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古刹散记——护国寺 [打印本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7-28 09:48
标题: 天台古刹散记——护国寺
              天台古刹散记——护国寺



   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位老先生戴着金丝眼镜,脖子上挎着一架在当时还为许多人未曾见过的照相机,来到天台桃源附近的护国寺,拍摄下了一幅珍贵而令人神往的《护国寺双塔》,画面虽然不是很清晰,但两座方形六层砖塔迎风而立,淡定从容。冬季的山坡和田野显得有些苍凉,一位身着长袍的僧人悠然自得地站在小径上,周围的树木也都伸展着光秃秃的躯干……
    如今的护国寺,早已是一片庄稼,绿油油的麦苗和金灿灿的油菜花,鲜艳而充满活力。当地的村民以骄傲的口气说:护国寺比国清寺要早。可翻翻史志,护国寺显然建寺时间要晚于国清寺。《天台山志》记载:“护国寺,在天台倒西北三十里,旧名般若。周显德四年(958)年建,僧德韶第九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今额,后钱太师乞为香灯院,加广恩护国寺。旧有宋中书平章、钱惟演撰护国寺碑铭,今亡。”
    至于护国寺的双塔,史志中都有记载,是佛教法眼宗德韶大师建寺时建造的,并在塔内安放了三颗舍利子。当地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见过双塔,他们称之为“鑫”(音),说它座落于寺前。“文革”时,村里人要建造大会堂,于是将塔拆掉,塔砖搬到村中用于建造这座政治色彩最浓的建筑。我们无需用当今的眼光,来抨击当时人们的狂热与愚昧。不知拆塔时,有没有人见到在塔中沉放了千年之余的舍利子,当时的村里人只记得塔基下散落着许多唐开元年间的铜钱。
    寺址的北面是三座耸立的山峰,翠树葱郁,山峰上隐现有一条白练般的流水挂在崖上,寺址上是一块块很方整的用石砌成的梯地,依次向南而下,或许这就是原寺的殿基、院基、或是堂基。解放初期,护国寺也是香火渐稀,许多殿基早已开垦。僧人也在土改时脱衣还俗了。
    眼前这片嫩黄和翠绿相间的充满生机的庄稼,将有着千年历史的护国寺的那份沧桑与古老掩去了。微风吹来,饱含着浓郁的草汁花香,水沟里的水流淌得清脆而欢快。如果告诉你,这里曾经是一座晨钟暮鼓的古寺,真是令人恍然如梦的感觉。打开史志,护国寺除它的缔造者德韶大师外,再也没有出过高僧一类的人物,在中国的佛教史上也没留下什么惊人的痕迹,查查古代留下的天台山的诗词,只有宋代曾为护国寺写过碑铭的钱惟演写了一首《护国寺》诗。虽然明代的徐霞客、阮鄂、王士性;清代的潘耒、杨葆光等史地学家、文学家也曾到过护国寺,但在他们的文章里并没有花什么笔墨对护国寺描述一番。清代一位天台的文人齐周华在他那篇文采飞扬的《台岳天台山游记》中,也只是对护国寺平乏苍白地写了几笔:“入护国寺,内有阮鄂游记,石勒诗文,清朗可读,又有唐碑纪实塔放光事,嵌殿壁。出寺,前有塔,有石碑,字被风日所蚀。”
    护国寺最大的功绩,就是向世人揭开了一个传说的面纱——刘阮遇仙的发生地。宋元祜年间的一天上午,一位操着福建口音的书生模样的人,撩起衫摆迈入了护国寺的山门。他就是新上任的天台知县郑至道。郑知县在处理毕公事之余,揣着“刘阮遇仙的桃源到底在那里?”的疑问到乡间寻访。寺内一位名叫“介丰”的僧人将他迎入客堂,并叙述“桃源就在本寺东北二里,那里有一条钭行山谷,陷于榛莽间,人迹罕及。景祜年间,先师明照大师曾去采药,见金桥跨水,光彩眩目,有两位女子,戏于水上,如刘阮所见一般……”未等述毕。郑知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忙命介丰带路去那山谷,果然有“双女峰”、“鸣玉涧”、“会仙石”、“金桥潭”,还有双女送别的“惆怅溪”。刘阮遇仙的传说,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山水间,得到最为具体最为生动的演绎。
    转年阳春三月,桃花怒放,护国寺派寺僧一路小跑,赶到县衙禀报。郑知县领着一群文人好友徜徉桃源题诗行歌,使刘阮桃源遇仙这一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的发生地,从此名噪于天下。回到衙门,激动不已的知县大人,点上蜡烛,铺上纸墨,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流传到今的《刘阮洞记》。夜已四更,郑知县还是睡意全无,索性又写下一首《桃源》诗。……
    在寺址的地头埂尾,时不时地见到那厚厚的的青砖和残缺的瓦片。在庄稼的围拥中也有几堵残墙、几间小屋。小屋紧团着门,廊下堆着些柴草,后墙爬满了青藤,一看就知道这肯定不是护国寺留下的建筑,而是在废墟上用坍塌的砖石重新垒砌的临时屋。在麦地深处我看见一平方米大的方井,这就是寺院内的水井。热情的村民不停地给我介绍原先的寺境,寺前有一口塘,人称“龙珠塘”,或许就是寺院的放生池,现已改造为小水库;寺门外原有两株大樟树,躯干有豆腐的桶那么粗,而今也难见踪影;早些年,这里还有一座路廊,路廊前的古驿道通往白鹤殿……。

