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故地寻梦之十:后司街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6 08:02
标题: 故地寻梦之十:后司街
[attach]26898[/attach]

                                          70年代后司街地图 (闲云散人制)

     后司街原本是小城一条热闹的街巷,在小城财神庙附近。民国时期,财神庙的南边有一边小巷称“党部路”,这儿的“党部”指得的国民党党部,财神庙西侧的文明巷是小城南北走向最重要的街道,而在文明巷中,财神庙附近的这段是最为热闹的,人们就叫这一地段为“后司街”。49年之后,拓宽后的文明巷,就改名为“劳动路”,再之后,财神庙也拆了,盖了一幢新楼,叫做“县革委会招待所”。但小城的人们还一直叫这一地段为后司街。无任街名如何地改变,无任房子是怎样地拆了又建,有一些地名却永远活在百姓的口中,这不需要用任何的路牌来确定,后司街就是这样一条没有路牌的街。

    在上世纪70年代,城关二小就在劳动路后司街地段的东边。城关二小在民国期间叫作“文华小学”,文华小学的主要建筑则是清朝天台文人齐召南当年的书房“宝纶堂”,我在城关二小读书时宝纶堂的建筑基本还是完整的,房坐北朝南,大门对着当年的财神庙,进得大门,为一小天井,过门楼是一大道地,道地内鹅卵石铺地,之后才是宝纶堂的前后二进主楼,当时我们都叫它为大礼堂和小礼堂,东面的厢房有月洞门相隔,西边的厢房房已拆除建成了一幢二层的教学楼,学校的大门就开在这幢楼中间,面对着劳动路,大概在三年级之后,宝纶堂渐渐地开始拆了建新楼。民国期间曾在文华小学读过书的许杰先生在他的自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文华小学大礼前面有两个卷洞门,卷洞门上面有个小的匾额。匾额上面写着几个字,分两边,一边叫‘沼吴’,另一边叫‘胜法’。这四个字合起来是富国强兵的意思。”看起这四个字也是民国时期加上去的,不应是宝纶堂所留下的字,只是在我辈在那儿读书时,这四个字已没有印象了。

     财神庙在城关二小的南边,有一小弄相隔,小弄叫什么名倒真的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这条小弄通后洋朱,因为有几位同学家在后洋朱,常去那儿玩,所以才记得。财神庙早就没有了香火,直到有一天同学们都说要在学校旁建县革委会招待所,我才注意到在学校南边的这幢老房,不过也不知道这儿是旧时的财神庙。拆房的那些日子,放学时我们常在一旁看着人们排成一行将瓦片传下来,将砖头拆下,码在一旁,没几天,就看见了木头构成的屋架,最终这座财神庙从小城完全地消失了。建招待所的那些日子也没怎么引起我们的注意,只记得建成时,着实让小城的人们激动了好一阵子,这毕竟是当时小城最有气派的楼房了,中间的主楼为四层的楼房,左右两边为三层,习惯了瓦房的人们对于眼前这幢平顶的高楼感到了极大的好奇,楼顶平台的水泥大刀片栏杆,在几年之后,才在小城的民房中出现。楼刚建成时,同学们都结队登上这幢高楼,北边楼梯直通三楼的平台,而要登上中间四楼的平台只能通过一露天的铁楼梯,站在高楼的栏杆边上,双手扶着栏杆,这让那些胆小的同学双脚直发抖,回到课室,对那些不敢爬到屋顶的同学吹牛说:“从楼顶往下看,劳动路上的人就跟蚂蚁一样小。”招待所不仅从高度上让小城的人们感到好奇,而且内部的一些装饰也让小城的人们开了眼界,前堂明晃晃的日光灯和日光灯下光滑的水磨石地着实让我们兴奋,青色的水磨石如镜一般的光亮照人,四边嵌以暗红色的水磨石。光滑的地面,我们都时常作为溜冰场来玩,先助跑几小步,然后双脚就在光滑的水磨地面上溜出数米远。

