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李银河色戒观后感】为什么一定要砍掉维纳斯的手臂 [打印本页]

作者: 六柳    时间: 2007-11-30 12:35
标题: 【李银河色戒观后感】为什么一定要砍掉维纳斯的手臂
为什么一定要砍掉维纳斯的手臂[荐]
转自李银河QQ空间

  看了《色·戒》。是个好电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国内有这样水平的电影。人物关系让人回味,对人性的分析细腻深刻。虽然片子时间不短,但是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让人感到冗长的地方。高手就是高手。

  想说点影片题外的话。据说大陆版的《色·戒》是经过删节的,有人说删了10分钟,有人说删了30分钟,不知哪个确切。虽然听说是李安自己操刀删的,比外行乱删对影片的完整性伤害会小一些,心里还是觉得不高兴。从剩下的情节看,易先生对女主角的爱带有虐恋色彩,他撕了她的衣服,他还用皮带把她捆了起来,还有什么,可能是删掉了,我们不得而知。还有一个线索供我们猜测:女主角说,他每次都把我弄得出血,再不下手杀他,我就忍受不了了。那么,看来她是不喜欢和他的性活动的。那么,看来她最后救他仅仅是因为她对他动了感情。而这个动感情里面有没有性的成分呢?换句话说,她对她动情是仅仅因为精神,还是精神和肉体兼有呢?由于被删节,这就成了一个悬念,我们无从了解。也就是说,被删节的部分实际上是情节和人物塑造的有机部分,删掉了就看不明白了。国外关于淫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对性的描绘是不是为情节所必需。只要所描绘的性是情节发展所必需的,那就属于艺术的范畴,而不是淫秽的范畴。

  这个电影为什么非删不可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欣赏一个完整的作品呢?虽然断臂维纳斯还是维纳斯,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砍掉她的手臂呢?

  我觉得有关部门有一些错误的判断,这些错误的判断导致了中国人不得不忍受被搞得残缺不全的版本。

  第一个错误判断是,中国的成年人比较像青少年,容易学坏,一旦让他们看到性,他们就要乱来,就要堕落,所以只能给中国的成人以青少年的待遇。

   第二个错误判断是,中国的成年人没有国外成年人那样的需求,他们不喜欢看成年人的性影象。

  第三个错误判断是,中国的成年人欣赏水平比较低,对于比较微妙的性(比如虐恋)理解不了,欣赏不了,只能理解最一般最常见的性方式。

  总之,我们在电影检查部门的眼中是一些天真幼稚的、时时刻刻需要指导和教育的、不成熟的、一不小心就会走上邪路因此需要严加管束的青少年。我们的智力水平受到如此的羞辱,我们的成年人身份受到如此的践踏。是可忍,孰不可忍?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像我们这样能忍的人民啦。

作者: 六柳    时间: 2007-11-30 12:37
李是王小波的遗孀,一直很喜欢她,也很支持她的东西。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11-30 15:00
按六柳的逻辑,很喜欢看3级片,所以也喜欢看《色戒》
作者: 六柳    时间: 2007-11-30 19:42
错拉,低俗点说,相对于晦涩无趣的3ji片,我宁愿看赤裸裸的A 片,
当然情 色艺术片另当别论、
作者: 雅鲁    时间: 2008-1-14 16:22
大家
作者: 柯梦涵    时间: 2008-1-15 09:49
哈哈,路过
作者: 健忘的老张    时间: 2008-1-17 16:37
此片除了易先生和易太太
其他人的表现,哈哈,大失所望
作者: 健忘的老张    时间: 2008-1-17 16:39
梁朝伟不愧为用眼神演戏的人

要能得此生,一生无憾也
YY下
作者: 渡江白衣人    时间: 2008-1-18 10:08
原帖由 健忘的老张 于 2008-1-17 04:37 PM 发表
此片除了易先生和易太太
其他人的表现,哈哈,大失所望


陈冲也不错啊
作者: 健忘的老张    时间: 2008-1-18 13:13
汗哪
阿冲就是易太太呀
个人认为,就是梁朝伟和陈冲表现
其他人,汤唯呀王力宏之流的。。。不谈
哈哈
作者: jamo    时间: 2008-1-29 19:10
看来,有必要再转一篇强文过来!

