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我的天台观----池田大作 [打印本页]

作者: 飘渺孤鸿    时间: 2007-8-24 19:42
标题: 我的天台观----池田大作
[attach]26112[/attach]这两天在特价书店转了转 见它仅需5元就买了下来 日本人对智者大师的评价真是相当的高啊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宗教与世界丛书”之一,是著名学者、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与两位青年佛学家的对话录。天台(智[岂页])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巨人,他立足于中国古来诸多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交汇处,使中国佛教形成一个能动的体系,使佛教作为一个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完成。在本书中,池田先生对这位思想巨人的生平与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位大师的思想,同时,池田先生深刻的洞见、尖锐的观点和高远的视野也让人佩服。
理性和爱心不但不违背真宗教的精神,而且有助于造成宽容和开放的心态,从而有助于社会生活的安宁和精神生活的提高。
本书的作者从理性和爱心这两个角度介绍了自己的出身、出家前后、与南岳慧思的相遇、在大苏山七年的经历以及作者在瓦官寺时期的活动,内容详细且富有哲理,追求学术性、客观性和包容性,必将给读者带来不少启迪。

【目录信息】中文版序言
序言
序章 天台智应有的位置
关于天台研究
基本资料及其背景
名字和大师称号的意义
一 出身
出生及其时代
生活环境和家族
幼少年时期的面貌
二 出家前后
出家的动机
绚烂的佛教界
关于受戒
注目于法华经
三 与南岳慧思的相遇
师徒的宿缘
慧文-慧思-智(岂页)
立足于末法思想的慧思
南岳慧思的著述
四 大苏山的七年
在导师指导下钻研
大苏开悟
代师讲法
师徒别离
五 赴南都建康
建康的状况
天台以前的中国佛教
当时的佛教界
入京的第一步
六 瓦官寺时期的活动
瓦官寺
公场讲说法华经
讲说《大智度论》、《次第禅门》
隐居天台山的动机与背景
七 天台山时期
深山幽谷的天台山
华顶峰的头陀证据
南岳大师之死
下天台山
参考文献
译后小记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8-25 11:22
介绍智者大师天台宗的经典之作。

池田大作总是能将很深奥的东西,讲得极为明了。

这套丛书中池田大作的《我的佛教观》和《续我的佛教观》也同样精彩。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7-8-25 13:42
爱好天台文化的人士应该人手一册。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8-25 14:03
池田在某个方面上来讲,有点像日本 的南怀瑾……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8-25 18:50
看过了,采取几个朋友对话的方式,口叙记录,确实比较简洁明了,不错的。
闲云所说的系列也不错,我都收了。
作者: 华顶归云    时间: 2007-8-28 09:08
就是四川人民比较不讲究,用的纸张0太节约了
作者: 大麦黄黄    时间: 2007-9-1 22:49
我上半年的时候在
曙光路和保淑路交叉口,靠东面的曙光路上的一家打折书店里看到过
可惜没文化,看不懂,翻了翻就放回去了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9-2 09:12
to 大麦黄黄 :此书还是浅显易懂的。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2 17:09
哈哈
大麦还是算是比较有追求的年轻人!
作者: 大麦黄黄    时间: 2007-9-2 19:52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2 20:38
可惜这个日本人,在说他自己的所谓天台佛学,梦呓一般。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2 21:12
这个死大蒜
别老打击人家么
偶刚刚下了决心准备什么时候买来看看
哎!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2 22:18
切,你怎么不看看 张风雷,董平,朱封鳌等解说呢?或者直接看原著呢?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2 22:24
不过,这些所谓大作所探究的,抵不上<得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开篇的前四句.

迄今为止人们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
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标准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
他们头脑的产物不受他们支配。
他们这些创造者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9-2 22:27 编辑 ]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3 09:03
池田大作并没有说要做深入的天台宗教义研究,他的书,也仅仅是从表面或者史学角度去剖析和分析天台大师的一些事迹。
你说的那些人,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佛教经典和哲学思想,我想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我看池田大作,就是对天台宗及大师有个初步的了解,或者了解一下天台宗在内在外的一些实际社会影响,发展演变过程等。如果要读朱先生等人的文章,我想,我们这些人还是内力不足,不太好消化吸收的,也不是非哲学爱好者所轻易能接受的。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3 10:21
应该说,史与义理结合。
在梳理史方面,尤其系传,朱较详细。但纵论,还是方立天深刻。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3 10:22
上次没找到那本《注释》,下次再网上一本。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3 16:11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7-9-2 22:18 发表
切,你怎么不看看 张风雷,董平,朱封鳌等解说呢?或者直接看原著呢?


董平?
莫非就是杭州的那位?
桐柏宫道长之子?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3 16:45
好像是有一个道长之子,在杭州的,天台人。
不知道是哪个,忘记了,老早看过文章。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3 20:29

有幸跟这位才子一起喝过茶的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