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道场心痛,性本如泥 [打印本页]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4-4-9 21:01
标题: 道场心痛,性本如泥
胡明刚
道场心痛,性本如泥
——余跃华诗集《道场》和《泥》简评
01
读过跃华的诗集《道场》与《泥》,我归纳出两句:“道场心痛”如“烦恼菩提”,“性本如泥”如“泥涂曳尾”。他和他的诗走的是吃苦悟苦、苦中得乐的路途。
余跃华已出的四本诗集,都有他以诗提纯纷繁生活于澄明的境界。而这两本新出的诗集更添凝重和沧桑。他的诗里有熟稔的谣曲,哼唱着对家山风貌田园农作和对生活的礼赞和全新的觉知,有对自然和人生的禅悟与哲思,也有对生活描摹的情趣。总体来说,跃华的诗延续了以前的语言与风格,更深刻地揭示人世的奥秘,更多的对事物独特的思考和观照,像雾河云山,缥缈中或舒展迂曲或偶露峥嵘。
如果说,《天籁》是一贯仰视的“高远”,遥望瀑布天上来,一峰秀出长天外,那么《灵泉》为平视的“平远”,看得出整挂瀑布及山崖,树木,花草,《道场》则是俯瞰式的“深远”,居高临下,鼓翼空中,不但看到瀑布源头,还看清山背后的风光,是谓透过现象看出本质,而《泥》则折返回归,虽见山见水,已不再是原来的山水的。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4-4-9 21:03
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4-4-9 23:01 编辑
03
诚如福田居士说,余跃华“从庸常的事物深处提炼出一种关于世界本质的隐喻”,这些隐喻反照于诗人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人世本是修行之所,在这道场与任何事物都发生关联,即便遁迹山林也无法摆脱其羁绊。诗人在《关系》的蛛网里挣扎并顿悟。“谁和谁没关系/谁和谁有关系”,“和尚说,我三年了不出庙门/可我和你还是有些关系”,“我想和尚心知肚明/只有我仍蒙在鼓里”。这些关系可真是说不明道不白的。《金刚经》云: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禅意在“关系”中凸显了出来。
他写生活的《出乎预料》:自来水柏油路别墅出乎意料/有线电视手机电脑出乎预料/富康奥迪经济师总工出乎预料/车祸早逝赌灾出乎预料/三十岁的瘾君子和夭折出乎预料/姘居离婚单亲幼儿出乎预料,一样的好,也写更多的《一下子》:一下子辞职的总统/一下子睡着的首相/一下子翻沉的渡轮/一下子坠毁的班机/一下子的沙尘暴/一下子的泥浆雨,还写了《一连串》:一连串墨筒滚动/一连串的折叠和切割......//一连串黑亮的葡萄/一连串紫红的毒品,还有更多的《差不多》和《差不多的差不多》……
04
跃华把生活切成一个个横断面,重新排列组合,独特地呈现:厦门开往杭州的火车上/不太老的这位妇女/一点都不吝惜嘴里的唾沫/呵斥坐不安稳的小伙/你再不安生,我就要打你了…….//小伙子他三十来岁/一点也不生气/……原来他是老妇人生出来的人//东浦路边/这辆还没有来得及散架的自行车/在七老八十的老汉/屁股下神气活现....../还不给我回家呆着/要不,我就当着大家的面/打你的屁股……(《看见》)。两个有趣的画面,内在的含义留了空白让人深思,这场面司空见惯大家都能看到,余跃华却挖出了内涵和外延。
“在这生意了的世界/干什么都要有点本钱/听说她是用手心里/最后那体温过的两块钱/买通了赶赴’水晶宫’的门票/渡轮还没启动/她已把自己动进水中....../把她送回岸边/刚才被遗弃的三岁小儿/还在吮剩下的糖果……(《生意》)。这白描言简意赅,满是悲凉。
他写夏日工地,民工请竹棚里烧水的大妈往大缸里多加一勺盐巴,好让挥汗如雨的兄弟们更解渴,让城市的大楼更快耸立。还写小商人,“颠上三小时/换了六辆车/也不一定讨得着还在纸上的去年那几万块货款/只看身家千万老总他今日的脸色.....”(《讨口饭吃》)。辛酸无奈,力透纸背。他的很多诗写的是弱势群体对不公平遭遇的无奈。
05
跃华的诗也关注个体和他们的宿命。《开花》一诗中,三年前小东门内那位老太。“从幽深的胡同/走到大街边上来/慢慢地走着,慢慢地看/顺便买点吃的回家/您跟她打招呼叫她阿婆/她不一定能听清什么/却常能得到她那句/半高不低的言语/人老了,要开花了……”。他的《进城》写的是遗体火化:“您很想进城去/不就六十里的路/搓老了手上的茧/念叨了那么些年……//热闹闹的进去/轻悄悄地出来/你真的逛了一回……