教你如何赏《色|戒》
  作者:网上疯、嘻嘻
  
  
  本文由嘻嘻和网上疯共同创作,标题有点大、有点过,呵呵,主要是为吸引眼球,吸引喜欢电影的人共同探讨,还望见谅。电影是艺术,同一个艺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李安的电影更是如此,没有答案,留下无穷的空间供我们探讨品味,本文乃一家之言,说得不到、不对之处,请各位大侠同好批评指正!
  
  
  一、从徐洪刚说到王佳芝:谈国人评判的绝对化观念
  
  先说徐洪刚,就是勇斗歹徒身负重伤后来被树为全国典型的那个。按照我国这几十年来的传统,徐洪刚被塑造成一个完人,从小就是一个好人一个英雄。
  
  实际上,据本人可靠的小道消息,徐平常不咋的。拿部队的话来说,徐实际上是一个“刺头兵”,不安分守纪,经常违反纪律,据说把他捅成重伤的那把刀,是他自己的刺刀(81式步枪刺刀,卸下来就是匕首),是他自己私自带出部队的。
  
  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说徐是一个坏人,不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挺身而出,就是了不起的,这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
  
  所以,说徐洪刚是完美的好人,那是扯淡,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以徐洪刚战友的话来说,平常的徐好像连普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说他是坏蛋,也不对,他又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英勇行为。所以,徐洪刚即不好也不坏,他是一个有闪光点的普通人。拿非好即坏的观点来判断一个人,是非常幼稚和不全面的。这种观点是小孩才有的观点。
  
  再说《色戒》中的王佳芝。在最后放走汉奸之前,王是一个什么人?可以说是大好人、大英雄!那个年代还是比较保守的,作为一个年轻女孩,王佳芝两次牺牲清白、冒着生命危险刺杀汉奸,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伟大的,换了一般人,有几个能做到?谴责他的人,问问自己能否做得到?
  
  当然,最后一刻王犯了错误,放走了汉奸,这确实是个可以说是巨大的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说王是一个汉奸。如果她是一个汉奸,她就不会被汉奸们枪毙。实际上她本质上没有变,只是由于心软犯了一个错误。她不过是作为一个年轻女性,在悲惨时代从事艰巨任务、家庭爱情统统幻灭、产生不应有的恋情情况下,最后在执行任务时精神崩溃的悲惨女性罢了。
  
  而且,就她犯的错误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她除了害死自己,并没有害死任何人。因为她们一伙的行迹,早就被易先生的手下掌握,这也是他们6个全部被迅速逮捕的原因。他们作为职业特务(王除外),绝对是有逃跑路线和方法,不可能全部等在行刺原地被抓。在最后,这个手下告诉易,他是因为易和王的关系才没有早动手。其实不管刺杀成功与否,他们都跑不掉。实际上我的猜测是,这个手下故意不早动手,想借王佳芝他们之手除掉易,这样他可能立功升官。最后王他们行刺暴露了,已经不可能杀易了,他才将王佳芝他们全部迅速捉拿。
  
  所以,王的过错不过是放走了一个汉奸,过错不是想像的那么大。也许有朋友要说,易只要没死,就还会杀死更多的好人。我的回答是,只要汪精卫政府还在,只要日本人还在,总是有人会坐易那个位置,总是会干相同的事。我不是说杀易没有意义,我认为很有意义,但王佳芝的确没有害死别人。
  
  另外一个许多人没看懂的是,李安只是说王佳芝没有杀易,只是说他们有了感情,但没有说王爱上了易。如果王佳芝爱上易的话,她那天就不会带易去珠宝店。她对易是有感情,但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爱或不爱。是复杂的情感,可以说是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
  
  所以,王是一个犯了巨大错误的人,但这只是错误,她并未变质成为汉奸。不能说她是一个大好人,但也不能说她是一个坏人,只能说她是一个悲剧。把王佳芝当汉奸,就和把徐洪刚当完人一样,这种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的简单幼稚思维,是国人不该有的毛病。
  
  话说到这里,但我也不反对那些反《色戒》的人。李安把一个高雅的文学艺术,做成一部精彩的大众电影,自然会引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碰撞,谁也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民族有太沉重的历史包袱,太脆弱的心理负责,太低下的整体文艺水平。反对者的有反对者的道理,他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对抗日先烈的维护之心,我击节赞赏。赞同者也有赞同者的角度,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并没有维护汉奸。交锋的双方,实际上并没有交点,是在自说自话。双方都不应该把对方看成完全错误而企图将对方一举歼灭,应该让对方有说话的权利,并且不要上纲上线。这不是一场好人同坏人的争锋,更不是一场新的抗日反汉奸斗争,而是不同的同胞对一部电影有不同的看法——它就是一部电影而已,大家都放轻松,呵呵。
  
  争鸣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成功,因为它不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让大家自己去思索。
  
  但我觉得有一点大家应该形成共识,那就是,绝对化观念是不正确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非好即坏!
  