    地沟里的水叮叮咚咚地流淌,沟上铺着的石板有些字迹,仔细辨认竟然是护国寺的珍物,上面的小字是“……护国寺本名,……至今勒载碑铭其……起修成立望乃护国万一其幸也……千载如新心垂不朽”等字样。这块极具文物价值的古碑,也只能给人们充当桥板之用了。
    如今,桃源依旧,惆怅溪依旧,双女峰依旧,而为它们揭开面纱的护国寺却尘飞烟灭。面对这满目庄稼的寺址,脑子里只有“沧桑无语”一词。当年德韶大师在这儿建寺时,是否想过千年以后这里又是一片坦荡的沉默吗?那位名叫“介丰”的寺僧在忙着向世人揭开桃源遇仙这一传说时,是否想过他所在的护国寺竟然留给世人留下一段酸涩而无奈的传说呢?当今天的人们在畅游桃源时,是否想过要去护国寺的遗址去凭吊一番呢?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7-9-14 21:22 编辑 ]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7-28 12:14
都米有听说过

惭愧!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7-28 12:16
去过两三次桃源,竟然不知有护国寺……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7-28 13:33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7-7-28 12:14 发表
都米有听说过

惭愧!

是你们白鹤的,都没听说过啊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7-28 13:38
护国寺当时挺红的!可惜啊!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7-28 13:40
偶藏有一本手抄本诗集,里面好象就有介绍护国寺的,有空去找找.
作者: 蓝色柴爿花    时间: 2007-7-28 16:56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7-7-28 12:14 发表
都米有听说过

惭愧!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里不是有提到的啊!
你还在我的图解徐霞客游记跟过水贴!
!!!!!!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7-30 08:28
遗迹都将不复存在,更谈不上重访了,遗憾多多,感慨多多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7-30 08:31
天台多少寺院都只有遗址了!

修禅寺、慧明寺、大同寺、天封寺。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7-30 08:33
全国皆如此,北方如终南山,亦是废墟一片片,连西安,都被贾平凹称之为“废都”。
过去的已经慢慢不复存在,即便恢复,也没了以往的神采,最多只是旅游开发的工具罢了。
作者: 白小生    时间: 2007-7-30 08:43
破了就破了,没什么值得可惜。
可惜得是悼古时,错过了今天。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7-7-31 16:14
天台的寺院都是很好听的名字啊

国情万年,高明护国。
组合起来多么有意思的。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7-7-31 16:15
我们的治路村,合并了几个其他的几个小村,现在新的村名就是护国寺村。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7-31 18:33
原帖由 水龙头 于 2007-7-31 16:15 发表
我们的治路村,合并了几个其他的几个小村,现在新的村名就是护国寺村。

古刹没有了,只有套用它的名字来命名村子,也算是一种无奈的慰籍。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7-31 18:46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8-1 08:40
治路村领导还是蛮有头脑的,至少我觉得,哈哈。
不错,文化牌打得不错,治路名字平平,护国寺名头很响,有利于向外推广,招商引资,哈哈。
作者: 不戒    时间: 2007-8-1 08:57
小时候听老一辈讲过,天宫除了护国寺,当年香火旺盛的还有天宫寺,毁于一场大火。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7-8-1 12:28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7-7-31 18:33 发表

古刹没有了,只有套用它的名字来命名村子,也算是一种无奈的慰籍。


村里老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个附近曾经存在过这么一个寺院,下次有空回去问问看
作者: cmhuai    时间: 2007-8-2 21:05
越来越觉得自己对家乡是既陌生又熟悉,
看来是了解的不够啊,以后要多多关注和了解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8-4 10:14
原帖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7-30 08:31 发表
天台多少寺院都只有遗址了!