     招待所主楼的二层建有一个阳台,这阳台在文革的数年间成为了在劳动路上召开的万人大会的主席台。得势的人今天风光地坐在这楼中的阳台上,明天坐在这儿的可能就是他的反对派了,文革期间,招待所的这个主席台就这样如此风云变化,风水轮转,无论是省天总还是县联总,到后来的汇报团与上访团的头头都轮流着风光地坐在主席台上,待到他们意识到无任怎样的风光,他们都是棋盘上的一粒棋子时,这盘棋早已尘埃落定,似乎从一开始就定注了他们的其中永远不会有羸着。真不知道在文革结束30多年之后的今天,当年在招待所这一主席台上就坐的对立者,如果在后司街上相遇会是哪样一种表情。

    在招待会建成的不久,一位担着板萝买些小点心的老人,将他的货担放在了招待所南侧的弄堂口上,卖的食品也是老人自己做的羊脚蹄、火烧饼和小油绞。老人矮矮的个子,脸色红润,担着板萝担,走起路来是一摇一晃的,因为口中的牙齿都已落了,吃起东西来嘴巴一蠕一动的,于是,我们都叫这位老人“冇牙老倌”。每次放学,二小的学生常常围在冇牙老倌的货担旁,与他开开玩笑,真的能买得起羊脚蹄和火烧饼的同学几乎不多,最多只能花二分钱买一根油绞,或买二分钱的麦牙糖,这种麦牙糖,我们都叫“敲糖”,整块的敲糖用一块长形的铁刀抵着糖,用另一铁块用力一敲,糖就敲下了一小块,蘸点米粉,吃起来还真甜而不腻,但要是糖熬老了,那么,做出来的麦牙糖的会叮牙,但冇牙老倌的敲糖倒是从不黏牙。在整个70年代,二小的学生似乎都认得这位冇牙老倌,但这位老人的身世大家都不太清楚,只知道他独自一人住在城隍庙西侧的平房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已不见担着板萝担设摊的冇牙老倌了。

    城关二小北边是县电影院,这是当年小县城最为热闹的娱乐场所了,能买到电影票是需早早就排队的,但要买到位置好的电影票那还是需要走后门的,夏天能买到电风扇脚的座位,或是买到楼上一排一座的票那的确是很风光的事。每个月的月初大门两侧的宣传窗上早早就公布了本月的电影安排表,一旦有好的电影人们早就相互告知了,小城的许多热闹的场所都有电影院的电影公告栏,那是一块一米多长的红色小木板,上面用白色的宣传色写着上映的电影名、时间及场所,小城的人们倒是极为关注这块电影公告栏的。有一天,公告栏上所写的只是“停映”二两,这着实让人们迷惑不解,本月的电影预告中,并没有这一电影名,这“停映”到底是怎样的一场电影,过了好久,人们才知道原来是今晚没有电影可看了。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还常开玩笑说:“今天,我们去看《停映》的电影”。在80年代初,当《第一滴血》在小城上映时,这块小小的公告栏上,在电影名前,加上了一条广告语:“美彩宽精打片”,就是这一广告语的意义让我们猜测了许久,并有多种版本,最后达成了共识,应是:“美国彩色宽银幕,精采武打片”的缩写。那时,二小的学生每学期都会组织看几场电影,在电影票为五分一张的时候,学生场则是三分钱,那时学生也不发电影票,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排着队,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数着学生的人数就进场了。现在的电影院大门已拆除了,电影厅已改建成一家饭店了,不知那时的舞台是否还在?

    后司街的西边,二小的对门为曹氏大院,曹氏在城里也是一个大的族姓,多住于后司街一带,那是一幢三进的民居,房坐北朝南,因后司街在它的东侧,所以曹氏民居的大门是朝东而开的,出大门就是后司街。进得大门,过一小天井,有一走廊通往三进的宅院,曹氏宅院旧时也是城内有名的院落,但在上世纪70年代,宅院已败落得很,门窗都已不怎么的完整,尽管宅院败落了,但院落还时时透露出昔日的那份大家之气。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二小建新的教学楼,我们曾借曹氏大院作为教室上课,我们班的教室就设在大院的最后一进的楼上,楼的主人是一对老人夫妇。进出宅院很少能听到老人的声音,老太太穿着大襟衣裳,偶尔也会在是中午上楼看看,怕我们这些调皮的学生会弄坏什么,但老太太的语调总是温文尔雅,言行之间隐隐地有着旧时大家闺秀的气韵,这在那个时代已让人十分地陌生。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上课时,我们常跺脚来活动一下,这使得木地板发出很大的声音,并有许多的灰尘落入一楼,下课时,老太太在楼梯脚等着我们,见我们拥挤着走下楼时,她总轻声地对我们说:“脚跺得轻一点,好吗?”只是我们都没有将老太太的话当一回事,现在想来也真惭愧。

