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小商品市场路在何方作者:右耳 冰玲
提起梨园小商品市场,天台人都知道!它曾是我县城乡广大群众购买日用品的主要场所,相信多数天台人都有在那购物的经历,闲暇约上三五好友去那逛逛还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曾几何时,梨园市场却又成了假冒伪劣商品和消费纠纷的代名词,人们也不太爱去那了,年轻人更是嗤之以鼻“穿小商品买的衣服——掉价。”有着这样辉煌历史的市场怎么这么快就没落了呢?在那的经营户现在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顶着下午四点的烈日,记者来到久违的梨园市场。钻进市场左边的巷道,通道上方的铁皮瓦散发出的热量扑面而来,温度怕是比太阳下低不了多少,站在下面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让我彻底打消了顺便买点东西的念头。不少摊位上盖着塑料布,也没有看摊的人,有些摊位更是大门紧闭,门上积满灰尘,怕是很久没有打开过了。巷道中零零星星几个人躲在阴凉处打着盹,还有三五人围坐在三夹板支起的桌子边打扑克。听说我们是记者,在市场做了十多年生意的邱式会有话说了,“这里的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冬天冷死,夏天热死,谁愿意进来买东西。”他指着自己摊位顶部的几道裂缝,“每次一下雨,我这儿就惨了,上面用布堵上,下面用塑料桶接着。”
“生意太难做了,虽说摊位费一年也就一两千元,像现在这天气,根本就没有人来,今天又是光板,连这八块一日的摊位费也没卖来,工夫钿更没地方算了。”
“九七年那会儿我一市(五天)就要去进一趟货,现在一趟货进回来一个月也卖不完,摊位那么破旧,我们好点的东西都不敢进,当真你进来一百块,人家都要还你三十。”
“摊位连五平方都不到,实在太小了,东西都放不下,租两间的话,房子上面没有梁,隔墙又不能拆,做点小生意,总不能再雇人吧!市场也早该重新建一下了,我看台州里这样差的市场是找不出第二家了……”经营户们七嘴八舌说开来了。
记者在市场内转了一圈,发现一家专营小饰品的摊位内安装了空调。摊主葛小姐告诉记者,“装这空调也是想了好久,因为这里的摊位都是开放式的,很难安装,现在只能用一些很简易的材料把四周围起来,空调装了以后,生意比以前要好了一些,不过隔摊位时占用了通道,市场办公室要求我拆掉。”
我们走进市场办公室寻求更深层的答案,墙上的弯弯曲曲的裂缝一样没有给市场工作人员留情面,屋顶隐约留有水渗漏的痕迹。市场办公室的庞海明告诉记者,梨园市场隶属于天台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它目前仍是我县最大的日用品和小百货零售场所,多年来梨园市场对于推动天台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商品市场繁荣和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十几年来市场的硬件设施一直没有进行过提升改造,造成了目前市场设施陈旧,商品档次低下,大量的经营户流失,到梨园市场购物的消费群体逐渐由广大城乡群众转变为消费能力及对商品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低收入群体。据有关单位统计,梨园市场年交易额也由2004年的超亿元下降到了2006年的七千余万元。
提及目前工作状况,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脸上透露出太多的无奈。摊位面积狭小,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商品品种摆放,占道经营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摊主之间因场地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加上连年经营效益下降,对市场管理的工作有抵触情绪,暴力抗拒管理的事件屡屡发生。
落后的基础设施给管理带来了困难,但由此带来安全隐患更是管理者的一块心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冬春防偷盗,夏秋防风雨,全年防火灾,”都成“三防会”了。通道上的雨棚经过十六七年的日晒雨淋,大面积锈蚀,墙体和房顶漏水严重。加上市场地势低洼,遇到大雨周边道路的雨水就会灌进市场。台风来临时的大暴雨造成积水就更加的严重,门口最深处达60—70公分,工作人员在大门口筑起小堤坝,向外排水。台风对市场又总是那么“眷顾”,每年都要在市场的铁皮瓦上撕开几道口子,高昂的维修费用让市场中心的经费捉襟见肘。
火灾,对于市场管理人员更是个梦靥,因为很多摊位之间只是隔着一层钢网,甚至摊摊相连,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2004年市场被台州市消防支队列为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单位,当年拆除了效益最好的七十多个摊位用于扩大消防通道和停车场,才通过整改,当年仅摊位费就少收一百多万元。提起市场唯一一次的火灾,庞海明依然心有余悸,事件发生在200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由于经营户使用电器不当,造成摊位起火,幸运的是巡查人员及时发现扑救,加上这个摊位是砖混结构,火势没有向外蔓延,但着火摊位的东西已化为灰烬。如果当时没能及时发现火情,如果着火的是摊位是钢网分隔的……有太多的假设无法去想,太多的假设不敢去想。
临走时,市场办公室人员向我们透露,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目前在主管单位天台县经贸局的指导下,正在积极地进行调研,打算对梨园市场进行彻底地重建,也许一个容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商贸城即将出现在天台人民的面前。这消息瞬间冲散了笼罩在我心头的阴霾,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