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盼琼桥畔石浪涌 [打印本页]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11-20 15:21
标题: 盼琼桥畔石浪涌
盼琼桥畔石浪涌
                            宇鹰
      神秀天台山,美景皆奇特。今朝又见“盼琼桥畔石浪涌”这一鲜为人知的稀世奇观。
      说到“石浪”,人们可能会想到“万马渡”。那成千上万、此起彼伏、比水还多的累累巨石散布溪中,形成“波涛汹涌”的石浪,人称“神仙赶石”,极其壮观。殊不知,百丈坑上游的白沙坑,不仅坑底巨石宛如波涛汹涌的石浪,而且“石浪”竟会涌上山冈,成为绵亘数里的石浪山,其气势之磅礴就非溪中的“石浪”所能比拟的了。这里有一座天台境内最漂亮的山峰——“莲花峰”,还有千年的古山道和全国罕见的双曲古石拱桥,构成非凡美景,令人神往。
      车到岩下奚村,迎面见莲花峰,因其似怒放的荷花而得名,整座山峰都是由奇岩怪石组成,其美令人叹为观止。莲花峰与其东面的“里石浪”、“外石浪”,共同构成气势磅礴的“石浪山”。
      石浪山上满眼都是重达数百上千斤的奇岩怪石。人行其中,顷刻间为“石浪”所“淹没”,如置身云南石林,不辨东南西北。巨石峥嵘,百态千姿:或拔地而起、直耸云霄,或探身崖壁、摇摇欲坠;或如群龙射空,遮天蔽日;或似猛虎下山,威风凛凛……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尤其以屹立崖巅上的两对巨石最惹人注目:一对上分下连,形如张开的剪刀,惟妙惟肖,人称“朝天剪”;另一对酷似猴子,一高一矮,仿佛“小猴拜悟空”,栩栩如生,当地人呼其为“猴丁石”。有人说:“猴丁石”就是《西游记》中东胜神州的石猴,孕育出孙悟空后碎成两块飞来此处。满山的巨石便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所变,向世人展现大闹天宫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于是乎,谁像李天王、巨灵神、哪吒三太子等等问题便接踵而来。“石不能言最可人”,因而,石浪山的千万巨石便成为一首首发人遐思的诗,一个个令人费猜的谜,任由人尽情地去品赏、思索和玩味。
      “猴丁石”下面的山冈上有几间破旧的房舍,屋中蛛网密布、积尘遍地。谁能想到,这就是昔日金碧辉煌的“猴丁寺”遗址。寺以石名,十分罕见,是否供奉孙悟空,也不得而知。如今这几间破旧房屋已非当年之物,惟有傲然屹立的“猴丁石”和盘曲蜿蜒、宽有米许、全由条石铺就、迤逦而下通向古色古香石拱桥的古山道,向世人述说“猴丁寺”当年的故事和人世之沧桑。村民们说,昔日这条山道可是龙皇堂到城关和西乡的交通要道,只因天北公路修通,这里才行人冷落车马稀了。我不由感慨万千,历史和岁月的造化真让人意想不到,公路的修通繁荣了他处而冷落了这里,但却使这里不仅保存了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而且还保存了千年的古山道和古石桥,从而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胜地。说不定这古山道还是当年李白、孟浩然等唐代诗人曾经“一路听泉到上方”而形成的又一条唐诗之路呢!
      循着“猴丁寺”旁陡峭的古山道而下,便达秀丽质朴、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据说名曰“琼桥”。古琼桥横卧在白沙坑上,伏于“石浪山”和“贤思岗”之间的深壑中,距“琼台双阙”约有10公里。桥为双孔石拱,长20多米,宽3米余,桥面上镶铺着鹅卵石。一乱石垒砌的桥墩就卓立在白沙坑底的岩板上,千百年来任凭洪水冲击而屹立不倒,是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充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工艺。
      细察古琼桥,居然发现左拱顶部镌有三个大字。每字约一尺见方,刚劲有力。虽年代久远,但后二字“琼桥”仍清晰可辨,前一字似乎是个“盼”字。于是我们伏身桥面,用手顺着笔画摸去,确乎是个“盼”字。看来一直以为名叫“琼桥”的古石桥的正确名字该是“盼琼桥”了。真庆幸此行不虚,否则,便会老把“冯京”当“马凉”,身在错中不知错了。不过当地村民大概不会含糊,不知是因为山岭陡峭还是盼望琼台的神仙伴侣能给新婚夫妇带来挚爱深情,据说昔时嫁娶迎亲的花轿路过此桥时,新娘必须下轿,然后由新郎抱着上岭,成为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盼琼桥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其选址、结构更令人击掌称叹。桥址选在山涧宽处,水位、流速相应降低;两端以现成山体为桥墩,中间桥墩则建在坑底突起的巨岩下游且深入坑底岩体中,不虞洪水冲击;双孔石拱向上凸,桥面上即使重压,也只会使桥石挤得更紧而不会被压垮;令人惊诧的是,此桥的桥身除向上拱外,还呈孤形向上游凸,即使洪水漫过桥面、冲击桥身,也只会使桥石挤得更紧而不会被冲垮;故此桥是典型的“双曲双拱”结构,其力学原理与桐坑溪水库的“双曲拱坝”完全相同。考其原因是别处地势平缓,洪水大多从桥下通过,桥身向上游凸似乎没有必要。这里的情况不同,坑两旁均是高一二百米的悬崖,涧窄流急,每当山洪暴发,洪水陡涨一二十米是常事,常会漫过桥面,冲击桥身,故盼琼桥采用桥身向上游凸的结构正是抵抗洪水冲击的最佳举措,是因地制宜的典范。省桥梁专家言:“这种双曲石拱桥全国罕见。”
      桥下的坑底裸露着浑然一体的橘黄色岩体,很少见到鹅卵石和小石子。因自去年夏秋以来一直干旱少雨,仅见涓涓清泉石上流,婉约妩媚。岩体上有众多被水流磨出的槽、沟,显然是洪水的杰作。村民说,在丰水期,这里的景致特别美,不仅涧中激流汹涌澎湃,就是两旁的崖上也是四处瀑布悬挂,其壮丽奇观能与九寨沟相媲美。一番话说得我们心痒痒的,恨不得倾盆大雨立马就下,“九寨沟瀑布”能即时呈现眼前。