    冬日的课间,我们都拥在曹氏大院楼下屋檐下玩“挤磨车”游戏,一群人拥在檐下的窗户前,人排成一排,大家都拼命往前挤,都想将最前面的那个人挤出队伍,而最前的那位为了保住第一的位置,或是用脚抵着墙壁,用力的往后挤,或是拼力往里钻,同时也会让几个同伴在外帮着顶住,以免被挤出队伍,但第一的位置终究太让人向往,最前的那位终于被挤出了队伍,于是乎,原来的处于第二位置的在大家的合力下取代了第一,但此时这位新的第一立即会遭遇到被人挤出的不幸。明知做不了永久的第一,人们还是盲目地合力地往前挤,明知做了第一,会受到众人的排挤,还是想渴望着挤到第一的位置。看来挤磨车的游戏给人们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人们在拥挤的过程中,带来的是冬日的温暖。

    后来,我才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文人曹天风先生就住在这座宅院中,那时肯定曾与曹先生在院中相遇过的,但可惜的是那时并不知道曹先生的学问与为人,就是知道,在那个时代,恐怕曹先生也受不到学生的尊敬。作为一位先生与其受到学生的冷遇,还不如被学生们所忘却,真不知道生活在那个特殊时代的曹天风先生是怎样在后司街的这座宅院中度过他的晚年的,冬日的屋檐下,曹先生端坐在藤椅上,当那缕残阳无力地照在先生苍老的脸上时,不知先生是否会想起自己留在后司街上的一排排脚印,深深浅浅。当曹氏大院最终拆除之后,曹天风先生的身影也从这座宅院中远去,可幸的是曹先生为后人留下他的诗集《水平集》,从先生的诗中,我们读到了先生的风骨,看到了先生的才智。

    在曹氏大院的南边,是几家商店,这让后司街保存了旧时商业街的遗韵,它的南边依次是一家副食品店和百货商店,隔了一条小巷,是一家饮食店,在上世纪70年代,也只有这家饮食店才以后司街来命名,称“后司街饮食店”。这条小巷中有一口古井,属金氏所有,故名“金井巷”,只不过当时已改名“民井巷”了,旧时这条小巷是十分热闹的,它通住小西门。

    上世纪70年代的后司街还是小城十分重要的街道,随着工人路的建成和劳动路的扩建,旧时的后司街已从小城消失,现在坐在劳动路与工人路的交叉口,往北的那段就是当年的后司街,但已不是昨日的风貌了,莫非后司街真的会远去。`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13 16:16 编辑 ]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6 08:04
石头将偶这一系列搬家了,

想想,还是这儿熟门熟路,就发在这儿。





“故地寻梦”系列存目:

故地寻梦之一:溪头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587&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二:宝纶堂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634&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三:水井头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764&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四:南门溪滩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862&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五:桥亭坑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069&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六:妙山头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2614&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七:县前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4189&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八:东湖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9819&highlight=

故地寻梦之九:茅园桥头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5295&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6 08:11 编辑 ]
作者: 后司街一大灰狼    时间: 2007-9-6 08:23
我灌我灌我灌灌灌
作者: 带三个表    时间: 2007-9-6 08:40
很详细的描述,最新资料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07-9-6 08:53
后司街,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热闹的电影院,熟悉的二小,那里有我许多回忆。常想写写后司街,但好象写不下去,有时越是有感情有写处就越难下笔,怕所写难以表达所思的。闲云老师的文章,收藏先。
前些年,石头和jimmy_z、老狗等人想创办个网聚天台老乡的乡情网站,以后司街为站名,我是非常赞同,在网站没有正式运行之前早早注册了网名。
现在一有空,我就上“后司街”逛逛。“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物质上的后司街已经不复存在,精神上的后司街应该把它延续下去。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6 10:18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6 08:02 发表
当年的后司街,但已不是昨日的风貌了,莫非后司街真的会远去

或许300年后重新命名"后司街",楼主此帖会成为考古依据之一...

