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三认识(一)-------认识许尚枢先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四方塘    时间: 2006-2-10 03:46
标题: 天台三认识(一)-------认识许尚枢先生
<FONT size=3>
<P align=center>认识许尚枢先生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align=center>韦彦铎</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许尚枢先生在天中语文组,我任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两人开始认识。他热情,有干劲,彼此关系不错。</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2</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许杰先生回乡,教育局与天中合办欢迎会。那天中午,东道主未作邀请,许先生坦然参加拍照、宴会,谈笑自若。这种超越常人面子观念的胆识、善抓机遇的心算,令人惊奇。城府之深,初露端倪。“为贤者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多年未尝点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公之于世,表示旁观者记忆犹新。</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年,天台广播新设栏目,每周播送一些乡土信息。王振勇(栏目负责人)、陈瑜、陈邦设等先生负责组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年,广播稿编辑成书,即《天台风物》。首发式上接书一看,许先生居然是主编。后来得知,他向王先生要去稿子,在别人文章的什么地方变动几句,署上自己大名,算是合作,又塞进许多自己的篇什。曾问王先生怎么会这样,只道稿子经过他手,印出来就成这个样子。未经会议通过,标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个主要撰稿人,许先生名列第一。出书经费盈亏,概不公开。这个经验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后来合作撰书,都套用类似办法。许多打过交道的人,懒得说穿,他以为得计,屡屡搬用老把式。</FONT></P>
<P><FONT size=3>众手成书,作者署名必分先后,他对做主编、争第一已习惯成自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月,出了一本《教坛星群》(全国首批中、小学部分高级教师名录,民间举措),他接上关系,负责天台部分,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6</FONT>人,每人出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元,毫无疑问位居第一。(按文件排名第十二)他主编的不说,其他合作的,即本来居后亦能超前,不得手求其次。如《国清寺志》,他从撰稿人上升为副主编,又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个副主编中居首,据传搬用了小聪明。巧取虽一时笑话,多少年后谁知道当时的笑话,眼光远大就在这等地方表现出来。</FONT></P>
<P><FONT size=3>他借用到政协文史委,接着又任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后升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一种文史“大腕”的架势出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3</FONT>年,首届天台山文化研究会,我递交两篇论文:《“唐诗之路”商榷——新昌、天台古驿道》和《修禅道场碑铭译注》。《东南文化》发表时,他是首席责任编辑,第一篇不发,道理我懂,与他“扬帆直指石梁”观点矛盾。第二篇,他妄加糟塌后发表,用意是让读者看看,这算什么文章,做法恶劣。原文(见《乡情散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3</FONT>页)和糟塌的样子(见《东南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4</FONT>年第二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0</FONT>页)细心核对一下,真是用心良苦。我去政协办公室查问,他推说不知,在事实面前胆子不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3</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月,首届研究会分发《通信录》,我被除名,个中原因彼此心中明白,他把我看成障碍,必扫除而后快。</FONT></P>
<P><FONT size=3>许先生还要治人。从此,他在权限范围内,不准我与会,不准我发文。权限之外,惯用谗言,借助他人达到同样目的。我不在乎他的惩罚,照常吃饭、喝茶。暗喜官儿不大,如果是皇帝,我辈无遗类矣。有一种迹象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些乡土文章,凡属他圈子的都是天台山文化;圈外的,即使出书也不算天台山文化。何以见得?读一读他的总结和有关的“研究动态”便知。他有一个错误观念,只有他的东西才是正宗的天台山文化。他对上恭维,对下利用,中则按需结交,造就了事业。对我这个不上、不下、不中的人,以惩罚使我服贴,我不服贴;他怕提荒唐往事,我认为做人不可欺诈。抱歉!许先生感到头疼。</FONT></P>
