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让我们继续贫穷吧!(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新蛔虫
时间:
2008-1-28 11:05
标题:
让我们继续贫穷吧!(
世界上的人都说,中国人富了,可谁知道人口最大基数的人口依然贫穷!西方人忧心忡忡,总以为中国发达了快赶上他们了,可他们哪里知道大多数中国人依然身处不发达行列!是啊,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在长足发展,可财富总是朝少数人手里集中,大多数人只能干瞪眼。曾经有伟人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中国的财富在少数人手里,难道多数人的贫穷才是社会主义?哎,这就是中国,一个兴旺而又贫穷的国家,一个高速发展而又两极分化的国度。整个世界都在睁大眼看我们,因为这里是片神奇的土地,因为这里是富有特色的人类角落。
有人说,你们就那么心甘情愿地贫穷吗?你们脚下到处都是黄金,随便弯腰捡一个都能让你们富起来,“穷”还不是因为你们懒?可你哪里知道,这些黄金早就有了主,不是国家的,就是集体的,或者是个人的。是个人的吗?这么说不也可以成为个人的吗?俺的娘哟,你咋不知道那个“个人”只是少数人,只是特指有权有势者,与普通老百姓可不相干。
为什么与你们毫不相干?你们不是国家主人吗?你们不是领导阶级吗?财富不属于主人难道还属于仆人?财富不给领导阶级难道还给被领导阶级?俺的妈呀,你咋就不懂我们的国情啊,这里主人太多仆人太少,少了就贵多了就贱,财富自然就属于那些高贵的仆人;我们这里领导阶级无私善良,所以财富就让有私不善之辈拿走。
难道你们的企业主就那么狠心?他们自己花天酒地难道就没发现你们贫困交加?呵,别提了,你猜他们平时对我们说啥?他们说,我们素质太差,尽管干的活与外国人一个样,但是就值这个价钱。他们还说,中国就不缺劳动力,我们不干,想干的人有的是。他们还说,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和知足,是他们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人家理论太棒了,我们无从反驳。再说了,人家根本就不喜欢也不需要我们开口说话!
难道你们自己就不争取吗?你们不是有工会吗?为啥不让他们出面为你们争取利益?哎呀呀,千万别跟我们提工会,一提工会我们就烦。人家的工会都是工人选的,吃的喝的用的全是工人提供的,自然就要为工人说话。我们的呢?工会全是企业家或政府任命的,工会的工资和经费全是企业提供的,他们能为我们说话吗?
那么你们的公仆呢?他们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吗?难道他们也不想为你们增加工资?嘻,看来你真是老外,人家日理万机,哪顾得上咱们这些块儿八角的小事。人家要下一盘很大的棋,要以大局为重,咱们这些贫穷破烂的小局哪还来得及照顾。再说了,人家要建世界工厂,俺们工资高了,外商还不全吓跑了?
可怜的人啊,难道真的就没人关心你们了吗?怎么没有?外国的工人一直在替咱们着急呢,同是工人兄弟,他们富了不忍看着我们贫穷。于是,他们督促他们的政府向中国施压,要求停止血汗工厂制度,要求为中国工人增加工资。可我们的政府说了,那是人家的阴谋,提高我们的收入是为了制约他们的工厂朝中国迁移,这样他们的工作机会就有保障了,我们的可就没了。听完这话,我们只能一起晕倒。
据说为了提高我们的收入保障我们的利益,中央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已经生效了。可是在生效之前的那一年里,很多企业在拼命地裁员,不少企业想方设法地为工人工龄清零,很多大企业还越来越热衷于使用等同于临时工的劳务派遣工。这个合同法本来是不错的,可是在这个神奇的土地上,再不错的法律也会有人频频违背。这不,今年我们签了不少的合同,几乎全部都违背合同法。如果我们不签,那就是自动辞职;签了呢,也就签了,一切照旧。
据说,上面有人声称,2020年之前,中国工人的工资应该增长三四倍。他说的是平均工资哟,如果特指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那得应该增长几十倍。得,咱也不要多,就增长一倍吧,能够将我们的收入翻上一番俺就高兴,但必须是在刨去通货膨胀的情况之下。更根本的问题是,谁给我们增长工资啊?政府从财政里拨?还是强行命令企业给我们涨?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政府能直接干预企业的工资构成吗?除非工人自己控制工会,国家又同意工会有权同企业谈判工资事宜,而且我们的工会体制同西方那样健全。但是,这可能吗?
哎,世界之大,难道就真的没有人关心我们了吗?难道我们的贫穷真的就那么重要?难道我们富了就是社会的灾难?如果真的这样,那就让我们继续贫穷吧,就让别人的幸福建立在我们的痛苦之上吧!如果我们的贫穷能让别人更富,如果我们的贫穷能让国家更加发达,如果我们的贫穷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如果我们的贫穷能让中国更加文明,那就让我们继续贫穷吧!就让贫穷来得更猛烈些吧!!
!(转自TOM军参)
作者:
爱上无名指
时间:
2008-1-28 13:25
中国富了,富了共产党了,穷了老百姓。不知道这话会不会让某些人认为是反党
作者:
清新蛔虫
时间:
2008-1-28 15:43
楼上的,小心我检举你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