请教楼主:东起华光巷、西至杏庄路(巷)、北临新华巷、南邻张文郁故居的一处(或是两处)深宅大院是何渊源?

(偶儿时生活在这一带,知道此处的明清建筑规模比南首有“十八道地”之称的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张文郁的故居还要大。此地貌似建国后一直作为城关镇驻地,西边院落到80年代还是县府二招,这些似乎都表明此处曾经是城关地区最大最好的古建筑群。只是80年代后因为是公家房子就不断进行拆“旧”建新,现在面目全非真是可惜。而南边的张文郁故居由于一直是民居,反而相对保存较好,并于2005年3月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偶很想知道这个一定曾经辉煌的大院落的来历...)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6 10:37
呵呵,闲云老师还是稀饭放这里啊
哈哈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7-9-6 11:04
二小的校友,嘿嘿,握手。
作者: 无铭    时间: 2007-9-6 11:10
珍贵的资料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9-6 11:57
[quote]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6 08:04 发表
石头将偶这一系列搬家了,

想想,还是这儿熟门熟路,就发在这儿。


看到这几句颇为开心,哈哈。
“敲糖”,到偶们的时候已经叫“DO糖”了。
作者: 回到    时间: 2007-9-6 12:03
要我那时我会拍照有相机多好啊  
不过那时候也太小了

有没有后司街的照片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6 14:11
后司街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了。
既然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那么何必要用丑陋的实际照片去形容捏?
善哉善哉。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6 15:18
to 带三个表 : 一些儿时的记忆而已。并非史料。

to zhaopan :想不到现在后司街网站已成为了天台人的精神家园。

to 不惑大师: 所提及的“城关镇驻地”是在70年代的事了,70年代前是县银行的宿舍。
                  从规模上看,以前,这一建筑也应是张氏后代的故居一部分,
                  张文郁故居的18个道地不落天下,只不过张的建筑是几代人不断扩建的结果,
                  后来有些房产也转让给了王氏,所以现在的华光巷,基本上就是两姓,张与王。
                  原二招的建筑是否属于张故居的一部分,偶就说不定了,
                  从建筑风格来看,应是民国初年的,与张故居有一小弄之隔,没有连成一片,
                  不是的可能性更大。

to 一诺千金 :  偶怕打生。

to 老虎 : 在二小,我读了五年半的小学与二年的初中,校友啊。

to 无铭: 记忆而已。
                  
to ab:  “ DO糖” 那时也叫的。不过这 DO似乎没有相应的书面字。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7 10:04 编辑 ]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6 15:20
to 回到 : 盲眼发过后司街的照片滴,得找找。

to 龙头 :后司街在老人的口中还是活灵活现的。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6 15:50
哈,我在天中往事书中写的文章,也有一段讲看电影的,那个时候,也是我们非常娱乐的活动啊,还有买瓜子吃。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6 15:53
天台,适合有人写一部小说。

我很喜欢看贾平凹写的丹凤县城,棣花村,商州,浓浓的乡土气息,真是有味道啊。

寡妇,狗,泼皮无赖,猎人,纤夫,教书先生,船等等,很迷人。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6 18:51
是啊
最好有个大文豪写个啥天台城之类的
然后天台就火了
然后就。。。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6 20:17
闲云老师画的地图还真精确,不过西面的民居部分也属曹家,我就在这里居住了十五年,整个天台的记忆就在这个天井里.

不知闲云老师有没有在二小的大礼堂中玩过"抢屋柱"的游戏.