<P><FONT size=3>许先生见不对劲的人出书,一下子心里不舒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6</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月,朱封鳌先生出版《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有个署名“见闻”的人在《台州佛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4</FONT>)搞批判,说这本“小册子”否定国清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其实书还没读懂。以“护法”姿势出现的见闻,申言要为国清寺“正本清源”。见闻就是许先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又策动僧人将“小册子”逐出佛法流通处。整个过程是闹剧,俗家人迷糊出家人。</FONT></P>
<P><FONT size=3>许先生的学术思想,对人严,对已宽。上世纪末,他发现一块岩头,侧影像老太婆,亲自命名“天姥岩”,考证出李白写梦游天姥诗的根据就是这块岩头。闻者骇然,唐朝的李白怎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8</FONT>年发现的岩头?“一石解开千古迷”,千古难解之迷独先生能解。他荣膺“台州市藏书状元”,读书多,一般人不懂他的考证。他在劳动路墙上题诗《九遮山访范增》,稍不合律,以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上列名)衡量,似不够格。</FONT></P>
<P><FONT size=3>许先生看重资料,擅长获取同人的成果。《天台风物》、《天台文史资料》(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册)都成为《天台山旅游文化丛书》的猎物。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年的《天台风物》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的“丛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年来资料越收越多,只有分本才能容纳。完成“丛书”有功劳,应该肯定,而提供资料的大批人被踢开了。厨师炒作佳肴,作料拿人家的。天台山文化包括景观、游记、诗联、宗教、人物、民俗等方面,兼收并蓄是单行本(如《天台风物》),补充分开就成“丛书”。有一种驾轻就熟的办法,那本《天台山诗词曲赋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注附楹联》(非法出版物,出版日期、出版社都假),这回已变成“丛书”里的《天台山诗联选注》。</FONT></P>
<P><FONT size=3>出书有名无利,如何双赢,他运用经济头脑。他狠抓捐资、广告诸环节,白拿人家照片,再加书费收入,相当可观。经手出书,一向不给或少给稿费,《东南文化》的几期“天台山文化专号”,始终不知谁中饱稿费。他与撰稿人关系,类似老板与打工仔关系。他与曹志天先生合作的《天台山民俗风物》,曹一人撰稿,许的《后记》转弯抹角地提示读者是他指导完成这本书的。事先说定曹第一署名、不出资。待书印出,向曹要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700</FONT>元(包括书号、打字、第一署名、添印)。该书印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00</FONT>本,每本定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FONT>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50</FONT>本归主编所有。“丛书”出版了,主编进帐,撰稿的还要掏腰包。</FONT></P>
<P><FONT size=3>他遇到截然不同的反映。当苦心经营、坐定地盘、忘乎所以时,赢得了不明真相者的崇拜、领导的器重。好心的朋友把文化掮客当真正的文化人,模糊了是非。身受其害而洞察的人唾骂了:文痞。</FONT></P>
<P><FONT size=3>他有一个念头:跻身名人,传书后代,光耀史册。这念头使他产生巨大的动力,也使他干出愚蠢的动作。他是人才,其人其事可以传世。不过那些失实的东西应该去除。例如,他拔高祖父,《天台风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12</FONT>页)这么记载:辛亥革命时最先攻入浙江藩院、领兵光复南京天堡城、章太炎推荐为孙中山理财、亲聆列宁演讲,帮助朱德学习德文结情谊、与鲍罗亭(苏联)过往甚密、与鲁迅结成至交,等等。我曾写信质疑(见《乡情散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4</FONT>页),无言对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年,他出版《天台山历代名人传》,把谎话重复一遍(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0</FONT>页),已近似无赖,不管羞耻了。他与乃祖同登天台当代百位知名人士行列,一门两名人,便宜了。照理,单凭说谎一条就不配当名人,而他说了谎仍为名人,又高人一着。</FONT></P>
<P><FONT size=3>我与许先生的争论希望解决,如可否“扬帆直指石梁”,至今相持不下,尚有其他质疑没有解答。我多次写信向他请教,也曾托人转话当面谈谈,可惜均无回应。后来逐渐明白,凡是名人都很忙,也不轻易接见人。另有可能,别人抬他,我刺痛了他的旧伤疤。</FONT></P>
<P><FONT size=3>此文平淡无奇,但写的是名人,侥幸将随名人一道流传。麒鳞皮下露出马脚,也算一种人文景观。</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FONT></FONT>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FONT></FONT>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FONT></FONT>
<p>
<P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日</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FONT></FONT>
<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2-10 03:50
