  所以每天的浙江卫视也有直播节目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5-27 12:54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5 08:34
短短的一天就有3次余震
注意安全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5-25 09:27

作者: 顺其自然    时间: 2008-5-25 09:30
好样的
作者: 新兵蛋    时间: 2008-5-25 17:10
我知道了.难怪好眼熟.和他一起吃过饭的.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5 17:47
蛋蛋终于想起来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5 17:50
四川再次发生余震
四川地震局新闻发言人介绍
16时21分发生的余震震中位于青川县
震级 6 . 4 级


6月2日才收到的朱祥勇写的日志    已经作了修改

      今天是赴川抗震救灾的第三天。昨晚睡得挺安稳,醒来时已是6时。起来至河边洗漱,早餐是方便面加榨菜,另加一些袋装牛肉。餐后静候指令。
          8时左右接指令,每小队派6人左右赴邻近的木鱼镇开展消杀工作。   
      完成木鱼镇的工作,回到板桥乡浮寨村的营地时已是下午1时左右,草草地吃了些干粮。下午2时,接指挥部命令,由于天气预报近日会有大到暴雨,担心营地附近的山体会发生滑坡和塌方,营地又要搬迁。经过地形斟测,决定将营地迁至河流上游一石料加工场。
      哎,又是烦人的搬迁!

      当我们将物资用救护车搬至新营地,准备开始搭建帐篷时,附近驻扎的济南军区猛增虎师的一群工程兵闻讯干了过来,主动提供帮助。一个暂新的营地初具雏形了。真的很感谢这群新时代、特殊环境下“可敬可爱的子弟兵”,他们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
      下午4时20分左右发生了赴川之后最强烈的地震,当时我正坐在地上整理日志,但觉地动山摇,恍如处在大海的波浪之中,出于本能反应,我立即爬了起来,没走几步,但觉站立不稳,险些摔倒。余震持续了约20秒钟,然后慢慢地平息了下来,我大大地喘了口气,但仍心有余悸。
      震后我们发现河水出现浑浊,远出有山体滑坡冒出的浓烟。之后,从领导口中获知,指挥部事后来电,这次余震强度为6.4级,震中就在我们所驻扎的板桥乡,怪不得震感如此的强烈!
      傍晚下起了来川后的第一场雨,雨有点大,我们只能窝在帐篷里聊天,之后在黑暗中(PS:营地没电)简要地将当日情况以雉的形式发给单位领导和同事,然后与家人报了平安。
       在雨滴声的伴随中,我深入梦乡!
       虽然条件艰苦,但与当地民众所受的苦难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3 14:13 编辑 ]
作者: MINA    时间: 2008-5-25 21:04
支持。。。。
作者: boo    时间: 2008-5-25 22:44
一路平安,保重
作者: 君君    时间: 2008-5-25 22:57
致敬!
作者: 新兵蛋    时间: 2008-5-25 23:16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8 08:19
下面是朱祥勇的朋友27日晚7点发来的原文,没作任何修改


  中午我发给朱祥勇的两条短信他没收到,下午他给我打了一通电话,说那边信号不正常,趁现在能通时抽空猛打,我们聊了近半个小时,他说23日刚到时是住在青溪镇小学,后来因余震不断,第二天晚上就搬到青溪镇一条小溪边,住在帐篷里,直到今天晚上搬了家。每天五级以上的余震有三次以上,其中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在消杀工作过程中,是在一村民家中,当时四个村民在屋顶上盖瓦,他们进去做消杀,忽然来了一次5.4级的余震,整个房子都抖动起来,他们刚走到一楼的楼梯,赶紧撤了出来,好悬啊!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5-28 08:26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28 08:23
北京时间5月27日16时3分,在四川青川县发生5.4级余震;5月27日16时37分,在陕西省宁强县发生5.7级余震。宁强县与四川青川县毗邻.