曹家大院的入口处有几个大灶台,每到年末,这里就热闹开了."捣水糕"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舅舅做"水糕老孩"那是一手绝活,缠绕着筷子的是青龙,折两火柴的红头就是龙的眼珠.这些闲云老师可曾记得.后来二小后面开了家机械的捣水糕的作坊,从此热火的场面就不再出现在曹家大院.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7-9-6 20:51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6 15:18 发表
“ DO糖” 那时也叫的。不过这 DO似乎没有相应的书面字。
       ...


应该是“笃”糖。
作者: 钟美丽    时间: 2007-9-6 22:33
可是……老头儿……“后司”这两陀字揪竟是省么意思?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7 02:55
QUOTE: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6 15:18 发表 #~9y%r%D%[$O!E%p
to 不惑大师: 所提及的“城关镇驻地”是在70年代的事了,70年代前是县银行的宿舍。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T3m1s)J3D.d*[+M i
                 从规模上看,以前,这一建筑也应是张氏后代的故居一部分,;~-P)Q4f%V,Z
                 张文郁故居的18个道地不落天下,只不过张的建筑是几代人不断扩建的结果,;c0y2],n-z*g%t
                 后来有些房产也转让给了王氏,所以现在的华光巷,基本上就是两姓,张与王。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N0V#f2o%^+~
                 原二招的建筑是否属于张故居的一部分,偶就说不定了,www.317200.net+q1s.H4r1M
                 从建筑风格来看,应是民国初年的,与张故居有一小弄之隔,没有连成一片,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C4?6x(_4o
                不是的可能性更大。*|3z;Y/q*D:|0e4T6h%W(~3U8i1u%T(Y

此事看来仍需继续挖掘史料作进一步考证.

以名曰"应是"实为"估计"这类表述作出并非唯一结论的推断是欠妥的.

合乎逻辑的结论判断是排他的表述即"只能是"而不能是"可能是".&T5c.L#m$^

如,张文郁故居的正大门无论是朝南或朝东,-T!r.j'e'^%M e W
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5m)L;^!R#m

都只能是从宅东的华光巷进而不可能是从宅北的新华巷进.1^ \/P;N'o,X3D7B(Y/L

偶前面所提问题仍未有答案.现具体细化于下:

(一)为什么不是华光巷而是新华巷曾被历史称为"大司空巷"?

(二)张文郁作为工部左侍郎能对应明清时期只作工部尚书专用的大司空称号吗?

(三)可以对应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三公"之一的大司空官衔的大司空巷始于何时是否另有来历?www.317200.net:q9Z*|+b+K

(四)为什么临于新华巷(即大司空巷)的城关镇政府驻地和原县府二招所在地上的古院落群;x*_;E4g9i
www.317200.net,O7f0~6K9~:}#Z9n"o
   
     在建国后被收归国有而南边的张文郁故居却保留为民居?

(五)这两处已遭当代公家拆建得面目全非的深宅大院究竟是何来历?

(六)为什么现在相隔老城关镇临巷这幢办公宿舍楼与原县府二招(部分已拆建为县府宿舍楼)的www.317200.net0A"A.V${:W8_

     这条仅长十余米的"小弄"竟阔达3米左右而与之唯一相连的古城主道大司空巷(现称新华巷)#X6P4Q#k$}#W/g5@0n)e
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 q1k1H"M)c$o!w8w+x2w
   
    在当代拆建退缩建筑红线后还不足2米?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T!n6|4_.M)t
0P4g:s!G1\4I+N

(七)这条本应比巷还狭才符古弄定义的"大"弄会不会是近现代因周边不断的建筑改造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呢?'m0R$T,i:f+}2S

(...) ......%X%P1j!n-x,E
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p(Q%T0P!b
"f#p$F8X*u%D
                           
真希望象楼主这样的热心人士通过努力能确切破解这类天台古城之谜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7 08:32
原帖由 钟美丽 于 2007-9-6 22:33 发表
可是……老头儿……“后司”这两陀字揪竟是省么意思?