“早年,常乘同学/他们两口子那趟班车/一路上,揽客挣钱/能不帮着,拼命吆喝//先是让座,接着把过道上/加座的小板凳/给了新来的乘客/要是还有客人急着上车/也就退出来挤在门边” 于是“只盼着做个好乘客/早一点到站/飞一般下车//最好的客,在云、在天/窗外看得见”(《客》)。这是客旅人生真切的感受,是生命另一个贴切的隐喻。
跃华也写性与灵的痛苦:“还没有谁/不被鲜美于/伶牙俐齿的嘴里//还没有谁/不在肚皮底下/泥一般散落、静息”(《粉碎机》)。也有归宿感的隐喻,如“生于海 死于海//不因朽烂而拆开/就是被海波葬埋”(《海船》)。“血是我饭/我胎儿的营养/我飞翔,我爱鲜人的香/一落脚,立马搭牢/咕噜咚,吸他个饱//多少朵 你的血/你的梅花/不都开在你掌心/这“啪”!——/催魂的巨响!”(《催魂》),没想到,蚊子因吸血而殒命,如此动魄惊心。
06
既然探求了归宿地,那也要回溯出发点。生是欢愉的也是痛苦的。在《贼》这首诗里,则是苦中得乐。“不偷物,偷人/不可能不怀胎/八到十月/珠玉般滚落凡间//偷,偷生/偷偷生来的/偷偷生着的/不可能不/一样地开心,舒爽/一并阅览春秋/贴地翻飞的蝶。”因是偷生的,一切艰难与欢乐齐飞了。《堕》写未生就毁灭,余跃华把这种痛楚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宝贝不过的儿女/鲜香朵朵。笑于甘雨”,“他们十多年前/散落于江北、那座公厕/熟睡的小天使们/陡然!扯离,遗弃”,“拳身曲体,一个个惨白的肉的句号”,这首诗的所指,人人都可意会,但给人心头重重的锤击。
与《堕》中的生命体陨落不同,破碎而痛楚在《纸皮核桃》示现:“拿起两个,用力一捏/起码有一个先碎/自然,这个你先享用/接着再添一个/也会有一个裂开……”好的,看起来硬把软的干掉了,最后呢,最硬的还是被刀背石块和锤子砸碎了,留下的是一个一个的痛,碎了的核桃不同于那些《宝贝》:“从头到脚看/从下往上看/中间看了倒过来看/顺着再看一看/搂着看,掏出来看/翻过去看/转着圈看……”就是从看的视角和过程写痴迷的爱,如不小心打碎了宝贝,这爱也成了温柔的痛!
余跃华从《捉漏》中感悟另一种心痛。捉漏也就是把碎了的瓦拣出来换上好瓦。“屋瓦溜檐,碎裂、侧翻的伤病”,夜雨滴答的堂前,淋漓不止的房间能修好。而朽烂塌陷的椽、桁、歪斜走样的梁,久雨霉变的柱心却要换新,同样是无可奈何的痛啊!
让人感到自在而羡慕的是以痛苦为乐的那块《陨石》。“一颗平凡不过的石子/爱过硬梆梆的石子/小小石子/爱滚到哪里便是哪里”。“爱清凉的石子/滚进清凉的水底”,从火热到冰凉,从满是棱角到浑身光滑,这石子经受的也是饱经磨砺的痛,在它孤独时圆满了。
08
跃华会烧菜做饭,他的许多诗也出自厨房。鱼儿在刀下在锅里抵达生命的归宿,手被刀割破被火烫的痛是真的,自然,厨房也是生命的道场。在《时光》中:“刀从磨石身上/露出白脸/我切菜!嚓嚓嚓!/砧板上的菜头/一个接一个掉了下来....../那么多头掉了下来/我说,这贼!你能/你有才,你手起刀落/从没让谁从头再来”。切菜时感到砧板和刀与菜三者的折磨和痛苦?试想想,当铁被打成刀,菜被刀切断;砧板被刀剁着,用力切菜的主人是否一样的痛苦?当手被刀割破?刀切菜就是痛苦的过程。在这里“菜头”赋予丰富的含义:头颅?开头?头一次?奔头?这个词赋予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火说,木头说/铁说,锅里的水说/米说,粥说,饭说/滚圆了的肚皮说/皮里的油说//肉和肉踢踏歌舞/盐与血东奔西突/油说 我说过不久/骨与油太极往复//油说,就要着火了/彤红的木头怎奈他何”(《说》)。火烧木头,木头噼噼啪啪的爆裂;火烧铁锅,锅嘶嘶冒气。锅煮骨头粥,粥在翻滚,骨和肉翻滚。油和盐在消溶,粥在肚皮里消化,变成油,油变成了新的骨和肉,还是肚皮包裹着,最后还是变成泥土。谁都纠缠一起,摆脱不了干系。这就是宿命。一个无法摆脱的食物链,一个难以逾越的环,一个无解探究的结局。
《厨》也异曲同工:“说只说我/即便滚进这只锅底/还是会像相爱经年的情侣/回到土上,相濡以沫/来到这锅大杂烩旁/拣肉挑肺/吃五香的心肝/千百代的滋味//分明记得前世的山水/是我尘灰飘散的所在/还要逐香而回/来这滚沸着的大杂烩旁/品尝来世的盐粒与骨髓。”由此发散开来,这世界不就是一锅炖着的大杂烩么?当我在王府井吃麻辣烫时,看到锅里翻滚的肉块和下水不禁想起我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诺阿诺阿》的高更,在塔希提岛吃马铃薯时也这样想吧?一切只能在反复咀嚼中回味:“咯,吱,咯——吱——”