修禅寺、慧明寺、大同寺、天封寺。

大同寺还有遗迹在的,就在目前的大同办事处旁。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8-14 10:58
受寂然此文的引诱,上午寻访了护国寺。

护国寺映象:

双塔为五层的实心塔,现只存塔基于丛草之中。

[attach]25246[/attach]

拆除的双塔的砖用来建造的大会堂(于上宝相村)

[attach]25247[/attach]

龙珠塘

[attach]25248[/attach]

当年和尚的洗菜塘。
[attach]25249[/attach]

古井。

[attach]25250[/attach]

捣臼

[attach]25251[/attach]

残碑(禅师的牌位)

[attach]2525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8-14 11:18 编辑 ]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8-14 11:03
护国寺遗址:

[attach]25254[/attach]
[attach]25255[/attach]
[attach]25256[/attach]
[attach]25257[/attach]
[attach]25258[/attach]
[attach]25259[/attach]
作者: 华顶归云    时间: 2007-8-14 13:50
龙珠潭可能有误,我记得是甚为幽深的一个大潭,中有一葱茏土岛,上有两课大松树。所谓龙珠,指的就是这个小岛。除非宝相人特别会破坏,给填成这样了。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8-14 16:30
to 华顶归云:地点估计没有误,当地农民十分肯定。

                   只不过现已改建成一个水库了。

                   也就没有了你所描述的那番旧景了。
作者: 街上的游魂    时间: 2007-8-17 15:10
保相过一座山好像有个叫  ‘弘国寺’的,听上一两代人说,是天台三大寺,寺院占地面积和管辖范围也是天台最大的,香火在当时也是最旺的。是不是和楼主所诉的 护国寺是同一寺院?

可上一代人带过我去那个遗址好像不是同一地方,‘弘国寺’现在只剩个放生池还在,那个龙珠塘也还在,但和楼主所诉的地方不同,那塘很大的,塘中间有有高出的土墩,长了几棵松树,大家称之为龙珠,龙珠塘由此而得其名,现在是人家包去养鱼了
龙珠塘距放生池不到2市里的路`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8-17 20:18
原帖由 街上的游魂 于 2007-8-17 15:10 发表
保相过一座山好像有个叫  ‘弘国寺’的,听上一两代人说,是天台三大寺,寺院占地面积和管辖范围也是天台最大的,香火在当时也是最旺的。是不是和楼主所诉的 护国寺是同一寺院?

可上一代人带过我去那个遗址 ...

“护国寺”,“弘国寺”是口误吧,那一带只有一个护国寺,没有弘国寺。
作者: 街上的游魂    时间: 2007-8-17 22:28
我想也是口误,不过那遗址跟闲云老师发的不一样,不在同一地方,相差大概有3到4里路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8-20 08:41
护国寺,当时的面积是非常大的,不输于国清寺,因此也有可能属于附属建筑之类。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8-20 10:48
华顶归云所提到的"龙珠潭"估计不是护国寺原山门前那口"龙珠塘",此塘距原山门70来米,

街上的游魂所讲的"龙珠塘"与华顶归云所描述的"龙珠潭"基本相同,看来指的是同一口塘或潭.

大概是同名所至误解,因为从距离上看,显然指的是二口不同的塘.