上次采访曹志天老师,他认为当时的县衙门就在老县政府这里,衙门按功能区分为几块,前司和后司,当然还有其它辅助区域等。前司一般是查案办公的地方,“后司”指的是衙门后院,相当于家属区或者是其他行政部门,如财税、教育、典狱等办公或者生活的区域。

因为后司街当时的位置就在大概那个区域,所以老百姓可能沿用了这个称呼。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7 09:43
to 盲目:踏碓捣水糕,水糕花,水糕老孩都是亲切的回忆。

to 老虎:“应该是“笃”糖”,高!

to 香帅:曹志天老师对后司街街名的注解为正解。

to 不惑大师 :本人对一些老房感兴趣,感到那儿能寻得旧时小城人们生活的影子,

                    也喜欢坐在房檐下,听听老人的讲述,这些都是感性的东西。

                    而对于发掘史资实在没有兴趣与能力。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7 09:57 编辑 ]
作者: 甜蜜的忧伤    时间: 2007-9-7 10:42
原来后司是这样来的。
呵呵,那么我也算和后司有缘喽。
小时候,外公在教委供职,每年的寒暑假大多在那边过的。
顺着闲云老师的文字,今又重游了一次。
二小,只记得那个溜冰场。每到寒假,下午三点左右,音乐一响起,我们几个表兄妹就按捺不住了,趁大人一个不在意,悄悄地溜了过去。胆小的我,怎么拽都不肯上场,独独站在栏杆边看里面的小伙伴们翩翩起舞。
老电影院,故事也多多。那个时候除了下面的大电影院,电影院宿舍大楼的顶楼,还有个小电影院,里面配有沙发,空调,咯是相当的豪华,看电影时再来块冰砖吃吃,HOHO,那个美。看过的电影却只记得《侠女十三妹》。

[ 本帖最后由 甜蜜的忧伤 于 2007-9-7 10:45 编辑 ]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7 13:23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07-9-7 08:32 发表
上次采访曹志天老师,他认为当时的县衙门就在老县政府这里,衙门按功能区分为几块,前司和后司,当然还有其它辅助区域等。前司一般是查案办公的地方,“后司”指的是衙门后院,相当于家属区或者是其他行政部门,如财税、教育、典狱等办公或者生活的区域。*R/`$c4O!b5p

因为后司街当时的位置就在大概那个区域,所以老百姓可能沿用了这个称呼。

晕S.座北朝南的天台县衙设在东西走向的现中山东路北侧都至少上千年了(当然少不了各朝代的修缮扩建).

现打算保护的"老县堂"其实就是其中的"后司"部分("前司"于80年代被拆建成四层县府办公楼后现又拆了).

这南北走向的文明巷(今劳动路)早先哪有"后司"哟(嘿嘿当年读一小常走的"县后巷"叫"后司街"倒还差不多).

那么这文明巷中段为啥又叫"后司街"捏?

偶估摸着那,这200多年前呀,这宝伦堂隔巷对过住着个赵姓后生,这赵姓后生呀人称"盲眼",

这盲眼呀为求功名,每天天没亮就在巷街上跪候对面的宝伦堂主人即齐姓老儿,等着这齐老师来作"高考辅导"...

就噶子久而久之呀,呵呵这"候师街"之名就在人们的口中传开啦...嘻嘻...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7 19:20
原帖由 不惑大师 于 2007-9-7 13:23 发表

偶估摸着那,这200多年前呀,这宝伦堂隔巷对过住着个赵姓后生,这赵姓后生呀人称"盲眼",6z#|3C+?(J

,s/k$L o9m:Q4N这盲眼呀为求功名,每天天没亮就在巷街上跪候对面的宝伦堂主人即齐姓老儿,等着这齐老师来作"高考辅导"... W'}3N5@5N l.a

:g8m"N5J'J(Y:?就噶子久而久之呀,呵呵这"候师街"之名就在人们的口中传开啦...嘻嘻...
...

这叫幽默吗?我怎么没感觉到!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7 19:41

         
                     


                                       ......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7 19:46
大师怎么直出冷汗!配合你 一个,来回敬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7 20:01
原帖由 jimmy_z 于 2007-9-7 19:46 发表
大师怎么直出冷汗!配合你 一个,来回敬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7 20:07
大师知道后司街名称的来由吗?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7 20:22
偶来学习下!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7 20:32
原帖由 jimmy_z 于 2007-9-7 20:07 发表
大师知道后司街名称的来由吗?