  
  二、王佳芝的心理历程及对易先生的微妙感情
  
  
  在第一次行刺时,王对易是没有任何感情,或者说只有对汉奸的憎恨,是故意勾引易。这一次行刺的结果易一家突然搬到上海,行刺无法了不说,结束之时几个学生还毫无经验、甚至是毛骨悚然地杀死了一个认识的同乡汉奸。
  
  天真无邪的女学生,在付出贞操后却行刺失败,爱情也非常暗淡(那时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而且邝同学居然没有任何表示),这时候产生了巨大的失望感(包括行刺和爱情),觉得自己非常的荒唐。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又看到血淋淋的杀人场面,这几重刺激这下,王佳芝无法承受,不仅当场跑掉,而且再也没有回学校。
  
  另外,王佳芝的父亲实际上也由于再婚而抛弃了她,她只能寄住在舅妈家。舅妈对她的态度,从麻将桌上舅妈与人的言语和神情就可以知道。可以说,对王佳芝来说,是爱情幻灭、家庭离散,另外生活还异常艰难,靠救济才有饭吃。街上到处都是病饿致死的人,这真是国破家亡的生动写照。三年后邝同学看到她时,嘴唇发白,头发散乱,可以说王佳芝这时对人生已经毫无希望。
  
  邝同学的到来,实际上王佳芝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三年前她失身的时候,没有看到邝同学的安慰;行刺失败跑掉的时候,邝同学没有追她。而且在王佳芝离开香港到上海之前有很长时间,邝同学当特务这么久,一直也没有找过她,更没有给过她承诺。三年后还能怎样呢?
  
  当邝同学没有提爱情而是再一次提出行刺易时,王佳芝自然有一点失望,但也无所谓了,对人生没有什么希望的人来说,活着都不容易,还怕死么?所以她再一次答应。
  
  于是开始了和易先生的真正交往。在和易的性爱中,要说王完全没有得到欢愉,那不是事实,也不符合《色戒》之“色”之名。不过,肉体的欢愉夹杂的是对汉奸的憎恨,以及对肉体欢愉本身的憎恨。这就是王对易说“我恨你”之意。这时的“恨”,基本上真的恨。接着下一句说“不恨了”,是勾引易的假的“不恨”。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如果是职业女特务可能没啥,但是,王从来只是一个保守单纯的学生,这种矛盾对她是巨大的折磨,所以才有两次失态(一次是在电影院,一次是在废纸收购站楼上)。这都表明她已经快崩溃了。
  
  其实邝同学和老吴也不是不知道到这点,但他们是伟大的抗日英雄。恰恰是他们过于伟大,所以他们不乎王佳芝同学的巨大压力,实际上是他们逼王佳芝继续与易发生肉体和精神关系。我不是说他们错,我的意思是,这是被侵略国家人民的灾难,也是王佳芝同学个人的不幸,要怪,可能只能怪日本人和真正的汉奸。
  
  但再后来,王佳芝就是真的“不恨”易了,或者说对易的就不仅仅是恨了。什么时候呢?是从二人在日本娱乐场所开始,在那里易先生不但鄙夷日本人像“丧家之犬”,说日本人“江河日下”、“比谁都害怕”,更说自己是像日本人的“娼妓”(我开始没注意,后来反复看的时候才发现他说“娼妓”说的是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王佳芝对易有了新的认识,才发现原来易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并非简单的一个大恶人,觉得易也挺可怜,再联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于是给易唱《天涯歌女》,歌词有“患难之交恩爱深”,易听到最后两眼含泪,两人双手相执,应该说这时王对易除了有肉体之欢,还同病相怜,觉得都是天涯沦落人,已经对易有了好感。
  
