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忠节齐公祠的由来 [打印本页]
作者: 度予亭 时间: 2013-5-20 11:28
标题: 忠节齐公祠的由来
齐见里撰 201 3年4月
忠节齐公祠又称齐忠节公祠,简称忠节祠。坐落天台县城关民主路1 1 6号(原城隍庙前东首,坐东朝西)。该祠创建于公元1 5 19年(明正德己卯年),初创者为天台齐氏八世祖立斋公。距今已有494年历史。
忠节公祠由来于天台齐氏第七代孙齐汪,生于1391年(明洪武23年)。现天台民主路人氏,幼时聪颖、壮实,青年时身高马大,文才武略。1436年(明正统元年)殿试考取进士,阶奉仪大夫,兵部车驾司主事,曾两次奉命调集南京、四川等地精兵强将平定云南土司思任发部叛乱,战功卓著,升任兵部车驾司郎中。当时云南省督要赠予金银珠宝,公绝拒。后省督请名家画一轴齐汪出征图赠予,后人在清朝完建的忠节祠前鼓吹亭后壁上公开悬挂。
汪公治军严明,“军行有礼,扰民者辄绳以法”。正统十四年四月,奉命视察大同驻军,发现军队腐败,士气不振,报经朝廷,明英宗旨谕“根治边防”。汪严肃法纪,撤换无能将领,提振军队士气,使大同驻军面貌焕然一新。
同年七月,北方互刺(音辣)部外侵,情况万分紧急,英宗听任太监王振之言(明朝多代信任太监,这是个弊端)亲率50万大军(一说仅三十万)赴大同边境阻敌,按说兵部尚书、侍郎等应该指挥大军,可英宗唯听不懂军事,好大喜功的坏太监导引,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指挥下遭遇突袭和伏击,遭至全军覆灭。齐汪等文武大臣挺身护驾,迎来惨痛杀戮。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有人劝齐汪快走,汪说:“我只说护驾而先,没听说先皇上而回。”终于“重创三箭不离君,当时血溅天衣暗,抵死一刀犹骂掳,身后魂随时衙回。”时年四十五岁。
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历史上的“土木之变”。因为地点在山西大同怀柔县郊区土木堡而得名,此战包括齐汪在内的11名武官、46名文官、一名太监为国捐躯,英宗皇被俘,互刺首领乜(音:茂)先押着英宗至各边关强行敲诈,还押着英宗领军包围北京,又造就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新任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急调兵力部署守城,乜先损兵折将败退。“土木之变”十四年后放回英宗,复皇位。
英宗驾崩后,其子朱见深登基,是为宪宗。为表彰“土木堡之变”中英勇牺牲的大臣们,谕在土木堡建“显忠祠”,齐汪追封为“忠节”,以示纪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公元1519年(明武宗十四年),天台齐氏第八代祖公立斋公(恩)开始筹建天台“忠节齐公祠”。当时仅建了食堂(即目前的中堂,又称二曹)。到1570年第十代祖公望霞公(琼),玉霄公(琮)等改建外门(俗称一曹)。当时县令亲自挂匾“忠节齐公祠”,这才声名远扬。清廷颁旨:“奉旨防护”,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宗祠(同时列为“奉旨防护”的还有齐汪在白鹤山头戴的坟茔,当地称为“郎中坟”),以及清道光期间历时三年完成的鼓吹亭。1570年(清乾隆十五年),齐氏第十五代祖公之俊(字跨千)奉旨独资修建后三曹(忠义堂)和祠左小四合院的大部。十八代和十九代全面整修,廿一代和廿二代完成小四合院西首的两小间。至此总算完成忠节公祠所有建筑。从始建起,齐氏族人出资续建四次,其间十二世孙齐召南堂兄齐周华所书“忠”、“节”两个劈擘大字,经鼓吹亭会后裔孙刻石镶于中堂后壁,至今仍完好无损。
解放前开始,祠堂由城关一小(天台小学)辟为小学,有所改变。2009年小学搬迁,由县政府办主持,召开有关方面座谈,决定管辖权归还齐氏文化研究会,负责使用维修等。研究会同志热情高涨,纷纷捐资修缮,现一曹、二曹已基本修理复原。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3-5-20 12:05
如果有照片就更好了!
作者: 桃源 时间: 2013-5-20 16:23
我觉得天台山文化,除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更应该是天台人的文化,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天台山文化才更显得有血有肉,情深而意长! 这或许就是宗谱文化的魅力所在。
谢谢楼主让我们长见识了!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5-20 16:56
今天建造 明天拆建 后天保护 大后天呢?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3-5-20 17:04
齐汪算是天台历史上正经大人物,可惜时间太早,反不如齐大人出名
作者: 哈哈笑 时间: 2013-5-20 17:23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3-5-20 18:09
俺们乡下人,不知道民主路在哪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5-20 19:47
一个人旅行 发表于 2013-5-20 18:09
俺们乡下人,不知道民主路在哪
什么话都可以说的那条街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3-5-20 20:44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5-20 19:47
什么话都可以说的那条街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