盲眼所出这个题目难不倒偶,因为答案小小赵早说啦~

(附答案)


原帖由 zhaopan 于 2007-9-6 08:53 发表

前些年,石头和jimmy_z、老狗等人想创办个网聚天台老乡的乡情网站,以后司街为站名,

我是非常赞同,在网站没有正式运行之前早早注册了网名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7 20:50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7 20:52
大师果然是太级高手 !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8 00:25
早几年读过楼主的〈褪色的地图——劳动路〉一节,曾经在文中写到后司街的一段,清新而熟悉。后司街已经远去许多年了,可如今人们仍然在喊它,更多的恐怕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许多美好的东西,还是珍藏在心里,更能久远,也更有魅力。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8 07:38
被你们越说越糊涂l了
后司街为啥叫后司街啊
大师的回答偶已经知道了
请提供别的答案,嘿嘿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09:39
嘿嘿,地主还掂念你这"后司街"啊.

米有别的答案啦,就是俺说的"候师街".

你可以向齐召南老先生电话核实滴,他是当事人哦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8 09:42
貌似关于后司的由来,偶转贴了很多在管理版快中........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9 09:38
to 甜蜜的忧伤: 教委的用房在上世纪60年代末是二小的幼儿班,

                     那时还是老房子,记得冬天很冷,

                     我们排着队在院子里做着早操。  

                     与幼儿班有一弄之间是二小的操场,

                     在操场东南角的那一幢老房中,
                  
                    我读完了小学一年级,老房的大门,就是现在二小大门的位置,

                    进得大门,正面为一大厅,也就是我们的教室,两边是厢房,

                    大厅后面的两侧各有一小门,通后面的小天井,天井后是一幢二层的房子,

                    北边有一小门通二小的操场。

                    从房子的布局来看,完全是一座祠堂的格局,

                    有资料说齐召南的专祠就在二小边上,

                    此处是否就是齐大人的专祠,待考。

                   后来此处成为了二小的粉笔厂厂房。

                   每周三下午,我们都来此上劳动课。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9 10:06 编辑 ]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9 09:58
to 寂然 :谢谢还记得偶这篇小文。

              几年前,与朋友一起喝茶闲聊,都会谈起童年的生活,

              于是,就写了“褪色的地图系列”,这也是我写家乡小城最初的文字,

              此系列共三篇:之一:红卫街、之二:劳动路、之三:民主路,

              这也是当时小城最为重要的街道了。

             之后是“旧时楼阁系列”。共七篇:

             之一:邮电局、之二:图书馆、之三:新华书店、之四:工农兵剧院、

             之五:百货大楼、 之六:东风饭店、之七:新开店。

             这些在我的”闲云居“都有。感得总体写得还比较嫩。

            ”故里寻梦系列“是以上二系列的继续,估计还会写上数篇。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9-9 12:19
数篇是不够滴,要十数篇还差不多……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9 12:22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9-9 12:19 发表
数篇是不够滴,要十数篇还差不多……

对,至少百篇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9 13:20

作者: 甜蜜的忧伤    时间: 2007-9-9 15:05
自有记忆开始,教委院子里好像只有那几棵“文旦”有点历史,其它建筑都是重新修建的。
教委招待所所在的那幢小楼,好像又有点历史,红色的木楼梯,踩上去嘣嘣响。
作者: 安琪儿    时间: 2007-9-10 00:09

就喜欢看这宝贝的东西
闲云老师好认真哦
一个一个的回答过去
敬佩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10 08:19
一篇都不能少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10 14:39
哈哈!楼上这群调皮同学还是可爱滴!
作者: 芦苇笛    时间: 2007-9-10 20:16
金老师教师节快乐,美文慢慢品味。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0 20:27
节日快乐!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10 21:58
节日快乐!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9-10 22:08
跟着祝贺楼主老师一下,快乐啊快乐
作者: 甜蜜的忧伤    时间: 2007-9-11 09:45
迟到了。闲云老师,节日快乐!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09:20
呵呵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09:31
有几点我来更正一下,我70年代中期出生,住水碓头,就是现在的扬帆酒店后边,
所以后司街这块还是比较熟悉。
曹氏大院前边民居,就是现在天天新超市,民居与曹氏大院之间有一条弄堂的,出口在县招待所对面,入口在荔枝桥对面(就是扬帆桥上边的一座桥),这个入口现在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
弄堂出口左边小店卖鞭炮的,呵,就是拉拉炮什么的,小时候穷,小男孩多羡慕过年有鞭炮放!
右边卖冷饮的,呵,我么小时候最多有根白糖棒冰吃就欢喜死了!