     千万要注意安全啊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5-28 15:17 编辑 ]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5-28 11:21
平安最重要!
作者: 新兵蛋    时间: 2008-5-30 19:47
今天和老朱同志聊过。一天余震200多啊。恐怖。。。。。。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5-31 19:24
天天都有那么多的余震啊
作者: 新兵蛋    时间: 2008-6-1 16:46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8:47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是来川抗震的第四天,大早醒来已6时。早餐还有稀饭,不错,感谢那些为我们做饭的队员!
       吃过早饭,队伍进行集合,举行每日的晨会。  
       接到任务后,队员们迅速整理好物资,立即上车赶往观音乡。问过路老乡,至目的地尚需步行3小时,队员们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往前,沿途溪水潺潺,伴着不知名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好一幅山清水秀的风景画。若不是路途中不时有被毁的民房建筑、从山上掉落下来的巨石跃入眼帘,我们还很难相信这世外桃源遭受了8.0级地震的巨大灾难。
      一开始队员们谈笑风声,步履轻松,用“小九寨沟”来形容眼前美景。渐渐地我觉得肩膀被勒得生疼。毒辣的太阳光晃得眼睛生疼,脖子、手臂由于晒伤顿觉火辣辣地痛,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咬牙坚持着。
      在行军过程中,除了当心地上的坑坑洼洼之外,我们还得提头上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真得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虽然头戴安全头盔,我们还是不敢一丝怠慢,遇到塌方处,队员相互呼应快速通过。就这样,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下,不时用冰凉的溪水刺激一下劳累的神经,顿觉神清气爽!..............
     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照应,终于用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安全抵达观音店乡政府所在地。

      我们首先到达乡卫生院了解当地的灾情和传染病疫情,所到之处,群众拍手欢迎,对于身处大山包围之中的他们来说,已经几十年没看到医疗来过。感激的神情从他们的眼神中透露无遗,多么淳朴的民众啊!
      由于要当日返回营地,队员们在工作完成之后,原地补给干粮以恢复体能。经过短暂休整,队员们振作精神,在与乡亲们依依惜别之后,我们踏上了返回营地的征程。15分钟之后,一辆载着老乡的福田大卡车从观音店方向缓缓地开了过来,司机看到我们之后,停了下来,用四川话照呼我们上车。谢过司机,我们一跃而上。露天的后备车厢虽然颠簸,但是总比11路公交车总要快速。
    下午5时左右,我们终于安全返回大本营。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4 12:24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8:52
2008年5月27日   星期 2      天气 : 晴