原来韦先生与许先生有这么几段过节……读罢此文,俺们这些后进真是长见识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0 05:12
<P>碑文:</P>
<P>许轵民(1889-1971)</P>
<P>医学教育家,县城人。同盟会员。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德。为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P>
<P>创办中山大学医学院,为首任院长兼教授,继为国立同济大学校长。后去重庆行医。系</P>
<P>上海市政协委员。</P>
[attach]1719[/attach]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0 05:44
<P>有点糊涂了!偶</P>
作者: 杞人观天    时间: 2006-2-10 05:45
<P>尚书大人啊~~</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0 05:5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杞人观天</I>在2006-2-9 21:45:37的发言:</B>

<P>尚书大人啊~~</P></DIV>


作者: 苹果蓝    时间: 2006-2-10 06:34
<FONT size=3>麒鳞皮下露出马脚,也算一种人文景观。</FONT>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06-2-10 08:45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 杂尘女客    时间: 2006-2-10 16:53
<P>比阉人还会弄权,呕像啊!</P>
作者: 华顶归云    时间: 2006-2-10 17:13
早生廿年,未闻费氏“厚道”训也。
作者: 后司街    时间: 2006-2-10 17:55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2</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许杰先生回乡,教育局与天中合办欢迎会。那天中午,东道主未作邀请,许先生坦然参加拍照、宴会,谈笑自若。这种超越常人面子观念的胆识、善抓机遇的心算,令人惊奇。城府之深,初露端倪。“为贤者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多年未尝点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公之于世,表示旁观者记忆犹新。”</FONT></P><P><FONT size=3>这段文字,觉得韦老师有点小题大作了!既然喜欢的人来了,想见面,直接过去就行了。何必遮遮掩掩,所谓的“面子”,到头来还是耽误了自己。这点,我觉得许老师的做法无可厚非!</FONT></P>
作者: 杂尘女客    时间: 2006-2-10 17:55
偶的发言不幸被管理员屏蔽,那偶就稍微改一下发言:如果韦先生文章中说的都是真的,那偶们天台又有一个遗憾了——许先生该有个倾国倾城的姐妹多好,那偶们天台就会出现一个举国文明的名人了,肯定比贾似道还有名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0 18:47
真没想到是这样!
作者: 狗仔    时间: 2006-2-10 18:54
杂尘女客说的不到位,没倾国倾城的姐妹又没关系,可以在与领导们关系密切的美女中随便拉一个说成是自己的姐姐或妹妹就行了嘛。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0 19:33
楼上说的有道理。没准,那个美女还把不得跟你成姐妹呢,显得有面子,呵呵。
作者: fjj3887363    时间: 2006-2-10 19:38
我想许先生还是很有学识的人,尽管有一点政治,这是时代需要啊,作为文化人,可能某些问题存在观点不同,那都是十分正常的,我到觉得许先生到目前为止,文章颇丰,天台文化很有见地,与时俱进,是值得信赖的一位老先生.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6-2-10 20:15
<P>文化圈是个名利场,是非自然是少不了的</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0 20:18
哪里又没是非呢?
作者: 狗仔    时间: 2006-2-10 20:2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冷风</I>在2006-2-10 11:33:56的发言:</B>
楼上说的有道理。没准,那个美女还把不得跟你成姐妹呢,显得有面子,呵呵。</DIV>
<P>怕怕怕,偶平生最怕领导了,何况是领导的领导呢。</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2-11 01:41
如果的确是造假的话,再有学识再有政治,也是和卖假狗皮膏药的差不了太多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1 01:51
骗取名声比骗取金钱还要无耻。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1 05:29

作者: tom    时间: 2006-2-11 05:34
许先生真是如此为人???
作者: 小资    时间: 2006-2-12 05:38
偶也不知道!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3 07:04
<P>大家客观点!</P><P>不要一棍子打死!</P>
作者: 且听风吟    时间: 2006-2-15 22:06
<P>自古文人相轻。</P><P>高中时我的一位兄弟也是文学青年,颇得许先生喜爱,而这位兄弟也是开口尚书闭口尚书的,对许先生很崇拜,总是有原因的吧,难道我那兄弟崇拜的是许先生的手段?开玩笑</P><P>离家远行,很多东西都丢了,唯有书却如影随形,包括许先生和王振勇主编的《天台风物》。假如天台风物是别人编的,我一样会带着它,可是别人没有。就这一点,我还是要肯定许先生的。</P>
作者: 我为车狂    时间: 2006-2-16 02:15
楼上说的比较客观滴!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2-16 05:33
是啊,风吟说的不错!