  接下来易跟王买了其老婆也没有的大戒指,可以说王在这个时候才对易真正有了一些爱情。这时候的王对易,可以说是爱(肉体之爱)恨(对汉奸之恨)情(同病相怜之情)仇(失贞之仇)交织在一起,令王无限迷茫无限矛盾,不知道是该杀易好还是不该杀易好。以至在行刺前,心理进行复杂激烈的思想斗争,看到咖啡杯上的口红,也觉得像血;听到汽车门关的声音,觉得像是枪声。
  
  最后,爱和情,加上女性对杀人的恐惧、对将死之人的怜悯,终于战胜了恨和仇,使王佳芝犯下大错,放走了汉奸易,使自己从一个英雄变成所谓“汉奸”,这时的王,已经对人生绝望、对自己的行为绝望,最后漠然走向死亡,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而其灵魂,则进入了无尽的黑暗(死亡前的镜头)。
  
  一个美丽而又年轻的生命就此完结,一个热情高尚而又敏感多情的灵魂就此走向无尽的深渊,这不仅是王佳芝个人的悲惨,也是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三、王佳芝为什么第二次接受刺杀任务?
  
  王佳芝第一次行刺,是以荒唐结束。那么,他为什么要接受第二次行刺呢?
  
  有人说是为了到英国作交换。实际上不是,她父亲已经再婚,而且已经比较明确地不要她去,她自己估计也不想去。题外话,其实王佳芝最想和邝同学一起离开上海安静地生活(在电影院明确问了邝),无奈邝同学始终沉默不语。
  
  又有人说是为了邝,因为他对邝还有一线希望,可能有一点,但是就如我们在前面说的,三年前她失身的时候,没有看到邝同学的安慰;行刺失败跑掉的时候,邝同学没有追她。而且在王佳芝到上海之前有很长时间,邝同学当特务这么久,一直也没有找过她,更没有给过她承诺。三年后还能怎样呢?王佳芝会为这个渺茫的希望付出清白和生命的代价吗?不可能。
  
  王后来同意继续进行刺杀行动,其实是有更深一层的文化心理原因的,可说是,处在她那种情况下,她没有别的选择。
  
  这要从她当初在香港参加的那次未成功的刺杀活动说起:
  
  那次行动,六个人中,只有她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的——处女的清白之身。而她这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呢?
  
  用个比方来说,可能会清楚明了一点。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一定会知道,里面有个叫谢逊的大侠,本来是很优秀的侠士,但是被 奸 人——他的师傅——所害,家人全部被杀,他立志复仇。但是,他师傅不但难寻踪迹,而且武功也远比他高。
  
  于是他做下许多大案,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以图逼他师傅现身;同时,他历尽千辛万苦,苦练成一种拳法——“七伤拳”。然而,这种拳法是一种先伤己再伤人的拳法,也就是,先不管你练好拳法能不能打败敌人,反正在练的时候先伤的是自己。
  
  所以,不论是从肉体上还是从精神上,谢逊的复仇,都是一种先“交足了学费”的报仇,即,先伤害了自己的身体甚至道义(仇还未报他就先已经打死打伤了许多无辜)。
  
  于是,他就陷入了这样一种窘境——仇未报已经先失道义,而眼下的道义缺损,则要靠将来的大仇得报或沉冤得雪来努力挽回。如果他报不了仇,雪不了冤,不能让世人知道导致这一切的最终元凶或真相,那他自己在道义上无疑将永坠万劫不复之中。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色戒》里的王佳芝:
  
  前面说了,敌还未杀,她就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少女的清白之躯。可说是先伤己,而且,这绝不只是一般的肉体伤害,而还是心灵的永久伤害。
  
  因为,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来考量,作为女性角色,不论是她还是她周围的其他人,在她或他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彼时彼地,王佳芝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名节有亏的女人了。这就构成了她内心中的最根本之痛。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更糟糕的是解救的方式或方法。
  
  通常,面对这类痛,祥林嫂们是冀望于捐门槛来自救。而王佳芝则只能是靠实现刺杀行动本身来求得自赎!
  