      来川的第五天,气温逐渐升高,白天的太阳光越来越强烈。昨日的长途中跋涉消耗了太多的体力,醒来之后,感觉全身酸痛。现在已适应了在灾区的生活节奏,早上6时准时醒来。洗漱、早餐之后,又举行了每天的晨会。然后又宣布了一个坏消息:由于石料场的石料将用于被毁道路的建设,营地将不得不再次迁移,又是烦人的搬家。
      昨日事先经过斟测,大队决定搬至隔河相望的上马村一预制厂(PS:事先与该场老板商量过,他表示大力支持,真是个好人!)。
      将行李等物资搬到新营地后,我们又开始重复搭建帐篷的繁重工作。头顶炎炎烈日,虽然大汗淋漓,队员们还是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工作。有了前几次的搬迁经验,我们的速度和效率明显提高。下午4时左右,新家基本搭建完毕。随后我们又开始整理物资。
     中饭就是干粮。终于,营地搭建成功,队员们长舒一口气,但愿老天保佑,再也不要让我们搬营地了,我心里暗暗祷告道。
    在搭建营地的过程中,又遭遇了两次较强烈的地震,我们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事后知道震级分别为5.4级和6.0级。
    晚饭还是稀饭伴些许蔬菜,饭菜虽然简单,大家还是没有任何怨言,吃得津津有味。饭后,去河边洗了个澡,与同事、亲友通了电话之后,返回帐篷休息,不入就沉入梦乡去见周公了。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3 13:15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02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天气:晴
       赴川抗震救灾的第6天,新家条件不错,我们戏称之为“五星级饭店”。昨晚睡得挺安稳,照样6时醒来,去河边洗漱,早餐。
        晨会上,丁主任指出目前工作的重点区域是板桥、骑马和观音店三个乡。
        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即整理物资向骑马乡卫生院进发。
        车行约半小时,由于前言路途过于凶险,我们不得不下车徒步前行。头顶炎炎烈日,我们翻山越岭,不一会儿就觉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汗流浃背。
        我们对村民进行了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同进对他们的饮用水消毒进行了指导,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下山比上山稍显轻松,但也要注意脚下安全。路途中不时听到清脆的鸟鸣声,有布谷鸟、杜鹃鸟等。第一次听到杜鹃鸟的叫声,真如书上所描绘的“杜鹃泣血”一样哀怨,莫非他们也是为老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而心生怜悯吗?
       下山时,收到指挥部的发来的短信,告知下午3-4时可能会发生7到8级的地震。队员们的脸色迅速凝重起来,一边往乡卫生院撤离,一边用手机和短信联系另一小组。由于他们进入的村落手机无信号,一下子联系不上。当我们回到卫生院后,终于接到何队电话,说他们已在急速返回途中。下午2时30分,两组终于汇合了,我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救护车匆忙返回营地,在我们的提心吊担下,地震还是没有发生,真是虚惊一场。
     5月28日,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3 14:10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04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天气:雨转阴
      已习惯住在帐篷里的日子,也已习惯头顶烈日走在乡间山路去开展工作。但是生活总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昨晚睡下去约1小时,正当我们迷迷糊糊时,大地又颤动了一下,躲在被窝里的我们被晃醒了,但是习惯了一天多次的余震,队员们并不惊慌,不久就闻到鼾声四起。
也不知睡了多久,恍忽中听到噼哩啪啦的声音,我开始也没在意。声音越来越响,“下雨了!?”,这个念头在我脑中突然跃出。
      外面还有很多物资还露天放着,我从床上一跃而起,一把推醒了睡在边上的队友。大家光着膀子冲出帐篷,在雨中将所有物资用篷布盖好。
      将物资处理好,队员们返回帐篷,正准备钻进被窝,想好好再睡一觉时。突然,有队员大叫:“不好,进水了!”
      又有险情,大家赶忙拿起手电筒,光束往各个角落扫了过去。由于多次营地转移,篷布多次被利石英钟所划破,加上三个帐篷搭成一个,接缝处严重漏水。大家赶快拿起脸盆、头盔等容器来接雨水。漏水严惩的铺位只得搬迁,与邻近的队友凑在一起。
      我此时一看手机,已是凌晨4点左右,寒意袭来。听着雨点敲击发出的有规律声音,大家象极了十只寒夜中的刺猬,凑在了一起。队友,是我们最强的依靠!
       就这样熬到天亮。雨照样下着,队员们照旧起来洗漱、早餐,之后发现棉被已湿大半。
       早8时,例行的会上丁主任宣布,考虑到大雨之后可能会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如果下乡的话会有危险,因此今日暂时休整一天,大家放松一下。
      已习惯连日的山上奔走,一听说就地休息,大家一下还不适应。但是细细一想,“安全第一”,领队的决策是为队员的人身安全着想,更何况,经过连续几天的突击奔波,有些队员的体力确实有点透支,急需休整以养精蓄锐,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积蓄能量。我们不禁为领导的英明决策暗暗喝彩!