作者: fjj3887363    时间: 2006-2-16 05:41
我看韦老,真的老了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2-16 07:06
<P>学问和人品是两码事吧?</P><P>有一句成语叫“德艺双馨”,韦先生的三个贴子对许先生的德提出了疑问,这个疑问能不能成立呢?恐怕不是一句文人相轻可以打发掉的。</P><P>法律上要是只问学识名望而不重事实证据,哪来公平可言?客观二字,不是什么崇拜佩服可以概括的。</P>
作者: 且听风吟    时间: 2006-2-16 12:20
<P>再次阅读韦先生的文章,实在不喜欢。韦先生文章有理有据,可正是这些数据实例让我觉得韦先生对谁作主编,谁排第一也是很在乎的,对做天台名人也是在乎的。假如许先生是个争名夺利的主,这位韦先生只是败下阵来而已。</P>
<P>许先生是否抬高先人考证有点难度,不过出书名利双收倒是可以请狗仔稍做调查。有人出书为名,有人为利,还有人只为文化。若是为利,曹先生辛苦撰稿还肯出钱,只能说他呵呵;若是为名,很多人自费出书,这点钱还是便宜的 ,出书也不是光光就撰稿;只为文化的,总是让人钦佩,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应该不会计较。只怕是目的多样性的,最后却没如愿而生愤,这岂不是又和许先生一样了?也谈不上什么德滴。</P>
<P>韦先生许先生我都不认得,妄加评论只是灌水,灌水而已[attach]1928[/attach]
</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2-16 14:02
<P>打假总有人不喜欢的,呵呵。至于打假人出于什么目的可以另做评判。正如王海打假为了牟利,不过同时也在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作为消费者都是支持的,感到如芒在背的是那些制假者。</P><P>现在令人发愁的是有利于许先生的证据迟迟不出现,长久以往,许先生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难免受到不小影响。</P>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6 17:07
<P>同意32楼说法。</P><P>本楼主所说的,我也无从考证,但看上去,是比较过硬的事实。</P><P>我对两位先生都不熟知,许老师当年留给我的印象是,总是穿很单薄的衣服,尽管冬天很冷的时候,也是穿很少衣服,是教语文的老师,在他们语文组,算是学术水平高的。可是,从楼主文章看,不管他什么目的,显然是对许先生不利的。</P>
作者: 无忧公主    时间: 2006-2-16 17:25
<P>同意楼上的说法。</P><P>这两位先生我都不认识,不过可以肯定两位必有过节,之间的恩怨孰对孰错难以辨别,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经查证同济大学没有叫许轵民的校长,中山大学也是,还有许陈琦确为女性。</P>
作者: 后司街    时间: 2006-2-16 17:54
难道祖先是什么名人真的那么重要?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6 18:07
我觉得不重要。
作者: 无忧公主    时间: 2006-2-16 18:26
<P>不同意31楼的观点。</P>
<P>其一是对“可正是这些数据实例让我觉得韦先生对谁作主编,谁排第一也是很在乎的,对做天台名人也是在乎的”的观点不敢苟同。对一个创作者来说,他的作品世人不管如何看待,但对他来说却是凝聚了心血犹如亲生孩子一般,试想当你的孩子被人夺走,冠以他姓,你会作何感想?我想你当然会做你所能做的来保护自己的孩子,除非你是懦夫。</P>
<P>其二是对“只为文化的,总是让人钦佩,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应该不会计较。只怕是目的多样性的,最后却没如愿而生愤,这岂不是又和许先生一样了?也谈不上什么德滴”更不敢苟同。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文人也要吃饭,也要生活,象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淡泊名利的生活对现在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现在的文人如不出名,不创收,哪里还有地让他隐居耕种以图温饱呢?何况陶渊明当时也是因为郁郁不得志,迫不得已逃避现实的一种做法。</P>
<P>有了付出要求正当的回报有何不可呢,这是一种双赢。你辛苦创作的作品如果娱乐了大众又给自己改善了生活,这岂不是一桩美事?只要你不是在剽窃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只要你不是在伤及他人应有利益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名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假如韦先生真遇到这种事,为了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因此愤而举笔揭开事实真相这应该没什么错,因为这不仅关乎名利的问题,更关乎自己的尊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6 11:26:32编辑过]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6 19:20
<P>同意公主观点。</P><P>顶一下下。</P>
作者: 狗仔    时间: 2006-2-16 23:25
都是网络惹的祸
作者: smithzhang    时间: 2006-2-17 01:01
此帖应该加“精华”!斑竹是怕许先生看到不高兴????
