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的重担 [打印本页]

作者: salife    时间: 2012-7-16 15:38
标题: 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的重担
日前,央视《新闻周刊》栏目将视角深入了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无独有偶,最新一期《南都周刊》亦对此作了深入报道。失独家庭的困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而非仅仅几个家庭的遭遇。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着每年将有约7.6万个失独家庭出现。
另据专家的推测,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00万个。不过,对于这个日渐庞大的群体,如果不是悲剧在数量上的递增,他们的声音势必将一直淹没在各色嘈杂声之中。直到近期,一段名为《活着》的中国失独老人调查视频,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点击率。通过对一个个孤独、悲怆和绝望的生命状态的真实展示,才让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对于中年以后丧失独生儿女的人而言,生命已经很难找到继续前行的轨道,挡在他们前方的巨石足以阻断他们对所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借助媒体的披露,失独家庭的境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其中,被提起最多的则数纷纷步入老年的失独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是,一旦家庭中唯一的子女离世,双亲的养老送终问题便扑面而来。在《活着》中,一位年过70的老人指出,自己想要去养老院,但却因为没有子女,而导致院方根本不敢收。对方回复,一旦他有个三长两短,医院没有能力和责任去处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就医上,且不论失独老人经济负担能力不容乐观,光是遇到手术前的家属签字问题,独活的老人便真的犹如时代的弃儿,遭遇无人负责的境地。
更让人忧心的是,养老、医疗以及贫困化等更显得物质化的困境,却远非失独家庭所承受压力的全部。即使失独家庭经济状况很好,可以获得养老和医疗方面服务,但精神上的失落和孤寂,却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像西方社会,伴随子女成年或者婚嫁,父母与其的关系会相对独立;相反,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投入和关爱,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甚至毫不过分地说,有大量的父母将孩子看作自己生命意义的载体。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