生活是道场,我初以为《道场》中的《三鲜汤》,我错以为是一首烹饪的诗,其实是灵魂的斋醮。“诗是味精,可有可无/而盐、谁也少它不得……/把可爱的氯化钠饱满/社会民生,祖国的饭碗”“唉,三年了,盐得实惠/没能多得”,“只为提纯这一小袋味之素--/诗呵,你真该鲜美祖国/你粗茶淡饭的舌头”。
09
在《埋》里,跃华写道:“百万力气/把金子从泥里/逐颗淘洗/再添千万人力/设计、铸造、雕刻/反复打磨/这精美的宝器/可这无价的东西/神不知鬼不觉/回了泥的肚皮。”其实,好诗也是泥。烧得了瓷,淘得出金,可以打造精美的宝器,诗如一切的生命体,最终回到泥里。诚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回归自然是美好的宿命,道场也消融其中了。
诗有生命,它的生成和消逝是甜蜜的痛苦,而所有痛苦和孤独是为更多的安宁和喜悦,诗因痛苦而涅槃。在《道场》中,我最欣赏的是《痛》:我痛即人痛/人痛佛就痛/举世求妙手/佛痛世皆痛!《红楼梦》也有四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通读《道场》和《泥》,谁能解开诗中的诸般滋味呢?
在日常生活和诗的道场,余跃华已进入漫长的苦禅季,他必经千难万险,并在寒山中得到更多的慰藉。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4-4-9 21:03
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4-4-9 21:08 编辑
因为含有不良信息。第二节发不上来。我重新自我过滤一下,看能不能发上来。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4-4-9 21:04
02
“道场”和“泥”的含义,可值得深究,更富禅意,有个我的觉醒和对生命的反思。
“道场”有多种解释:一是拜神礼佛的场所,如寺庙道观,一是礼拜的仪式。天台山佛陇真觉寺有照壁:即是灵山。灵山者,即灵鹫峰——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佛陇是智者大师讲经说法道场,是谓“东土灵山”。又有一说,道场即心,心即是佛。孙悟空乃一心猿,在斜月三星(心)洞,跟菩提祖师学道,收不住本心而七十二变。观音道场普陀山又有心字石。心地明净、悲悯慈哀,则可作佛。如此读来,跃华的《道场》乃苦心之作,而《泥》则探求宿命之途。泥土大地承载万物众生,是生命的出发和回归点。泥,黝黑朴实,这沃土虽不起眼,却是宇宙的本真,涵养了万物的性灵。
既然心为“道场”,余跃华别出心裁,以一只满是伤痕的手呈现之,手心相连。我手写我心,皆是灵性《道场》:“掌心的同一个地方/第一次划开的口子/流了那么多委屈的血/再次划开的口子/真的,不好意思多流几滴/我知道的,要是有第三次/它再也不流半滴/这有多好/伤疤上的伤疤/快快叠加,结痂的口子/偷偷地愈合/这双麻木的手/多好的我的手/原来你是这样一只禅”。满是伤痕的手,是辛勤劳作的手,每个流血的伤口,牵扯内心的痛。十指连心,明心见性。劳作的是手,修行的是心。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4-4-9 21:06
手痛连带心痛。且看双手辛勤劳作挣钱,收来的却是?币,为不再让?币贻害,亲手撕碎,撕碎?币时,也牵扯内心的痛。因有心生悲悯,手便毅然决然无悔。“刚才我轻松地撕开/一张??币。壹佰元的/一分为二,二而四/接着肯定是三十二张碎片/落回到尘土中去//……/可从多年前的第一张拾元/与心头第一滴心疼的血开始/叫我狠了心接二连三撕你/只因你假的面目。”(《钞票》)。撕开?币时的裂痕和嗤啦嗤啦的响声,把这假象毁灭了,心手因痛苦后怡然畅快起来,这首诗是痛并快乐着的明证!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4-4-9 21:07
终于弄上来了 ?币 的? 是 假 字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4-4-11 17:20
口语化的诗不容易写啊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