      休整并不意味着休息,队员们乘着这段难得的闲余,整理个人行李和队伍物资。
      下午,雨逐渐停了下来,大家又对帐篷进行加固、修补。
      又一天就在我们忙碌的工作中所飞逝。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4 10:38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08
待续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23
因为那边的网速实在太慢,所以照片没办法全部传到,先放上几张
伙食改善了,队员们终于吃上辣椒、芹菜,终于不用每天吃黄瓜。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24
昨天(5月29日),台州队负责内勤,大家忙着帮助开伙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25
野外的树荫下,就是最安全的餐厅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3 09:28
他们的帐篷是红色的,很喜庆,较之民政救灾的帐篷要让人愉悦很多。远远看去倒像是出来旅游的
这是第一次扎营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3 09:29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6 16:19
5月30日 晴 气温24℃
       川北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晚上都得穿长袖的衣服----白天为着防日晒,晚上为着能保暖。队伍里已经有不少人被晒脱了一层皮,咋一看挺吓人,像被滚油烫过似的。暂没脱皮的队员说起这个便显得有些愤怒:同样的工作量,怎么别人就像脱皮的蚕,而自己则越来越像个非洲人呢!“蚕朋友”就笑:别自欺欺人了,你小子肯定是干活偷懒!
  自然又是一顿郁闷。
  昨天的那场透雨让总队长仍然踌躇着:今天天气不错,但谁能保证雨后曝晒过的山体在余震的刺激下不发生塌方呢?
  可憋了一天的队员却纷纷请战,要求赶往各自的责任村开展工作,且态度坚决,那场面和五、六十年代抗战片的一些桥段颇为神似。
  “万事小心!”总队长只得嘱咐各分队队长。
  台州分队的何队长留下4人守营整理内务,带着其他5人向骑马乡出发了。
   28号我们也曾经在骑马乡开展工作,但由于岩埝村的腹泻疫情拖了进度,当时的工作还没来得及覆盖该乡所有行政村,而今天的重点则是光明、红光两村。
     完成光明村的工作后,已经是下午1:28分了,何队长代表大家婉言谢绝了村民的邀请,队员们在村外找了棵大树席地而坐,拿出了我们的午餐:压缩饼干。
  压缩饼干之于台州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而言,就像大米之于南方人,大麦之于北方人。刚吃压缩饼干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新鲜,才吃了3顿就很腻味,但是7顿、8顿吃下来,腻味感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总比没有的好,是吧?肚子饿了什么都是美味的佳肴。
   下午4点46分,我们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安返营地,信息员刘灿磊收集当天工作数据汇总如下:发放漂精片50瓶,泡腾消毒片20瓶,灾后防病资料300余份,卫生宣教800余人,心理干预170余人,消毒饮水约2.4吨,口罩2大包,橡胶手套2大包,防护服10套,奋斗呐3瓶……
  晚饭前,队员们从总队长那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晚上有红烧肉吃。这是我们丁主任从几十公里外的青川县千方百计弄来的。
  营地一片欢呼声!
  是啊,这么多天的方便面压缩饼干之类的东西吃下去,“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6 16:20
5月31日 晴 气温32℃
   今天是车队换防的日子,全体队员休息一天。
  所谓的“换防”特指新老队员的交接,来自宁波的车队在青川县工作了20多天,今天接到通知返回浙江,接替他们3名司机已在青川待命,完成交接后,营地将迎来3名新队员。
  机敏勇敢的车队司机们一直以来和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现场。
  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愿他们归程一路顺风!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6 16:22
6月1日 晴 气温19-33℃
  队员中有人感冒了,从声音里便听得出来。
  他的鼻音很重,呼噜声也失去了以往的规律。很多人被这呼声吵到难以入睡,可谁也不忍把肇事者叫醒--他也实在累得够戗了。
  起床了,队员们走出帐篷,发现外面竟然一片大雾。远山在雾气中忽隐忽现,像海市蜃楼一般巍蔚壮观,引起大家一阵惊叹。
  青川的早晨,无论怎样的天气,都是那么迷人。
  按照总队长的指令,今天我们又要去观音店乡,5月26日我们曾经向总队长反馈过这样一个信息:观音店乡下辖的6个行政村因道路等种种原因,灾后防病工作并未覆盖全村。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个。
  观音店乡是我们台州分队的责任区域,当然不能让工作存有半分盲点,虽然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量便极为繁重。好在昨日车队换防,队员们好歹休息过1天,每个人看上去都精神抖擞。