其它街民如有了解,请教了.
作者: 街上的游魂    时间: 2007-8-22 06:44
龙珠塘,往北通往普岗山有条长岭名护国寺岭,踩山时,听祖辈们说起过,此岭往东那一大片都是护国寺的建筑,岭脚边上是寺院的果园,往下是菜园,当时香客住的客房就坐落在东边,洗菜的那口井现在还在,据说那的水永不会干涸`~
  我只是听祖辈们说起,没有确切的依据。倘若祖辈们说和闲云说的是真的,那可见护国寺面积之大
作者: 华顶归云    时间: 2007-8-22 16:41
养鱼了,还好,填了就罪过了。
记得龙珠潭的塘沿里壁是很阴森的,草木繁茂;也许因为潭水较深,所以水面浮草不多。希望它还好好的,松树也还在。
仔细回忆,闲云老师照的那水塘似乎前年见过,填得半不拉了,放生池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和洗菜塘一起,应该有三片水面了。
护国寺本来是五代吴越国钱氏建的,宋时,更成为台临钱氏的家寺。著名的钱景臻公的墓就在寺后,还有临海、黄岩甚至温州的很多钱氏官宦都葬那里。
史载:忠懿王积功累仁,好善乐施。尤笃信奉佛,多建名刹,而天邑护国为最.....拜德昭为国师居住焉。四山拱秀,环抱如带,又虑龙气袒脊,盛衰无常,因建造五塔以镇之,更设四井以奠安......可见,当时护国寺有五塔四井,国师居焉,以此规格想象,规模都是很可观的。后来屡遭火灾、盗贼破坏和乡邻侵占,逐渐破敝。到文革前,还有古塔大殿翁仲墓道和石龟负碑等等。.......
作者: 偏门神    时间: 2007-8-22 20:06
前几日,去了一趟保华寺遗址,据说从农民的猪圈里头还能找到老和尚们的塔铭,可惜我是个贪图享乐的人,也就少了这份兴致。
作者: 天台霞    时间: 2007-9-27 15:00
好文章,顶起来.配合10月3日的桃源活动.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08-4-5 23:30
[attach]47267[/attach]


护国寺老照片~


标题:护国寺前双塔
即楼主文中提到的那张照片!

[ 本帖最后由 王老吉 于 2008-4-5 23:31 编辑 ]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4-6 11:58
谢谢楼上的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8-4-6 20:24
谢谢老吉友寻到这样珍贵的《护国寺双塔》照片。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4-6 20:34
非常珍贵的照片
作者: likely_qh    时间: 2008-4-7 09:28
护国寺双塔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8-4-7 09:58
比偶想象的有气势。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08-4-9 03:26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8-4-6 20:24 发表
谢谢老吉友寻到这样珍贵的《护国寺双塔》照片。



谢谢楼主美文~
作者: 小马    时间: 2008-5-26 15:40
标题: 曾经的辉煌
原帖由 寂然 于 2007-7-28 09:48 发表
              天台古刹散记——护国寺



   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位老先生戴着金丝眼镜,脖子上挎着一架在当时还为许多人未曾见过的照相机,来到天台桃源附近的护国寺,拍摄下了一幅珍贵而令人神往的《护 ...

        我曾经实地去找过护国寺旧址,还在原塔址找到过几块塔砖带回来.顺路去了桃源溪,留下了平生得意之作:
春绿千山人未晓    桃红万载香有源.(门联)
为遣尘俗事  因入桃源溪
双女曾有召  众生莫相讥
飞鸟勤指引  欢歌间清啼
平平三四处  折折六七里
潭清鱼弄影  瀑远银镶璧
万仞峰竞险  百曲径尤岐
身附石外苔  露湿胸前衣
手攀蟾宫桂  足踏青云梯     
.......忘了
(五言排律)   

[ 本帖最后由 小马 于 2008-5-26 15:52 编辑 ]
作者: 顺其自然    时间: 2008-5-26 15:52
我也没去过
作者: 阳光明媚    时间: 2008-10-26 01:04
标题: 以后连那个断墙也看不到了
今天去了桃源,说起了“护国太平,万年国清”,顺便去看了一下。
到了之后才知道去年因为改田,那些断墙也全被拆掉了,估计要平整了,估计明年去的时候会什么都找不到了,现在在那平整的地上还有一棵比较打的水杉。几年前跟陆老师去的时候,老房子前还有一棵“luan”之类的树,现在也没有了。附近还在建立养猪场。
作者: 桑吉嘉    时间: 2008-10-26 07: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氓    时间: 2008-10-26 16:07
原帖由 小马 于 2008-5-26 15:40 发表

        我曾经实地去找过护国寺旧址,还在原塔址找到过几块塔砖带回来.顺路去了桃源溪,留下了平生得意之作:
春绿千山人未晓    桃红万载香有源.(门联)
为遣尘俗事  因入桃源溪
双女曾有召  众生莫相讥
飞鸟勤指 ...

所谓得意之作也不过如此!呵呵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08-10-26 22:27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天台人,天台的很多地方偶都冇去过.
作者: xjq500    时间: 2008-11-2 12:52
标题: 我知道护国寺在哪
它被复垦了:)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