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bandme 于 2007-11-7 21:36 发表
对于古镇片组,感觉被人刻意扭成的那一部分,好不协调,
曾经的喧嚣,到如今的没落,都有着历史的痕迹,遗留下来的是该好好保护,
如被刻意扭捏还原到人们自己的想象中,实是最让人痛恨
皤滩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繁华的古镇,也是台州通向内地的重要河埠。在历史的变迁中,这里遗下了大量的古迹,其中以街道和民宅建筑最有特色,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商业文明的古迹。皤滩古街长达2.5公里,全由鹅卵石铺砌,具有十分独特的龙形结构,有“浙江第一古街”之誉。新建的街道已将它拦腰截断,分成上街、下街两段,下街模样依稀,上街则保存完整,大量的古迹也集中在上街。 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和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针刺无骨花灯,都能让人体会到千年历史文化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 偶尔在一本书上看到皤滩古镇的照片,还读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话:皤滩是个令人心疼的古镇。顿时,心的一角像被一只温软的手,骤然捏了一把。萌生向往之情,可是又怕真到了那里,人头攒动,败兴而归。幸运的是,这个期许了很久的梦并没有破碎。 空城计 沿着一条小巷穿进皤滩古镇,还没有来得及心疼,倒觉得走进了武侠小说里的情景。商铺的旗号还在,门板却紧紧关上。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 慢慢往里走,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古镇才渐渐温软了起来。皤滩原为河谷平原中凸出的一块滩地,因满布白色鹅卵石,得名“白滩”。从唐朝起渐渐形成村镇,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里,在江浙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运盐埠头。 到现在都保留着停放货物的小巷,不过已然满是青苔。 房子呢,淡雅的鹅卵石垒成的墙,远远看过去五颜六色,给古镇平添了很多生气。窗是木头雕出来的,花式繁复。只是窗棂斑驳得很,上面的漆片迎风摇曳,似乎就要摔下来的样子。门也是木头的,门楣上有木刻的《水浒》和《三国》的小故事,小人像雕得栩栩如生,好像要跳将出来一样。大门板上画了哼哈二将的门神,虽然被雨水洗刷地模糊了一点。退远一点,谁哼,谁哈,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古镇街上,正宗的老字号层出不穷,名字都起得古色古香,“蓬岛源流”是药店,“山珍海错”是饭馆,他们还管首饰铺叫首饰局。这些老字号都被写在粉墙上,墨迹依稀可辨。半人高的石头柜台,整齐的店面铺板,街也是鹅卵石砌成的,成龙鳞状,远远望去好似一条蛟龙在地上翻滚。导游说这就是赫赫有名三华里长的“龙”型古街,是求阴阳调和、人财两盛的意思。 栀子花香的院落 沿街的店铺虽然还在,只可惜已经没有人经营了。大多封上了木板门,改为百姓居住。有些破败,有些萧条,的确生出一点让人心疼的味道。 弯进一家赌局,如今已经归一户李姓人家居住,天真的小女孩趴在八仙桌上做功课。大妈在厨房的灶头上烧咸菜,炊烟袅袅从烟囱里冒出来。当地人仍然劈柴烧饭。大妈热情地打开一篮鲜杨梅让我们尝尝。 出了这户人家,小巷曲曲折折,转个弯,一不小心又闯进一个豪门大院,一个头发花白,颤巍巍却很秀气的老太太站在一个堆满草药的竹匾前用手拨弄着这些东西。拨开“草药”的杆子,露出一颗芝麻大小黑色的籽。才弄明白是萝卜的籽。据导游说老太还是古宅的传人。 院子里用鹅卵石垒起来一个小小的花圃,栽了一株美人蕉,一株栀子花,都开了大半,散开悠悠的香气。大石缸里盛着雨天房檐上低落的雨水。晒衣服的架子也是三两根的竹子搭成一个三角架。我们把脚步放得轻轻的,生怕打破了这里静谧的气氛。 迎春院古戏台 当然,吊足了我们胃口的是传说中的勾栏院迎春院。七拐八弯终于寻见,院外的墙上“色赛春花”四个字依稀看见。迎春院分为外院、中院和内院。首先跨进外院,花花草草依然芬芳可见。只是美人不再,二楼的栏杆被叫做“美人靠”,不知被多少只红袖拂过。 迎面大厅里据说是艺妓表演歌舞诗乐的地方,地上鹅卵石做成一颗心和九个铜钱的图案,寓意为“脚踩九连环,方得美人心”。转到中院里就是一间间待客的厢房,不知道那一间是头牌花魁的闺房。后花园里还是美人蕉、栀子花,还多了一棵高大的文旦树,青涩的小柚子刚刚长出来。这个如今破败的院落不知目睹了多少妓女的哀怨情仇、辛酸故事。 还没有收拾好思绪,又走到古戏台前,一个小小的木头戏台。“咚咚”踏上木头台阶,走到戏台上,恍然间又听见锣鸣鼓向,老旦、青衣粉墨登场的热闹场面。台下的人叫好喝彩声不断。戏台两侧二楼的阳台上可能是富贵人家才有资格坐着喝茶看戏的“包厢”。会不会有一位美丽的小姐对着台上英武的小生暗送秋波呢。 皤滩就是这么个地方,时光一点点雕刻下痕迹,百年、千年过去,什么都没有变。花没黄,唯有人老了。 |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