  于是,谢逊式的窘境再次出现了——王佳芝必须要靠实现刺杀行动这个“果”,来给其刺杀行动这个过程所造成的先期名节投入之亏耗,找到合乎情理或合乎道义之“因”。这是她的第二重心理压力。
  
  所以,在香港她参加第一次刺杀行动,当她刚付出了灵与肉的代价,却在紧随而至的来电中得知易先生马上要离开香港,而他们不会再有机会行刺。这时,我们看到,王佳芝脸上显现出的是一付精神迹近崩溃的神色,身体也几欲瘫倒,通话几乎都要不能再进行下去。
  
  此情此景,她当时的心境,是对不能继续行刺的失望吗?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她当时的心境,其实是对今后再也没有机会来洗刷自己名节所亏这一冷酷现实的彻底绝望!事实上,后来,她确实不久就崩溃了。她失魂落魄地冲了出去,离开了另外的五个人……
  
  
  但是,她的这个心理包袱并不因为她的心理崩溃而消解。显然,这种包袱,如果不能获得救赎,则一定是会令她背负终生的。
  
  所以,当镜头切换到王佳芝回到上海一段时间后的面部特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失魂落魄、未老先衰的面庞,一如绝望麻木的祥林嫂。当邝同学再次找到她要求她继续参与行刺时,等于是再次给她提供了这个获得自赎的机会。而这是她唯一的自赎机会,于是她接受了,因为,她早在当初就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四、简单说说《色戒》的床戏
  
  许多人都在说《色戒》的床戏不好,包括一些文化名人,实际上他们统统都没有看懂。小看李安,实际上是小看自己。
  
  其实,《色戒》的床戏,自始至终,都是在力图表现一种灵魂的挣扎。在易与王的首次床戏中,李安就已经明白无误地用象征性手法,以有些暴力式的性虐戏做出了非常明显的喻示。有些观者,包括一些所谓的文化名人,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这是创作者在表现性的征服,其实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太表面化了。
  
  王与易这一对角色,可说是一对赌命鸳鸯。俩人其实都是在借助对方来自救,都在苦苦地经历内心的煎熬与挣扎。二人的三次床戏,从暴虐到逐渐平和,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由激烈到平和的过程。然而,经历过这番灵与肉的挣扎,二人最终所至的彼岸,却是参商永隔的……
  
  王刺易,一开始原本不过是出于随群意识并兼有取悦心仪的邝同学之意而卷入其中的。当她后来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后,选择继续刺易,其意义之于她,则实际已经蜕变成为挽救个人的外在名节了。这时,她已经被异化成了工具。
  然而,可能她自己都意料不到的是,就在最关键时刻,她竟解救了易先生而不顾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在那样的紧要关头,产生那样的冲动,其内在动力,无疑是源于女性通常就具有的——甚至可说是她们与生俱来的——那种善良温柔天性在最后一刻的唤醒或爆发。这是一种心灵的释然,一种内在的升华,远胜外在的名节诉求。所以,她死时,内心是很平和甚至有些坦然的,她真的解脱了……
  
  而易对王的迷恋,则是其自证其还没有完全沦为行尸走肉、还是作为人而活着的唯一明证。而且王是易唯一相信的人,易在王的身上,不仅感受到肉体的欢愉,而且感觉到精神的放松,和人性的复归。所以他对王才能那么投入。然而,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矛盾的,理性与感性极度对立,既要防范又要履险,这种挣扎不断缠绕着他,以致削弱了他那原本异乎寻常的警惕本能而几乎丧命。而在王被他处决后,他的内心也是由挣扎趋向平静的,但是却是死一样的平静,已经没了生气而又复原成活死人。于是,这时,我们看到,坐在王佳芝的空床上,他的脸色重又恢复成原本的阴沉、苍白……
  
  
  五、汉 奸真的那么坏、坏透了?再看易先生
  
  易先生的确是一个汉 奸,但其实,易这个汉 奸也不是简单的一坏字可以了结,是很复杂的(这才是艺术与人性)
  
  易烧文件的房间里,赫然挂着孙中山的像,并且易警告王再也不要进这个房间。这个房间可以说是易的内心隐密之处。再联系后面易对日 本 人和自己的鄙夷,可以说易这个汉 奸也是复杂的,他也不是生来就是汉 奸,也是有个过程的。
  
  我觉得他也是像汪 精 卫一样,最开始是想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来加入(组建)汉 奸 政 府,企图救民于水火。到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做了日 本 人的傀 儡,但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内心极度彷徨失落,加入杀害同胞,受到良心上的煎熬。又预见到自己可能跟日 本 人一样,日子不长了,这种内心的挣扎,使他人不人鬼不鬼 ——当然,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做鬼,因为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全文完)
  
  本文首发凯迪影视评论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