  一路上,新来的司机不熟悉路况,把救护车开得小心谨慎。再加上余震引发的塌方、雨水导致的泥泞,这趟下来,队员们停停走走,走走停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得到我们10点10分到达观音店,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没块干净的地方,泥浆溅得到处都是。
    对我们这些走村入户的救灾防疫队员来说,入川后最怕的就是在路上耽搁,尤其是在山路上,大家的心里更是揣揣不安,都怕极了这个时候来场余震,都怕极了余震过后随时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几公里路面上的人畜都没地方跑。观音店乡地处大山深处,山路较之其他地方更显崎岖,发生滑坡的危险概率自然也是很高的。一路上,司机和队员都忐忑不安地看着路边陡峭锋利的石英山体,暗自祈祷不要发生什么状况才好。
  中午12点,台州分队终于到了距离观音店乡最近的两河村。
  也是运气不错,今天恰好是发放赈灾物资的日子,大部分村民都在村办小学聚集。当村民知道我们的身份,赶紧放下物资围拢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本村的卫生情况,这样倒省去了我们不少时间。分管两河村工作的何贤敏、沈文杰、刘灿磊在开展工作的间隙,还不忘对其他队员“挤眉弄眼”,大概想说:“我们这个小组运气不错,不好意思了!”
  两河村的村干部知道我们其他队员还要赶赴青竹、余坝,自发为我们弄来三辆摩托车,干部说:“余坝这个地方汽车可以开进去,不过青竹就麻烦一些,那里有好几条河拦路,底盘低的汽车根本开不过去,还是坐我们的摩托车吧。”
  村民的热心让我们深受感动,队员李江麟、郑冬春、林兴崇为了按时完成工作,来不及和老乡客气,立刻坐上摩托车绝尘而去。
  还能说什么呢,抓紧时间多做一点事情吧,这也是他们需要的。
  地震发生后,原本地广人稀的青竹村村民都被安置在一个山坡上扎营,当队员们随便走进一个帐篷,扑面而来的热气让人差点窒息。今天最高气温就有33度,而持续被热浪炙烤的帐篷里的温度更是可想而知----亲爱的朋友,你能想象到吗,这就是灾民们真实的生活环境!
   看看表,已经下午2点多了。队员们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拿出随身的干粮。村民们才知道这3个浙江来的医生竟没有吃午饭,他们一边互相埋怨一边跑过来邀请我们,务必去家里吃点面条。我们谢绝了老乡们的好意,照例搬出队伍的纪律作为婉拒的理由,老乡们这才作罢。
当我们回到两河村,负责余坝村的徐建人、王子友、周立新、朱祥勇等四名队员也恰好赶到。副队长徐建人更是一脸的兴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像是一个老小孩,不住地向我们炫耀道:“今天运气实在是太好太好了,余坝村的400多个乡民都在那里领赈灾物资,400多号人啊,都在听我们讲课,感觉实在太好了!”
  “工作都落实了吗?”何贤敏问道。
  “那还用说,我做事什么时候含糊过啊!”老徐仍是一脸的得意。
  下午5点,经受一路颠簸后,台州分队10名队员安全返回营地。
  当天的工作日志这样写道:“出动10名队员,发放漂精片35瓶,漂白粉3包,奋斗呐3瓶,宣传资料1200余份,卫生宣教1300余人,监测余氯7次,并对不合格的水源进行消毒,同时指导村消毒员进行正规合格的消毒,累计指导消毒达到24人,发放一次性口罩550余份,棉纱口罩30个,分给消毒员,以保护开展消杀灭的人员,发放手套30双,手术衣6套。”
  又一天过去了,对于台州分队来说,这是入川后开展救灾防疫工作最普通的一天。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6 16:24
6月2日晴 最高气温34℃
   今天是来到灾区后的第10天,值得庆贺!
  说真的,当我们习惯这里的生活以后,就没觉得有什么辛苦。不过。说句老实话,刚来这里的时候我们还犯怵过--虽说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却仍被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活环境来了一个下马威。
  好在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在这种“野人模式”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了,并且时刻体会着“与天斗”的乐趣,这也许就代表了我们的成长吧。
  这么多天的日晒风吹,台州分队的队员们都被晒脱了一层皮,看着手臂上的老皮新肉,我们非但不觉得恶心,还认为这是我们的骄傲。伤痕是男子汉的勋章。
  今天的工作强度一如既往的繁重,可仍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工作结束了,我们早早就钻进了帐篷休息,为明天的工作养精蓄锐,有时候我们也会找些乐子,比如掰手腕、讲笑话什么的。就拿今天晚上来说,我们就搞了一个K歌大赛。
  当然,既然要搞,就得别出心裁,台州分队不是党员突击队么,那大家就唱革命歌曲。于是有人唱《沙家浜》,有人唱《红灯记》,有人唱《闪闪的红星》,论到老同志来一段时,他卡壳了,不过这可难不倒人家:老同志清清嗓子,干干脆脆给大家背诵了一段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大家一唱一和,也忘记了一天的辛劳,没一会帐篷里呼声大作,台州分队的队员们陆续沉沉睡去。
  苦中做乐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而相比这里不幸的灾民,我们这点辛劳又算得了什么?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是我们的幸福。而在这里短暂的工作经历,也将成为精神财富永远伴随着我们,并作为记忆里最充实完满的组成让我们回味一生!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6 16:31