作者: 后司街    时间: 2006-2-17 01:02
无忧公主很灵牙利齿的说!
作者: 小资    时间: 2006-2-17 01:09
呵呵,那当然!
作者: 赤城狂客    时间: 2006-2-17 01:16
<P>这不会是文人相轻的缘故吧?但我想韦先生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没必要花怎么多精力与一个学生后进如此打“笔墨官司”了。莫非真有此事?!</P>
作者: 小资    时间: 2006-2-17 02:23
楼上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哦!
作者: 老实人    时间: 2006-2-17 02:58
怎么了,这话题还在继续啊。怎么不见许老师来应答呢?韦、许两位中,我认识许老师,他曾给我们上过两堂语文课,感觉他不至于是文中所说的这般龌龊的人。
作者: 七嘴八舌    时间: 2006-2-17 05:11
<P>韦先生能署真名发文章,估计不会假吧</P>
作者: 冷风    时间: 2006-2-17 18:26
楼上说的有道理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6-2-18 05:02
<P>对二老不太熟悉,韦先生既然能署名写此文章想必其定有“怨”情,来此发布此文,情况应该属实。但,许先生的文章,上初中时就看过,我想他为人师表,不太会象文中所述这般...那般...吧!望知情者发表高见,更望二老来此断案!</P>
作者: 江北客    时间: 2006-2-21 04:36
<P>怎么不见人来呢?</P>
作者: 654321    时间: 2006-4-2 23:14
此文颇类老苏的《辨奸论》,天台文化界竟有这样的丑类,历史感到羞辱。
作者: 654321    时间: 2006-4-2 23:19

此文颇类老苏的《辨姦论》,天台文化界竟有这样的丑类,历史感到羞辱。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5-27 01:09
<p>是是非非,谁能说清,学术流派之多,各有千秋,学术界本来就没有公论。</p><p>作学术的不能扯上政治,政治往往是复杂的人,就算身在其内,也未必能明其理,唉。</p>
作者: 七逮八拽人    时间: 2006-10-4 12:07
"麒鳞皮下露出马脚,也算一种人文景观。"韦先生滴这句话精辟!!!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10-5 18:50
最近上来人多了,分不清马甲和ID,哈
作者: tianmeng    时间: 2006-10-5 20:56
一头雾水,也不想问个究竟.
作者: 三井殿    时间: 2006-10-5 21:03
文人相轻<br/>自古已然<br/>
作者: tianmeng    时间: 2006-10-5 21:49
就是就是/
作者: 有一说一    时间: 2006-10-8 15:41
<p>看着两位所谓的文人打架(这2位总算天台比较有名的真正文人吧?)</p><p>想来文人也是如此的俗!</p><p>正所谓50步笑100步(别笑我,不会写字,只能用啊拉白薯子代替~)</p>
作者: 七逮八拽人    时间: 2006-10-8 20:46
<p>因为对两者均太了解了,所以会有倾向~~许尚枢能算文人?晕~~有谁看见过他所写的美文?象山海经般的故事传说偶尔看到一些~~相比之下,韦先生应该算文人咧~~</p><p>其实这篇文章在结束时有附言的,韦先生曾在发表之前要求与许先生当面交换意见,委托陈庆地、汪林两先生转达,许先生拒绝了。韦先生说过:自己这一大把年纪了,不想跟他争什么,只是觉得历史真实性不容玷污,治史当严谨,不能以假乱真,谬种流传。</p>
作者: 尘世丫头    时间: 2006-10-9 18:50
晕~~~~我来天台,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天台的书籍,由此感叹这个地方的,也是因为许先生遍的这套书,现在看楼主的文章,,不会吧~~~汗~~~
作者: 喘气大菜包    时间: 2006-10-9 19:17
丫头,别把编辑的书和个人是非等同。天台好地方呢!
作者: chj163    时间: 2007-7-23 19:07
自古文人相轻 我们是外人自然不必去管 大陆起了余光中热 就有人泼冷水 余秋雨也是一样  就算人品不行 如果还做了点实事的话 就暂且放过他吧
作者: 小哥    时间: 2007-7-23 22:32
还是老贴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