至于二小的印象和其他小学差不多,我是三小的,那时1,2,3,4小学都差不多,红柱子,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09:53
还有“第一滴血”我在戏剧院看的,就是老邮电局对面,现在的超市,和我爸爸一起看的,
现在爸爸老了,呵呵
电影院那时也放过???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13 15:59
第二行有错别字,是党部,非“常部”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13 16:15
谢楼上几位好同学!

to 楠顾即梵:所提及的小巷就是民井巷吧,巷内有古井一口,
                   属金氏,故小巷老人一直都叫金井巷,井现还存。
                   出小西门,就是利济桥,因小西门也称“利济门”,故得其名。
                   与你一样小时偶也都叫“荔枝桥”,现桥为80年代重建,原为石拱桥。

to 龙头 :谢认真阅读。笔误就去修正。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16:36
那就是这条巷啦,小时候看电影,荔枝桥这边进,直接曹氏大院穿过,就到电影院门口啦,
不用拐弯向下,县招待所对面出,再向上往电影院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16:38
拐弯处是有口井,小巷石子路,真是岁月如梭呀,大家都老了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16:46
爸爸更老了,爷爷么早88了,老家也拆成中心集贸市场了,火力电厂也给开发了,小巷没走过了,曹氏大院也拆了,电影也没看过了,白糖冰棍没吃过了,鞭炮也越放越大了,究竟是咋了,
人怀念过去好吗?
作者: 饭特稀    时间: 2007-10-13 13:14
文献
作者: gogo    时间: 2007-10-14 10:59
偶小时候,民井巷口的左边是理发店,理发店的隔壁是一家小杂货店--卖蚊香蒲扇,前店后屋的那种。再隔壁才是百货店。马路对面通往财神殿和一小的路还要靠右边,基本上对着饮食店。

[ 本帖最后由 gogo 于 2007-10-14 11:12 编辑 ]
作者: gogo    时间: 2007-10-14 11:03
偶想念每天早上在巷口摆的糖糕,很贵,只能买薄薄的一片,中间的砂糖一点一点的溶化开来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10-14 12:26
原帖由 gogo 于 2007-10-14 11:03 发表
偶想念每天早上在巷口摆的糖糕,很贵,只能买薄薄的一片,中间的砂糖一点一点的溶化开来

偶还是喜欢巷口卖的阳糕,糖糕太甜!
作者: 拂墙花影    时间: 2007-10-16 01:29
杭城有条"后市街"...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10-16 09:04
后市街在河坊街那里。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4-16 12:56

作者: ascom    时间: 2009-4-16 14:13
楼上是掘墓人
作者: 乱了江湖    时间: 2009-5-12 10:10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9-6 15:18 发表
to 带三个表 : 一些儿时的记忆而已。并非史料。

to zhaopan :想不到现在后司街网站已成为了天台人的精神家园。

to 不惑大师: 所提及的“城关镇驻地”是在70年代的事了,70年代前是县银行的宿舍。
            ...


个人意见,应该叫“笃糖”,也就是笃竹杠的笃,呵呵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5-12 11:10
笃字用的好!哈哈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9-5-14 21:53
又有人问为啥叫后司街
顶上来给人家看看
作者: 华顶看云    时间: 2009-6-1 14:58
回忆起后司街饮食店里的烧饼、油条、豆浆,还是叫人流口水。现在无论在哪都吃不出那种味。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8-21 18:12

作者: 白扁豆汤    时间: 2010-8-30 19:17
原来是这样的哈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9-8 17:59
白鹤居多???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