6月3日 晴 最高气温 37℃
    一大早,台州分队接到某乡民电话,告知“一家三口均有腹泻症状”。
  每到一个村庄开展工作,台州分队都会将联系电话留给当地村民,要求他们一旦发现可疑的疫情信息,立即向我们电话报告。这样一来,就能够做到传染病常规处置过程中的的“早发现”,便于防疫队伍进一步“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即所谓的“四早”)。
  疫情就是命令,在分队长何贤敏的统筹安排下,台州分队当即派遣刘灿磊、林兴崇、王子友等3名具有丰富流行病调查经验的队员赶往调查处置。
  时间紧迫,临时调查小组收拾好相关流调物资,连早饭也没来得及吃,便向乡民所在社一路急行。
   日头很毒,地面的热气直往上冲,远远地看过去,似乎连空间也扭曲得不成样子。往来的机动车辆从身边呼啸而过,抖起的灰尘立刻把大家包裹起来----当队员们从沙尘中咳嗽着走出,见到彼此的狼狈顿时哈哈大笑:汗水把脸上的灰尘冲刷开来,形成了一条条黑色的小沟,大家的样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走得累了,调查小组顺手从路边拣过几根被塌方压断的竹竿儿,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进。
  10:23分,我们终于来到病家所在的村寨。据生产队长介绍,该村寨有24户人家,120人口,目前有腹泻病人4人,其中一家有3口都出现腹泻症状。
  调查小组立刻在现场开展流行病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该村腹泻病疫情是一起因饮用污染水源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因发现及时,当前疫情仍呈小范围发生,暂无扩散可能
   处理完该村寨的疫情后,已近下午1点,调查小组回到营地后,惊喜地看到台州市疾控中心的冯济富主任正坐在树荫下和其他队员亲切座谈。
  冯主任不但是台州市第3批救灾防疫队的领队,还受浙江省卫生厅的委任,承担了浙江省第5批救灾防疫队总队长的角色,当前冯主任率领的队伍安营于青川县姚渡镇,负责青川县东北面姚渡镇等辖区范围的卫生防病工作。台州第二、三分队因责任乡镇之间路途遥远,再加上工作强度大,所以虽然身在青川,彼此之间却很少走动,这次冯主任竟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慰问我们,也难怪大家这么高兴了
    冯主任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队员们的士气,何贤敏队长代表台州市第2批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感谢冯主任一行人对我们的勉励,他说:“不谦虚地说,台州分队在浙江省第四批救灾防疫队里是表现最好的队伍,我们每个人在这里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自吹自擂就不多说了,请组织放心,台州第2批卫生防疫队一定不会给家乡人民丢脸!”
  这也是入川的台州防疫人共同的心声!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6 16:38
标题: 照片
他们 的活动
作者: 天天(小小朱)    时间: 2008-6-8 22:14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10 11:16
天天,怎么了,你冒什么汗啊
你应该自毫才对啊
作者: 天天(小小朱)    时间: 2008-6-11 21:35
呵呵
作者: 天天(小小朱)    时间: 2008-6-11 21:39
折 翼,你真聪明,一下就知道天天是谁啊
谢谢大家的关心大朱今天已平安到家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12 11:57
猜到的
小小朱叫天天的啊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12 11:59
平安回来就好
你也可以放宽心了

让他把那边的照片传点给我
可以 放上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12 13:38 编辑 ]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12 13:18
汗死 
后面几天的日志都没写上
都不知道自己忙什么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16 15:37
卫生防疫队顺利返回台州


                       发布时间: 2008-6-11   中国台州网  http://www.taizhou.com.cn 

      昨天傍晚[2008.6.10],台州第二支卫生防疫队顺利完成四川青川灾区的救灾任务,十名队员安全返回台州。

  5月22日,第二支防疫队伍奔赴灾区,在灾区进行了环境卫生消毒、饮用水卫生检测等工作。队员李江麟说,他们从青川带来了四样东西,一封当地卫生院送来的感谢信,一面上马小学的锦旗,一包村民硬塞的野山珍和队员们脱了三四层皮的黝黑皮肤。





                           

[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08-6-16 15:40 编辑 ]
作者: 紫气东来    时间: 2008-6-25 14:24
:  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作者: 折翼    时间: 2008-6-25 19:05
把后来几天的日志补上
作者: chenjie0505    时间: 2008-7-30 20:32
/qiang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