      站在“盼琼桥”上,顿觉清风习习,凉爽异常。居此眺望石浪山,崖峭壁陡,更觉其峻险,竟生出琼台、双阙望尘莫及之感。下游不远处,有两排林立巨石一直从山顶延伸到涧底,恰如滚滚石浪涌上山巅,百丈坑之水就从“石浪”中穿过,其磅礴气势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山涧中蹑石而进,行近细看,原来是一高近百米,宽仅四五米的“岩门”。两岩中劈,其涧底被流水划出一条条比“铜壶滴漏”下游的“龙游枧”深数倍的槽沟,峥嵘如斧劈刀削,峻险异常。涧水流过岩门,跌宕而下,形成一溜秀丽瀑布。瀑布下有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澄碧清潭,瀑水奔流下注,如泼洒万斛珍珠于碧玉潭中,激起如雪浪花,扬起迷蒙水烟。清潭之水溢出,又形成宽约3米如珠帘悬挂的瀑布,注入另一四围全是岩体的清潭中。潭水满而溢,再形成一落千丈的两挂瀑布,较百丈崖瀑布更秀丽、也更雄壮,注入更大也更深的深潭中。三潭三瀑珠联成串,“缤纷乱坠于回崖削壁之上,岚光掩映,石色欲飞”,令人叹为观止。两旁峭崖壁立,崖上巨石嶙峋,林木葱茏,山花烂漫,美不胜收。
      石浪山、古琼桥,不仅之幽、之美难以言表,尤其那蕴含的任凭外面世界喧嚣繁华兀自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恬淡从容的意境,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仰躺在纤尘不染的巨石上,望蓝天如洗白云飘飞,奇岩怪石百态千姿;听瀑声如歌鸟雀和鸣,天籁之音随风飘荡;我不禁被深深地陶醉了……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11-20 15:29
标题: 为周六穿越莲花峰与琼台的驴友们而发,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 本帖最后由 宇鹰 于 2007-11-20 15:33 编辑 ]
作者: 风中劲草    时间: 2007-11-20 15:33
感谢老前辈的美文
作者: 无非如此简单    时间: 2007-11-20 15:52
是老前辈?
希望可以同行!
作者: 龙少    时间: 2007-11-20 16:09
写的不错
作者: 沧海一声笑    时间: 2007-11-20 16:15
这座桥,这条路,仿佛历历在目,一转眼也已好几年!记得那时也是看了陆先生的双曲拱桥的报导后才去寻找的, 还在那儿烧烤戏水!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11-20 16:34
陆老师为勇士们壮行了
作者: 穿越时空    时间: 2007-11-20 18:59
希望可以认识前辈.
作者: 皇家斗牛士    时间: 2007-11-20 18:59
拜读陆老师的美文了,未曾行仿佛已置身莲花胜境当中了,希望有你同行哦!
作者: 十二少    时间: 2007-11-21 10:19
盼望能与前辈同行!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11-21 12:59
标题: 代陆老师发图——百丈风光
[attach]34616[/attach]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11-21 13:02
标题: 代陆老师发图——猴石丁
[attach]34617[/attach]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11-21 13:03
标题: 代陆老师发图——石浪山
[attach]34618[/attach]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11-21 13:04
标题: 代陆老师发图——双曲拱桥
[attach]34619[/attach]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11-21 13:06
标题: 代陆老师发图——莲花峰
[attach]3463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龙头 于 2007-11-21 15:22 编辑 ]
作者: 小英子    时间: 2007-11-21 14:49
一个字!美!
作者: 安琪儿    时间: 2007-11-21 15:08
漂亮
作者: 龙少    时间: 2007-11-21 15:56
美图啊
顶下
作者: 小马    时间: 2007-11-22 14:49
标题: 不知是不是我曾见过的陆老师
如果陆老师在四、五年前去过横店,如果那次去的时候又是带着一个漂亮的女儿,你的那个女儿又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11-22 23:46
标题: 回小马,我四、五年时是去过横店的哟。
那时我们是一家子去的,不但带着女儿,还带着老太婆,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子。而且领队的六七岁女儿也是我们带的,不知你是否是那个领队?
作者: 七楼    时间: 2007-11-23 21:42
原帖由 宇鹰 于 2007-11-22 23:46 发表
那时我们是一家子去的,不但带着女儿,还带着老太婆,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子。而且领队的六七岁女儿也是我们带的,不知你是否是那个领队?

看来确有此事了,不过小马还没有女儿,有可能那个领队的女儿将来会是他的老婆.
作者: 宇鹰    时间: 2007-11-25 22:01
标题: 事情清楚了
五年前在横店吃中饭时,我们旅游团队碰到三个"流浪儿",我叫领队收留了,小马就是其中之一.哈哈!

[ 本帖最后由 宇鹰 于 2007-11-25 22:03 编辑 ]
作者: 风中飞花    时间: 2007-11-26 18:43
不愧是老师,文章写得如此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拿来品啦......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